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工程 > 一级建造师 > 一建一次过四门的概率大不大 备考一建要不要报培训班

一建一次过四门的概率大不大 备考一建要不要报培训班

2025-02-28 10:22:59 来源:有考网综合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公布了2025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时间,确定考试将于9月20日、21日举行。这一消息的发布,标志着2025年一级建造师考试的备考工作正式拉开帷幕。较近很多考生想了解“一建一次过四门的概率大不大 备考多久才能过”,今天小编为大家总结了相关资讯,下面一起来了解详情!

一、一年过四门的概率

一级建造师考试的整体通过率普遍较低,全国平均通过率在5%-10%之间。具体到各专业,建筑专业的通过率相对较高,约为7%-10%,而市政、水利水电、通信与广电等专业的通过率较低。

一年通过四门的难度较大,主要取决于考生的基础、备考时间和学习方法。如果考生具备相关工作经验或专业背景,并且能够合理安排备考时间,通过率会有所提高。

二、备考时间建议

根据考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备考时间建议如下:

基础薄弱考生:

建议备考时间不少于6个月,每天增加3-4小时的学习时间。

可以按照以下阶段安排备考:

基础阶段(3个月):系统学习教材,掌握各科目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强化阶段(2个月):通过刷题巩固知识点,重点攻克高频考点。

阶段(1个月):重点练习案例题,进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题型。

有相关工作经验或基础的考生:

备考时间可缩短至3-4个月,但每天需增加至少2小时的学习时间。

可以尝试一年通过四门,但需要合理分配学习时间,重点突破实务科目。

三、备考策略

科目搭配:

如果选择一年通过四门,建议按照管理、经济、法规、实务的顺序复习。

如果选择分两年备考,第一年可以先通过两门公共课(如法规和管理)和一个实务科目,第二年再攻克剩余科目。

学习方法:

分阶段学习:基础阶段全面学习教材,强化阶段重点刷题,阶段模拟实战。

案例题重点突破:实务科目中的案例题占比较大,建议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

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前期松懈、后期赶工,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备考一建要不要报培训班

备考一级建造师可以报班,也可以不报班。主要结合自己的个人实力状况进行判断。每个人的时间安排、自学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状况不同,可以结合自身状况去选择报补习班,或者是通过自学的方式完成所有的科目内容。

对一级建造师专业并不了解,没有任何的专业基础的人群。在面对一级建造师的学习内容时,会感觉比较枯燥,无从下手。这一类人群是比较适合报补习班的。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比较专业的学习机构,跟随专业老师学习,有理解不了的问题也可以直接咨询专业老师,这样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通过考试的概率也会提高。

一、常见错题类型分析

资金时间价值计算错误

错题示例:某公司希望在第5年末回收1000万元资金,若年复利率为6%,则公司现在需要投入多少万元?

常见错误:考生在计算现值时,容易混淆现值公式中的利率和时间周期,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解析:正确理解现值公式的应用场景,确保利率和时间周期的正确代入。

投资方案比选中的净现值计算错误

错题示例:某项目的初始投资为500万元,未来5年的现金流分别为1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250万元、300万元,若折现率为8%,求该项目的净现值。

常见错误:考生在计算净现值时,容易忽略折现率的应用,或者计算过程中出现漏项。

解析:确保每一年的现金流都正确折现,并汇总计算净现值。

不确定性分析中的盈亏平衡点计算错误

错题示例:某项目的固定成本为100万元,单位产品售价为500元,单位可变成本为300元,求盈亏平衡点。

常见错误:考生在计算盈亏平衡点时,容易混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概念,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解析:正确理解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确保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正确代入。

工程财务中的财务指标计算错误

错题示例: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为1000万元,总负债为600万元,求资产负债率。

常见错误:考生在计算资产负债率时,容易混淆总资产和净资产的概念,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解析:正确理解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公式,确保总资产和总负债的正确代入。

建设工程估价中的工程量清单计价错误

错题示例: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应列入其他项目清单的是哪一项?

常见错误:考生在选择题中,容易混淆其他项目清单的内容,导致选择错误。

解析:正确理解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规则,确保其他项目清单的内容正确识别。

二、错题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概念理解不清

原因分析:许多考生在做题时,由于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清,导致计算或选择错误。例如,在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中,混淆现值和终值的概念。

应对策略: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确保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清晰明确。

公式应用不当

原因分析:考生在应用公式时,容易忽略公式的适用条件或代入错误的数据,导致计算结果错误。例如,在净现值的计算中,忽略折现率的应用。

应对策略: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熟练掌握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和应用场景,确保公式的正确应用。

计算过程粗心

原因分析:考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因粗心大意导致计算错误。例如,在盈亏平衡点的计算中,漏掉单位换算。

应对策略:在计算过程中,考生需仔细审题,确保每一步计算都准确无误。建议考生在计算完成后,进行反向验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题型不熟悉

原因分析:考生在遇到不熟悉的题型时,容易因紧张或思路不清导致错误。例如,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选择题中,因不熟悉题型而选择错误。

应对策略: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熟悉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