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福建公务员申论社会热点》正文

福建公务员申论社会热点

用考网【申论辅导】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07-14 09:56:27

  平时多关注社会热点,是公务员申论考试的复习备考方法。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福建公务员申论社会热点,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福建公务员申论社会热点: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

  “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在5月30日上午召开的“科技三会”上,当讲到这里时,台下的科技人员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包含着科技人员对中央领导如此“了解民情”的由衷赞叹,也反映出他们对改革完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的热切期盼。

  任何创新活动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近些年来,国家财政对科研的经费支持逐年稳步上升,但在经费增多的同时,由于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相关制度规章不合理,也出现了“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的种种怪现象。

  比如,由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过细过死,“买醋的钱不能打酱油”的现象并不鲜见;由于到财务报销时要求与预算“无缝对接”,把许多科研人员特别是项目负责人逼成了会计。科研人员本来应该把时间与精力全扑在研究上,但现在则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力”,对未来几年科研活动的每一项支出精打细算:买多少根试管、用多少盒试剂……

  比如,在科技投入中,仪器设备购置费比例一直偏高,劳务经费比例过低,有些项目负责人为调动项目参与人员的积极性,不得不“张冠李戴”,想方设法从设备购置等科目中“调剂”出一部分经费用于劳务支出,甚至出现做假账、弄假票的现象,不仅有损自尊,而且损害了规定的严肃性。

  再比如,由于财务报销严格“参公管理”,差一点都不能报,加上经费审计过分苛刻,每到报账时,项目负责人只好发动学生,与数年前申报项目时的经费预算一一“对表”,对不上的就想办法“嫁接”,生怕过不了报销关。如此种种,既浪费了广大科研人员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又消耗了他们的创新热情,把经费与人的创新活动的关系颠倒了。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相关管理部门在制定规章制度时,把科技创新这一复杂的智力创造活动等同于简单的建设项目,没有真正按科研的自身规律办事。

  首先,科技创新是高级脑力劳动,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是人,而不是仪器设备;如果离开了有创造力的人,再先进的仪器设备也是毫无用处的废铜烂铁。因此科研经费支出应多考虑人的因素。其次,科技创新属于智力探险,具有极大的不可预见性和不确定性,许多时候走哪条路、怎么走都不清楚,很难提前几年把做多少试验、用多少试管“计划”得一清二楚,经费使用应该留有一定的灵活空间。再次,不同类别的科研项目有自己的特殊性,理论推演、野外考察、实验室研究、技术开发……都有各自的特点,在经费安排和使用上不宜一刀切,应分类考量、区别对待。

  科研经费的问题比较复杂,解决起来需要整体推进。6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措施,更大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做出了明确部署,就“简化中央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大幅提高人员费比例”“差旅会议管理不简单比照机关和公务员”等明确了具体的改革办法。有关部门理应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和部署,尽快出台相关细则。同时,广大科研人员也该洁身自好、照章办事,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避免出现违规挪用、套用科研经费的不良行为。

  只有上下同心、良性互动,中国科技的政策环境才会变得更好。

  福建公务员申论社会热点:高考改革筑牢教育公平的基石

  尽管各界一再呼吁改变“一考定终身”,以平常心看待高考,但高考仍是当下促进社会阶层有序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是寒门学子改变自身命运的最大希望,是守护教育公平及社会公平的重要底线

  今年的高考,格外牵动人心。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部分省份将迎来全面推行“新高考”之前的最后一次高考,能否完成从现行高考方式向“新高考”的平稳过渡?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从去年的18个增至今年的26个,提升效率、力促公平的目标能否实现?江西与河南的高考替考案很多人还记忆犹新,高考舞弊屡禁不止,且日益呈现集团化、高科技化特征,能否从根本上杜绝扰乱考试秩序、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确保高考平稳公正进行?

  每一个问号的背后,都凝聚着整个社会对于高考科学性与公正性的高度关注,自然也有对违背公平的教育现象的焦虑与担忧。

  每年的高考日都是一年中最令人关切的日子。与高考有关的每一次政策调整,不仅关系到广大学子的切身利益,也会触动社会最为敏感的神经。究其原因,尽管各界一再呼吁改变“一考定终身”,以平常心看待高考,但高考仍是当下促进社会阶层有序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是寒门学子改变自身命运的最大希望,是守护教育公平及社会公平的重要底线。

  面对期待与瞩目,进一步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升高考命题的科学性,提高考务组织能力、确保考试安全进行,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我们看到,在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的当下,面对各种难啃的“硬骨头”,全面推进中的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在努力改变以往局部修修补补的状况,力求从考试与招生两个方面寻求根本性变革。文理不分科、一些科目一年多次考试、“3+3”科目组合、多元评价录取、合并录取批次,还有部分高水平大学全面推进大类招生与培养,宽口径招生、交叉培养,鼓励学生进入大学后,根据兴趣特长自由转专业……这些举措都意在从根本上改变“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引导社会、学校和家庭从关注“学习成绩”到关注“学生成长”,充分尊重学生的学科特长与个性特征。

  确保试题试卷不泄露、确保考后评分阅卷不出错、严厉打击高考舞弊,考试管理和考务组织的严谨性与科学性也在提升。不久前,《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考试舞弊将入刑,新修订的教育法也对考试舞弊的相关处罚进行了规定,教育、公安、交通、保密等多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替考作弊专项行动,都是要从根本上斩断考试舞弊的利益链条,杜绝舞弊行为,保证高考公平公正。

  当然,高考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是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区域之间、省际之间高等教育资源仍不均衡,在缩小各省高考录取率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兼顾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实现改革效果的最大化;在推动解决“异地高考”等教育难题的过程中,如何平衡个体需求和流入地现实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能否真正做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能否真正彰显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与终身学习的理念……

  考试制度的完善堪称“天下难事”,但无论多难、多复杂,做好高考科学性、公正性这道时代命题,永远不能停下脚步。因为,高考的背后,是万千学子改变命运的可能,是民众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

  筑牢教育公平的基石,捍卫社会公平正义,高考正当如此。

看完这篇文章的人还看了:

1.福建公务员申论时事热点

2.2017国家公务员申论社会热点

3.河南公务员申论时事热点

4.公务员申论社会时事新闻

5.2017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