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国家公务员申论写作优秀范文》正文

国家公务员申论写作优秀范文

用考网【申论辅导】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07-20 10:53:55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写作一直让不少考生感到困难,那么你想知道怎么写好申论写作吗?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国家公务员申论写作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学习。

  公务员申论写作优秀范文:底线思维内含高线追求

  当前,经济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日程紧迫,亟须各级领导干部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开拓进取、干事创业。但是,少数领导干部却为官不为、消极懈怠,推一推动一动,不推就不动,还狡辩说这是“坚持底线思维,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实际上,这是对底线思维的极大误解。须知,底线思维是我们保持定力、弹好钢琴、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的重要思维方式,而不是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的挡箭牌。底线思维立足于守底线,但追求的是达高线。

  底线思维是一种担当思维。有人以为,守底线就是不犯错误、不捅娄子,进而信奉宁可不做事也不能惹事、出事。不错,底线思维要求讲纪律、守规矩,为人做事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但并非束缚人的手脚,让人胆小怕事、不敢担当,而是让人保持定力,搞清楚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担当奉献。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这告诉我们,坚持底线思维,不是遇到问题绕着走,而是强调做工作要有预案、对险情要有准备,进而遇事不慌、临危不乱,积极主动工作,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5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最硬的底线。如果没有担当精神,不敢较真碰硬,不深入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搞清楚贫困底数、致贫原因,采取精准管用的办法、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推进脱贫攻坚,怎么能实现脱贫目标?又怎么能守住建成全面小康的底线?

  底线思维是一种进取思维。有人以为,守底线就是看好摊子、守住地盘,不要冒风险、找麻烦。不错,底线思维要求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不盲目冒进、投机取巧,但并非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也不是消极应付、信奉无错就是功。底线思维明确能接受的最坏情况,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求得最好的结果。底线思维注重对危机和风险等负面因素进行管控,而不是降低标准、无所作为。守底线,是为了补短板、过险滩、冲高线。今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转型升级挑战,最考验领导干部勇气与智慧的就在于能不能看到风险、会不会破解难题、敢不敢争取最佳。实际上,底线光靠守是守不住的,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5 年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各地相应确定了经济增长目标。怎样实现这样的增速?在经济新常态下,靠惯性思维、陈旧体制、过时办法、传统产业显然是不行的,必须贯彻新理念、形成新体制、运用新办法、发展新产业。也就是说,只有积极进取、改革创新,才能达到发展目标、守住增长底线。正所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底线思维是一种开放思维。有人以为,守底线就是只扫自家门前雪、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虽然“世界那么大”,但是和我没关系。不错,底线思维要求明确警戒线、临界点,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但并非闭目塞听、闭关自守,而是要准确判断国内国际各种风险挑战,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各种资源和条件,海纳百川、开放包容,防范风险、借力使力,在参与竞争中增强竞争能力。就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来说,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趋势下,自我封闭起来显然是行不通的,那样只会酿成更大风险。须知,只有建成经济强国、金融强国,才能更好维护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而要建成经济强国、金融强国,必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可见,正确的做法是在开放中增强自身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对于一个地区的改革发展来讲,道理也是如此。

  公务员申论写作优秀范文:受得委屈,可养格局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去年这封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在不少人心中泛起涟漪。身边不时有年轻人,甚至刚刚工作不久,也贸然来个 “华丽转身”——辞职走人。然而,当我们拿起现实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那些具体的“离去”,就会发现不少年轻人的离职,只因受不了一时的小委屈,理想与情怀只是被作为逃避的华美掩饰罢了。

  的确,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委屈,有的人选择的不是面对,而是逃避。问题是,世上还有不受一丁点委屈的人生吗?还有一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吗?设若每受委屈而躲避,则人生将无处可逃。在一定意义上说,受不得委屈,也就难有“诗和远方”。

  人生的炫彩少不了委屈的纠缠。在文学写作中有一种说法叫“古老的敌意”,意指作家如果一生境遇太顺,沉湎于安逸生活,那么,他将很难创作出真正传世的 伟大作品。正如写就《红楼梦》的曹雪芹,陷于困顿沦落之间,依然坚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贡献出这样一部皇皇巨著。可以说,正是生前“生于繁华, 终于沦落”的莫大困境和委屈,最终成就了他流芳百世的身后之名。

  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会遭遇曹翁那种盛衰逆转式的极端命运,但日常生活从来就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它所能提供的委屈品目繁杂、款式众多:比如努力被否定,辛苦得不到认可,隐忍之后换不来理解,一片真心不被接纳,默默付出没有成果……并且生活对之一律解释欠奉。在一定意义上说,面对委屈,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有的人容得下委屈而成其大,盖因其胸怀襟度得以被委屈撑大;有的人受不得委屈而处其微,实因格局不够而被委屈撑破。

  作家海明威写道:“一个人生来并不是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人生在世,确然需要这么一点精气神。面对委屈、挫折、困境,不是 选择逃避,而是以勇敢与微笑去面对;不是选择认命与沉沦,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换言之,既然委屈是人生旅途上如影随形的种种难关,唯有认认真真去过好每一关,我们才能脱胎换骨,不断抵达自由的境界。相反,在生活的此处过不了这一关,就别想在生活的别处能过好这一关。

  一定程度上,面对委屈的姿态,就是一个人行走世界的基本步态;对委屈的消化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看世界”的襟度。100多年前,曾国藩求学衡阳,同舍 一名杨姓同窗,家中有权有势,读书时就对他百般刁难。曾中举后,他更是大发雷霆,责难曾的书案抢了他的好风水。当大家纷纷为曾不平时,曾却劝解众人,不要为这点小事再与之争论。可以说,只有吞得下生活的小委屈,才能吐得出人生的大格局。

  作家史铁生曾言:“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坍塌。”正是现实世界的不完美,呼唤着我们用人性的完美去铸就彼岸的殿堂。世界有多大,看你受得住多少委屈;人生有多精彩,看你有多大格局。

国家公务员申论写作优秀范文相关文章:

1.国家公务员申论优秀范文

2.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

3.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时评

4.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热点时评

5.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6.申论公文写作格式范文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