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地区执业药师的报考条件遵循国家药监局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规定。根据2025年浙江地区执业药师考试的报考条件,以下是详细信息:
报考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或获准在境内就业的外籍人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参加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
考全科(四科)条件
大专学历:取得药学类或中药学类专业大专学历,在药学或中药学岗位工作满4年。
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药学类或中药学类专业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在药学或中药学岗位工作满2年。
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或硕士学位:取得药学类或中药学类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或硕士学位,在药学或中药学岗位工作满1年。
博士学位:取得药学类或中药学类专业博士学位。
相关专业:取得药学类或中药学类相关专业相应学历或学位的人员,工作年限需在上述基础上增加1年。
免试部分科目条件(免两科)
取得药学或医学专业高级职称并在药学岗位工作的人员,可免试“药学专业知识(一)”和“药学专业知识(二)”,只需参加“药事管理与法规”和“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两个科目的考试。
取得中药学或中医学专业高级职称并在中药学岗位工作的人员,可免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和“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只需参加“药事管理与法规”和“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两个科目的考试。
工作年限计算
专业岗位工作年限计算截止日期为考试当年的12月31日。报考人员从事的非药学、非中药学工作时间不计入专业岗位工作年限。
执业药师在指导患者用药时,常常强调服药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药物发挥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牛奶作为一种常见的饮品,其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常常被忽视。然而,牛奶与某些药物同时服用可能会降低药物的吸收,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了解哪些药物不宜与牛奶同服,对于保障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牛奶由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钙、磷、铁、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日常早餐甚至是日常饮品。生活中,不少人也都曾用牛奶送服过药物,或者吃完药后在短时间内就饮用牛奶,这样做是不合适的。
其实,牛奶与不少药物同时服用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有时两者甚至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药效降低或使服药者出现不适症状。牛奶可在药物表面和胃黏膜之间形成一层薄膜,待薄膜被消化吸收后,药物已错过了理想吸收期,因此降低了药物的吸收速率和疗效。牛奶还会与一些药物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另外牛奶可以改变药物的溶解度。
请记住以下七类药物是不能和牛奶同时服用的,避免药物效用降低或带来健康危害。
1.含钙、铁或锌的制剂
牛奶中的蛋白质可与乳酸钙(钙中钙、新盖中盖)、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锌等钙、锌制剂形成凝块,不仅影响吸收,使血药浓度降低,还会加重胃肠负担。
2.抗菌药
牛奶中的无机金属离子可与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等部分抗菌药结合形成螯合剂,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抗菌作用进而影响疗效。部分抗菌药若与牛乳或奶酪合用,会降低血浆药物浓度,其比白开水送服的血药浓度至少要低50%。
3.中药(中草药或中成药)
中药,包含中草药熬煮后的汤药以及中成药制剂,因其常含有多糖、多肽、一些氨基酸,以及人参皂苷、甘草甜素、挥发油、有机酸、微量元素等有机物质,易与牛奶中的钙、磷、铁等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或不溶性沉淀。互相“攻击”的结果往往是落得个“两败俱伤”,使牛奶和中药里的有效成分都遭到破坏。
中药里所含的生物碱也可能与牛奶中的氨基酸发生反应,使其失去应有的生物学效应,甚至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刺激或诱发机体的过敏反应。
4.抑酸药与胃黏膜保护剂
这类药物主要包括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氢钠、铝碳酸镁、三硅酸镁、铝镁加、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铝酸铋及其复方制剂等,因其全都含有金属离子,会与牛奶中的蛋白质发生凝结反应,不仅降低了药效,还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牛奶中营养物质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