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位置:有考网 > 文档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和模板  正文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和模板

2023-11-04 09:31:14来源:有考网

摘要:《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和模板》由高考语文网发布,主要内容: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和模板同学总结过吗?没有的话,快来小编这里瞧瞧。下


(资料图片)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和模板同学总结过吗?没有的话,快来小编这里瞧瞧。下面是由有考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和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和模板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文章体裁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 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及模板

  修辞手法的作用

  句子本身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 拟人 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写出了 + 对象+特征

  2 有气势 加强语气 一气呵成 强调了+对象+特征

  (3)设问 引起读者思考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文章开头结尾的作用常见答案

  开头的作用:1.吸引读者:(1)巧设悬念 (2)使用修辞(使文章文字生动)

  (3)充满生活情趣 2.总领全文

  3.奠定感情基调4.于后文发生某种关系:(1)对比关系

  (2)铺垫、伏笔关系 (3)呼应关系(4)欲扬先抑

  结尾的作用:1.中心类:(1)点明中心 (2)深化主题 (3)拓展主题

  2.于前文发生某种关系:(1)对比 (2)呼应

  3.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 4.委婉含蓄,意味悠长

  二.关于总喻和分喻的思维方式(用于带有较复杂比喻修辞的句子理解题)

  思考步骤:1.明确陈述主体(基石)2.分清本体喻体(重点) 3.理清比喻内容(保障)

  三.关于三种人称各自的好处问题

  第一人称:(我) : 1.使读者有身历其境之感2.便于作者表达自己较复杂情感

  (我们):1.说理性 有号召力 2. 抒情性 有感染力

  第二人称:(你,你们):1.赞美性质:亲切感

  2.批评性质:(1)人:质问之势-气势强烈-表达情(2)非人:拟人化—同上

  第三人称:(他,他们):客观真实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的技巧

  高中语文现代文文体阅读答题技巧--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文章体裁: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诗歌等。

  2.记叙文六要素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4.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5.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6.怎样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设悬念;总领全文。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伏笔。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拓展阅读:高中数学重点知识点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0和正整数;a>0?a是正数;a<0?a是负数;

  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a+b=0?a、b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或;

  (3);;

  (4)|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2)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5)-1,-2,+1,+4,-0.5,以上数据表示与标准质量的差,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等于本身的数汇总: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1,-1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0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0,1

  立方等于本身的数:0,1,-1.

  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奇数个负数为负,偶数个负数为正。

  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简便运算)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a=0,b=0;

  (4)据规律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后加减;注意:不省过程,不跳步骤。

  18.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常用于填空,选择。

相关内容: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和模板 高考语文

同类文章
相关热词
导航

雅思 托福 GRE SSAT SAT GMAT ACT 提升英语 英语四六级 多邻国英语测试 词库 IB 英语口语 商务英语 出国英语 考研英语 青少儿英语 成人英语 A-Level 学生英语 初高中英语 OSSD AP课程 AEAS个性化定制课程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消防工程师 消防设施操作员 BIM 造价工程师 环评师 监理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建筑九大员 公路水运检测 通信工程 装配式工程师 注册电气工程师 二级注册建筑师 一级注册建筑师 应急救援员 智慧消防工程师 智慧建造工程师 PLC智能制造 全过程工程咨询师 EPC 碳排放管理师 ACCA CFA 注册会计师 会计证 初中级经济师 初级会计师 中级会计师 基金从业 证券从业 税务师 薪税师 企业合规师 会计就业实操 期货从业 FRM CMA CQF 教师资格 人力资源管理 导游考试 心理咨询师 健康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普通话 育婴员 乡村规划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专利代理师 教师招聘 儿童专注力 儿童情绪管理 法律职业资格 物业经理 少儿编程 书法培训 国画 茶艺 乐器音乐 舞蹈 棋类 机器人编程 戏曲培训 信奥赛C++ 少儿小主播 口才培训 篮球培训 击剑 体适能 羽毛球培训 足球培训 商务办公 影视后期 剪辑包装 游戏设计 游戏程序 UI设计 室内设计 photoshop CAD制图 视觉设计 商业空间设计 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