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安排:每年多批次考试,时间因地而异,通常考前两个月开放报名;考试形式多为机考(以当地公告为准)。
证书等级:目前仅开放三级(高级)考核,证书全国通用且终身有效,可通过人社部官网查询真伪。
学历路径:
医药卫生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经正规培训并结业;
非医药卫生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需连续从事相关工作满2年,并完成培训;
医药卫生专业中专学历,需相关职业工作满3年。
工作经验/证书路径:
累计从事本职业满10年;
已持有四级(中级)证书后,相关工作满4年;
取得相关初级职称后,工作满1年。
教育资质路径:
技工院校高级工班及以上毕业(含应届生);
四级证书+高等职业学校/专科及以上学历(含应届生)。
考试科目:
理论知识(满分100分):涵盖临床医学、流行病学、营养学等,题型含单选/多选/判断;
操作技能(满分100分):考察健康监测、风险评估、健康指导等实操能力,题型包括简答/案例分析。
合格标准:双科均达60分,且须一次性通过。
职业前景:
就业方向涵盖健康管理中心、医疗机构、康养服务、母婴护理等领域;
企业招聘常将证书作为必备或优先条件;
持证者可申领地区技能补贴(约2000元),具体政策因地而异。
非医药专业考生如何备考?
建议重点掌握健康管理概论、健康教育等易理解章节,临床医学等专业内容仅需记忆基础概念。
技能补贴如何申领?
补贴金额和条件由各地制定,通常需持证后通过人社系统申请,详情咨询当地社保部门。
证书对就业的实际作用?
作为行业准入“敲门砖”,证书是健康管理公司、养老机构等岗位的招聘硬性要求,尤其在慢病预防领域需求显著增长。
注:各地政策可能存在细微调整,报名前请以官方公告为准。更多考试细则可参考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