中级经济师考试包含多个专业,不同专业在考试难度、知识内容和适用人群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使得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面临诸多困惑。对于许多考生来说,较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哪个专业较容易通过,以及自己适合报考哪个专业。在众多专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和工商管理是两个备受关注且报考人数较多的专业,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以下将为你详细介绍。
易通过的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这个专业的通过率相对较高,约为 37%。其具有计算题占比<5%、政策关联度高的特点,考试基本全是理论,涉及的计算题很少,只有 “薪酬设计” 里的一些简单公式。考核内容深入且实用性强,主要涉及组织激励、领导行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案例题贴近员工管理、薪酬设计等实际场景,与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对于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或对人力资源管理有兴趣的考生来说,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它适合 HR 从业者、行政人员、宝妈考生以及想拿证评职称的体制内员工。
工商管理:同样是通过率较高的专业,约为 25%。该专业章节少(21 章)、理论体系清晰,内容泛但不难,知识点覆盖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企业战略、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物流管理等,适用 90% 普通企业职工。其考试内容相对简单易懂,题型单一,考点分布均匀,计算题占比仅 15%,重点掌握盈亏平衡点、投资回收期等基础公式即可应对考试,适合基础薄弱或希望入门的考生,比如跨行业考生、管理岗从业者、转行管理岗或创业开公司的人员。
专业推荐
从职业发展角度:
若在城市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人力专业是不错的选择,像北京积分落户可加 40 分,上海临港新区有人才补贴,且持证 HR 专员平均薪资涨幅达 35%,能助力 HR 从业者向战略 HR 方向转型,提升职业竞争力。
对于企业管理岗人员,工商管理专业能覆盖企业战略、供应链等 6 大管理模块,有助于晋升和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金融行业从业者,如银行、证券从业人员,选择金融专业可作为基金从业资格替代认证,利于在本行业深耕和发展,持证后薪资涨幅达 25%-40%。
从个人基础角度:
基础薄弱且计算能力较弱的考生,更适合人力资源管理或工商管理专业,这两个专业计算题少,理解和记忆的内容较多,容易上手。
有会计、审计等相关专业背景或从事财税工作的人员,财政税收专业是较好的选择,虽然难度稍高,涉及 13 种税种计算,年均出现 2 道 20 分综合计算题,但在私企是涨薪利器,考过可兼职代账增加收入,在体制内的税务局、财政局等单位,考证后升职也更容易。
人力资源管理和工商管理的区别
专业特点:
工商管理注重广度而非深度,知识点较为分散,覆盖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如企业战略分析、市场营销策略制定、生产流程优化等,案例分析题通常围绕企业实际运营场景展开,考查考生对管理理论的应用能力,实用性强,对企业管理的整体理解要求高。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性更强,聚焦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主要涉及组织激励、领导行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内容,案例分析题更侧重于对管理理论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与人力资源工作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
考试难度:
工商管理考试难度相对较低,考点分布均匀,题型较为单一,考生较易整体把握知识点,通过对知识的整体掌握来取得。虽然有些知识点涉及计算,但考核层次很浅,容易应对。
人力资源管理难度也相对较低,但比工商管理更具专业性,需要考生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对相关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认识,不过计算题较少,只要考生认真备考,也能较好地掌握考试内容。
适合人群:
工商管理适合没有基础但想考经济师的考生,如大学学习商业经济类专业、相关管理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物流、电子商务、管理等工作的职场人士,能够为他们提供较为全面的企业管理知识体系,有助于职业发展和转型。
人力资源管理适合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职场人士、有意向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考生,以及基础薄弱但计算能力较弱,希望选择较为简单科目的考生,能为他们在人力资源领域的职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和助力。
职业发展:
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或考生,职业发展路径较为广泛,可覆盖企业管理、经营管理、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能在各类企业中从事综合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工作,具备广泛的职业选择空间。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或考生,职业发展则专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可从事组织激励、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招聘与配置等工作,职业专业性和竞争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