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时评》正文

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时评

用考网【申论辅导】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04-19 08:42:08

  国家公务员考试把政府和广大人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申论试卷的内容,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这就需要考生重视平时关注社会热点,在考试中才能做到心中有底。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时评,供大家参考学习。

  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时评:在碰撞中找到改革突破口

  公众关注两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常有回应群众关切的声音、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

  14日的“深化出租汽车改革与发展”主题记者会就是如此。现场媒体在提问时,点出去年两会部长“尽快出台出租车改革意见”的承诺,传递着社会的情绪和期盼。对于具体操作改革的政府部门来说,政策研究如果没有进展、解决问题如果没有干货,很难让公众相信已经“尽快”。

  公允地说,政府部门对出租车改革保持了客观进取的势头。针对网约车管理,不仅明确了发展定位,依法实行许可管理,而且提出规范经营行为,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而对于整个出租车行业,目前也已经有了六个方面的改革框架。无论是明确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还是建立运力规模的动态调整机制;无论是实行经营权期限制和无偿使用,还是给“份子钱”以更多协商和分配空间……这一难题,在保证群众获得感的前提下,在兼顾各方诉求的原则下,在逐步推进的方法下,解题正在逐渐展开。

  在改革实践中,解决一个看起来很小的问题,常常涉及很多系统性矛盾,而且往往是做起来才认识到其复杂性。经过一年的紧张工作,交通部长杨传堂坦言出租车改革有“三难”:统筹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平衡公众当前利益和行业长远发展、提升城市公交供给水平和服务水平。三个难点,在去年对外公开征求意见时已经浮现。乘客要求更好服务体验、传统出租车承受内外压力、对政府的监管要求不断提高、规范网约车需要大量政策配套……新老问题叠加、新旧矛盾交织,既有观念体制束缚之绊,亦有利益固化藩篱之阻,又伴随着城市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难处确实很多。

  去年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和网约车管理两个文件公开征求意见,一个月里就分别收到了5008件、6832条意见和建议。交通部负责出租车改革的一位干部回忆,当时部里的同志是白天黑夜“两班倒”做归纳整理,就是为了不让任何一条意见“沉没”。各种利益群体共同参与政策制定的过程,也是帮助利益各方去理解别人、认清全局、掌握自身处境的过程。很多事情的推动,都是先有碰撞,才有融合。有了这样的过程,把利害摆清楚,把原因弄明白,就容易接受什么是“不可抗拒的公众需求”,什么是“需要改善服务才留得住的利益”,什么是“不能放手的安全底线”,找到最大公约数、找出突破口,改革也就不是难事。

  原国家体改委主任陈锦华在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的改革时曾说,“当时中国的改革真是‘急不得、慢不得、左不得、右不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大问题定性之后,这样的“四不得”迅速缓解。同样,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已三年,下一发展阶段的重大问题也已经有了清晰的判断,重要的四梁八柱已经明确标注,在接下来的落实中,最难的就是“改到深处是利益”,最重要的是改革者也要找到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交通部领导在记者会上表示,政府部门在改革中是没有任何利益的,也不存在与民争利的问题。这句话说得很对,也是当前几乎所有具体改革都需遵循的铁律。人民的支持是改革最可依赖的力量,要想顺利推动深水区改革,政府部门必须厘清自己的价值排序。说到底,解决人民群众最集中最紧迫的需求,才是政府部门在改革中最大的利益。

  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时评:以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怎样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什么、怎么改,做出明确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作为我国第一个关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综合性文件,《意见》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迅速提升。但人才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存在一些深层次障碍。比如,人才管理体制不顺、权责不清,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到位,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不科学、不完善,人才对外开放度不高、缺乏竞争优势,人才流动不畅、得不到有效配置,等等。深化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啃“硬骨头”,勇于向“老大难”问题开刀,打破束缚人才事业发展的条条框框。

  消除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院内院外的围墙,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是放权放活。让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造,必须理顺政府、市场、社会和用人主体关系,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推动人才管理简政、放权、松绑,落实和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人才管理体制才可能理顺,人才的积极性才会得到有效发挥。

  直击制约人才发展的“难点”,打通束缚创新的“堵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是制度创新。《意见》根据我国人才发展形势和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含金量高的重点改革举措。比如,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打破人才流动的“玻璃门”“天花板”……这些改革举措,着力破除体制性壁垒和政策性障碍,顺应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有利于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激发创新动力。

  党管人才是我国人才制度的独特优势。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意见》提出的改革任务涉及面宽、政策性强,有的还触及深层次矛盾和利益格局。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对人才的团结教育引导服务,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制度环境。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只要我们扎实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我们就一定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