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湖南公务员申论社会热点》正文

湖南公务员申论社会热点

用考网【申论辅导】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07-14 09:59:01

  申论是公务员考试科目之一,只要考生在平时多关注社会热点,要考好申论并不困难。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湖南公务员申论社会热点,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湖南公务员申论社会热点:将知识传递给最需要的人

  更新知识能够改变世界,传播知识也能改变世界,知识流动应该是“将知识平等传递给所需要的人”

  这几天,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一场演讲火了。来自中国湖南农村的何江博士,以毕业生代表的身份登上这所世界名校的演讲舞台。人们在回顾他“逆袭”轨迹的同时,也品味着他演讲中的故事,感受他对于知识的体悟。

  何江在演讲中提到,被毒蜘蛛咬伤的地方,可以放在火焰上炙烤。这个中国农村的土方背后,隐藏着“热量能让毒液(蛋白质)失活”的生物化学原理。只是,在彼时落后闭塞的小乡村,人们不可能懂得如此“高级”的道理。何江是幸运的,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因为有机会学习知识而改变了命运,并且能够以科学方法研究小时候的土方。而不如他幸运的人还有很多,在我们的世界,“每年有300万儿童死于营养不良,全球有3亿人受到疟疾的影响”,因为没有得到知识女神的眷顾,庞大的贫困人口正饱受原本能够通过科学和知识消除的病痛。

  不可否认,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类基因图谱不再神秘、偌大星空在望远镜中近在咫尺……然而,知识的分布并不平衡。发达地区的知识大量集聚,欠发达地区知识水平却亟待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流动应该是“将知识平等地传递给所需要的人”。不管是何江演讲的台下听众,还是受到感染的青年学子,都不能回避这个责任。“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更新知识能够改变世界,传播知识也能改变世界,因为“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能够把一个人从一个世界带到另一个不同的世界”。让贫困地区的人也掌握知识的力量,是共享人类智力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

  其实,何江的故事也是“中国故事”。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建议何江将经历写成一本书,因为他“走过了很多不同的阶层,有农村的、城镇的、城市的,再到国际的,浓缩了中国发展的脚步”。何江从“农村娃”到“高材生”的蜕变,正是无数贫困地区中国人的心愿。最近两天,媒体都在报道四川凉山地区阿土勒尔村的孩子攀登悬崖上学的新闻。冒着生命危险坚持读书,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个国家唯有不断创造更好的条件促成这种改变,才能保持一种勃勃向上的动力,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复杂局面。

  扶贫必扶智。曾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时写道: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持久战,在物质上实现“精准扶贫”的同时,如何实现知识上的“精神脱贫”,是每一个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在接下来的“十三五”征程上,这必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全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将知识之水引向干涸的土地,才可能在最偏僻的远方、最匮乏的孤岛,长出茁壮的有用之才。

  湖南公务员申论社会热点:以翰墨书香养浩然之气

  书法进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

  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能蹚过浩荡五千年历史长河而屹立不倒,从孔子屈子到卫青、岳飞、关天培,志士仁人薪尽火传;当代汉字与甲骨文“日”“月”“人”端然象形,一脉相承——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这是绝无仅有的奇迹。文化传承,是要有载体有传人的,在眼花缭乱的信息时代,煌煌中华文明,还能不能心香相续,不绝如缕,希望就在孩子们身上。

  孩子们在忙什么,教育部门的指挥棒很要紧。眼下,中国孩子们在课堂和课余,有了与书法亲近的机缘。两年前,教育部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增加书法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明确要求小学高年级要熟练书写正楷字,体会汉字的优美结构;初中要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美感与意境。于是,很多书法名家走进校园,俯下身来教幼童习字;各种中小学生书法比赛次第进行,吸引了众多小小书法家;有的学校以书法为特色,将德育、美育贯穿其中。

  可以想见,当千家万户氤氲的灯光下,都有一个孩子,在用稚嫩的手,敬畏地握住毛笔,屏息静气,诚心正意,敬畏地临摹书写,看那墨迹慢慢慢慢地洇开来,丝丝缕缕渗进宣纸,他们或有机会领略王羲之曲水流觞兰亭序的充沛气韵,黄庭坚寒溪炊烟松风阁的沉郁端方,小小的童心开始沉醉于魏碑晋书,沉醉于唐烟宋雨,沉醉于宣纸与狼豪从滞涩到流畅、从生疏到亲昵的微妙感觉……

  能够和祖先一样,享受如此美妙而独特的书写艺术,和记录着波澜壮阔文明史的文房四宝亲昵交流,如此坚持数年,孩子们真的可能借由笔墨机缘,从此灿烂开与先贤对话、做衣钵传人的梦想呢!

  幼童与书法的关系,在中国的历史上曾非常紧密,却在浮躁喧嚣的现世,蓦然两下里彼此遗失。同样遗失的,更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绵绵情意。与文化母体的疏离,会让一代人都难以挣脱与精神家园隔绝的无根之痛。当我们将书法课纳入中小学正式课程,书店里醒目摆上了“描红帖”和名家碑帖,书法老师热心地在微博微信上开讲课徒,孩子们纷纷以诗文书法为载体,重续文化基因,重温祖先遗泽,这样的场景,让人温暖,也让人安心。

  希望各地的中小学,不要看轻且疏慢孩子们与书法的亲近。这不仅仅是学习一撇一捺,更是学习先贤的曼妙哲学、绮丽文字,甚至是学习如何做人。运笔的方圆分明、刚柔相济,或可体味天圆地方、外圆内方的中国气派;纸墨铺陈、笔到意到,或可感知怡神养性、飘然出尘的精神境界;积年累月、日习百字,或可善养自我砥砺、坚忍不拔的浩然之气。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书法进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

看完这篇文章的人还看了:

1.2017公务员考试申论时事热点

2.公务员申论时事热点评论

3.公务员申论政治时事热点精选

4.2017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阅读

5.2017国家公务员申论社会热点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