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公务员申论热点时评
用考网【申论辅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7-01-12 14:38:32
广西公务员考试把政府和广大人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申论试卷的内容,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广西公务员申论热点时评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广西公务员申论热点时评(一)
“民族大业”微信骗局,受害者为何“入戏”
一篇题为“‘民族大业’微信群洗脑导演‘兆亿’骗局”的报道广泛传播。所谓“民族大业”,其实是一个流传多年的骗局。此前,骗子们多活动在线下,持各色假证件、银行清单瞄准受害人当面行骗,而现在,他们把“阵地”搬上了微信,足不出户即可在线上对一些中老年人大面积洗脑、敛财。
那些哄骗老人们加入的微信群,几乎都采取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头像、昵称制式相同,并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每天早晨,管理员在群中发起床号,成员们在规定时间内签到,然后开始升国旗仪式,随后是大量电子文档、MP3讲课录音、PS过的领导人主持善款发放会议的照片刷屏。到了晚上,还有专人组织讲课学习,讲师通过微信语音,声情并茂地讲述与爱国、机遇、成功等有关的小故事,然后还专人组织谈感受。接下来的联欢时间,群友们争相一展歌喉……
所谓“民族大业”,在骗子们口中,就是有“兆亿”巨款被历朝历代的老祖宗秘密存在海外多国,现在国家要将那些“皇家资产”发给那些有责任、有担当、充满正能量的爱国人士,只要交几十上百元的手续费和资料费,每人就可以拿到数百万元。而“民族大业”骗局的很多操盘手都是曾经的传销分子,他们打着国家、民族的旗号,利用老人们的爱国热情,用各种名义不断骗取“小钱”,集腋成裘,尽入囊中。
骗子们告诉那些老人,这是藏富于民的国家秘密计划,还不断地出示一些制作粗糙、漏洞百出的“国务院”和“民族资产最高管理委员会”的“文件”唬人,让老人们对此深信不疑。
说这个骗局很“低级”,其实也并不那么简单。首先,骗子们都是熟稔“老人心理学”的行家里手,他们深知那些刚刚从单位退休不久的老人们,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理和收入方面的落差,又大多文化水平不怎么高,民族大义、国家意识、爱国情感比较浓厚、真挚。要忽悠这些人,就必须高举“民族大业”之旗,激发他们“捍卫祖国利益”的强烈激情。
然后,骗子们也深知,老人们都是从艰苦奋斗的年代一路走来的,他们曾视金钱为粪土,以两手空空为荣;即便后来观念转变了也还是羞于直接谈钱。但是,以民族和国家的名义,从海外甚至敌对势力那里把老祖宗的钱“夺回来”,就不一样了。这是爱国的需要,也是对敌斗争的需要,因此他们会毫无心理负担,反倒倍感光荣地全身心投入其中,甚至不惜与至亲断绝关系。
从报道的情况看,大部分参与其中的老人都已被成功洗脑。即便这篇报道被他们看到,他们很有可能仍会认为,那些劣行都是假冒“民族大业”的坏人所为,他们仍会相信自己所在的“组织”是在从事正宗的“大业”;或者即便自己所在的群是假冒的,他们仍会四处打听加入“真正的大业群”。
这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媒体的曝光和评论、家人的劝导和“抢救”,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动用法律和行政监管的力量,联合平台机构,采取技术措施、加大侦查力度,对类似“民族大业”违法犯罪行为实施釜底抽薪式的打击。这才是根本之策和当务之急。
广西公务员申论热点时评(二)
永远以人民为中心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心灵的家园。
两年前,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时代命题,精辟论述了文艺创作的科学规律,准确阐明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市场的关系,为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
两年来,以讲话精神为指引,文艺事业迈入了风清气正、繁荣发展的新阶段。一系列为文艺发展定方向、立纲领的政策文件接连出台,有力保障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数十万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社区、厂矿、军营、重点建设工地,在火热的生活中挥洒激情、寻找灵感。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舞台演出,无论是传统戏曲还是现代艺术,无论是银幕荧屏还是网络动漫,都呈现出一派繁花似锦的喜人景象。实践证明,以讲话精神为引领,文艺工作就有了持续发展、繁荣兴盛的强大动力。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源自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最根本的立场和最鲜明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以讲话精神为指引,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自觉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用饱满的热情和动人的笔触描绘时代风云与社会变迁。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视野宽了、气魄大了、思想深了、细节新了、接地气了,赢得群众高度评价。事实证明,人民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人民尊敬和热爱那些心系百姓冷暖、心怀家国安危的文艺家。永远与人民在一起,永远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赢得人民。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以讲话精神为指引,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自觉高扬起先进文化的旗帜,努力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文艺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激励人民向上向善的重要力量。文艺工作者聚焦气壮山河的爱国精神,表现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善举,作品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戏曲、音乐、影视等领域相继出台自律公约,广大文艺工作者加强道德建设,坚守艺术品格,不做市场奴隶,树立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执着艺术理想的良好形象。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代表着时代的风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使命和责任。广大文艺工作者切实贯彻落实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一定能创作生产出更多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广西公务员申论热点时评(三)
公共福利,满意更重要
【背景链接】
从2016年6月26日起,上海市停止实行70岁以上老人持“敬老卡”免费乘坐公交车及地铁的做法,改为给老年人发放综合津贴。6月27日,据上海多个公交车队反映,当天老年乘客比以往下降了八成以上。
【标准表述】
[公共福利浪费的现状]
事实上,不只是公共交通领域,由于制度性选择困难,公共福利浪费现象还在不少领域存在着:医疗资源浪费:因为执行基本一致的低收费标准,大量患者不分轻重缓急都往大医院跑,普通感冒都非要去三级以上医院不可,甚至造成“全国人民上协和”的局面,基层诊所和私立医院则出现了“吃不饱”现象。
教育资源浪费:因为公立学校、幼儿园占有较多公共经费,并拥有代发国家对困难学生补贴资金等资格,大批家长彻夜排队为孩子报名上学,众多民办学校、幼儿园却乏人问津。
住房资源浪费:因为获得了土地、税收等方面优惠,经济适用房、公租房价格低廉,却因为地理位置、配套设施等原因,无法满足每一个居住者的现实需求,又因为政策上禁止出租、转租保障房,一些人不得不闲置已有房屋,再到单位、学校附近购买租住商品房。
[上海取消敬老卡的重要意义]
这一看似削减社会福利的做法,却受到各方赞许:一方面,因为政策改变了部分老年人“不坐就没补贴”“没事儿也去坐坐”的心理,使公交车和地铁上的老年乘客明显减少,部分线路甚至陡降八成以上,增加了公交舒适度,提高了普通出行者的满意度;另一方面,老年人直接获得了现金形式补贴,能够把钱用在刀刃上,更好地支配自己应得的公共福利,也对这项改革十分满意。
一项社会改革,不但让老人这样的“既得利益者”满意,还赢得了“非既得利益者”的支持,上海的做法之所以取得了两全其美的效果,归根结底是照顾到了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化需求,赋予其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从而在市场“无形之手”的指挥下,实现社会整体资源配置最优化。
从经济学角度看,理性经济人能够做出对自身效用最大化的选择,当每个社会成员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做出经济决策时,就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取消“敬老卡”改发货币补贴后,老人们不必为了享受福利而去乘车,减少了不必要的出行,把宝贵的公共资源让给真正需要的人群,从而实现了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
[参考对策]
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福利分配要做到让更多群众更满意,就必须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给予社会成员更多的选择权。
在医疗领域,应考虑把部分公立医院的经费,以医疗补助形式分配给需要的患者,并适当拉开各级各类医院间医疗服务价格差距,让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医院,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教育领域,可尝试把公立学校的部分教育经费,以教育补贴的形式分配给每个适龄儿童,让大家在公办与民办之间自主选择,以缓解公立学校紧张的状态,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在住房领域,应更多以货币分配取代实物分配,让住房者根据家庭教育、工作等方面实际需求,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居住条件,也有助于房地产去库存的推进。
第二,应因地制宜,通过系列配套政策兼顾更多成员利益。社会领域的改革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每一项改革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一定都要取消实物福利、改发货币补贴,而应该因地制宜,并通过系列配套政策兼顾更多成员利益。
第三,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成员的实际福利水平动态调整福利补贴标准。相比于免费的实物分配方式,货币分配更易受到物价水平变化的影响,社会管理部门需要密切跟踪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成员的实际福利水平,动态调整福利补贴标准,让每一个成员更好地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看过“广西公务员申论热点时评”的人还看了:
- 上一篇: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 下一篇: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