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正文

2017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用考网【申论辅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7-01-04 12:30:06

  河南公务员考试备考考生如何在申论写作部分上取得高分呢?申论范文参考是关键的一步,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2017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一

  少年强则国强

  ——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喊出了时代的呼声。也曾说到“中国梦不仅是全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更是青年一代的梦”说明青年发展对经济繁荣、国家富强、实现中国梦的重大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青年发展遇到最好的机遇,也面临时代最大的挑战,就业难、住房难、教育难都成为青年一代亟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促进青年的发展,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营造就业环境,实现青年的就业梦。就业是民生之本,不仅关系到青年人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人才结构的变化。然而大学生一毕业将会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年”的严峻考验。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轨,知识体系更新换代速度慢,另一方面,大学生错误的择业观也影响就业,同时政府对于大学生就业难没有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需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学校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并对课程设置合理调整,适应市场需求。政府打造就业信息平台,保障公共招聘考试公平公正,严厉打击暗箱操作。

  关注弱势群体,实现青年的住房梦。青年一代存在“需求和拥有之间的倒错规律”,即在需求最多的时刻,却是拥有资源最少的时间。因此,面临住房问题,只能望房兴叹。青年人陷入住房困境,一是因为房价过高,涨幅过快作为一个客观因素,二是青年人的观念存在误区,三是国家对于住房的保障制度太少,不仅住不起房,也租不好房。温家宝在会议中指出要进一步做好调控工作,从而可以保障青年人的权益,解决住房难问题。

  保障教育公平,实现青年的教育梦。高考是中国的第一大考,时下新闻热播的“最牛高考班”折射出我国在教育制度和教育公平方面的问题。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存在城乡差异、地域差异、校际差异,不仅影响学生的发展,损害他们的基本权益,同时也不利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需加强教育资源的公平化和合理分配,缩小地区、城乡、校际之间的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距。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是最具有朝气的一代,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科学发展的践行者。只有促进青年的发展,保障青年的就业、教育、住房的权益,实现青年梦想,才能让中国梦源远流长。

  2017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二

  文明,需要行动

  近日,看到了这样两则消息——

  一则来自微信朋友圈,是一份倡议:如果您到公园游玩,不要动不动就投诉,没有人会故意做错事,没有人故意去怠慢你……看见忙碌的工作人员,没有必要像对待敌人似的,请尊重这些为你服务的人。

  一则来自某地方媒体:一位80多岁的老人将自己种植的蔬菜拿到集市上去卖,却收到60元的假币。旁边一家化妆品店的店主拿出真钞与其交换,并现场撕掉假币……

  看罢,“喜忧参半”。充满同情的善举、与人为善的善言,值得点赞。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唯利是图、唯我独尊的不良行为更应受到谴责。联想不时曝光于各类媒体上的种种“不文明”,免不了对当前的文明状况有点忧虑。

  对此,有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拥有了丰裕的物质生活后,人们对精神生活有更高的要求,心气高了,容忍度低了,把个别当成主流了。也有人感叹“世风日下”,认为破坏正常秩序的不文明行为,看似小事影响很坏,一粒鼠屎坏了一锅粥。虽然角度不同认知有差异,但拥有一个良好社会环境的愿望是共同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文明密切相关,对待“文明问题”不能视而不见、不能简单化处理,寻找有效途径切实改善才是硬道理。

  “文明”一词,由来已久,在《易经》中就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的语句。概括地说,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体现为社会的进步状态,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关照着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方式。具体到每个人,文明则与学识修养、道德水准、品格素质、精神气质相联系。善良、诚信、知礼、守法……都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文明鼓励人们追求个人道德的完善,也维护着公众利益与公共秩序。所以它既让人感到亲切,也让人充满敬畏。

  就整体而言,实现文明并不容易,因为文明需要积累,要依靠个体的行为表现,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但对于个人来说,“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它不仅仅是精神上的自省与渴望,更需要学习与实践。

  事实上,很多不文明与无知相伴生。试想,在乘坐飞机高铁时,如果了解了相关安全知识,知道了“为什么”,也许就会多一份克制少一份肆意妄为。“知道”有助于抵消头脑中固有的“想当然”,这不难理解。而身体力行的践行,才能把心中的善意和令人震撼的道德感化作真实的力量。一句温暖的感谢,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信手拈来的举手之劳……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本身就是一种善行。

  也许每一个“我们”,都像小水珠那样微不足道,但文明的长河却正是由一个个“我们”汇集而成。其实,只要你愿意,做到“文明”,也没有那么难。

  2017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三

  让每一个孩子沐浴在教育公平的阳光下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教育结果公平。为促进教育公平,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教育改革的举措: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促进城乡师资流动,“史上最严”升学政策消除暗箱操作,取消户籍制度允许异地高考等。说过:“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同样,教育公平也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让每一个孩子沐浴在教育公平的阳光下,圆每个孩子的教育梦。

  教育不均衡成为教育领域的沉疴痼疾,危害个人和社会发展。近几年教育乱象让人堪忧:从乡村教师大量流失到中考加分乱象,从异地高考问题到高考录取指标不公平,从择校热到教育制度落实走形变样,教育不公平弥漫于社会中,引发人们强烈的不公平感。如果教育不公的痼疾得不到根除,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将化为泡影。危而后济之策在于推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制定均等的教育政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保障。古语有云: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意在法律能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同理,要推进教育公平,必须要完善教育相关政策。目前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育制度:《教育法》《教育规划纲要》等的立法规定了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也保障了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各种福利。但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贫困山区的学生依然无法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既学校、政府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博弈机制。这一切问题根源在于制度不完善。教育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因此,教育部门和人大要加快完善教育制度。首先应该健全财政预算制度,保证政府在教育领域的经费预算。其次是要推进招生“阳光工程”,推进学校办学、招生、考试等各个环节的社会公开制度。

  形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是推行教育公平的思想基础。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然而,有些学校却通过设置“实验班”、“重点班”等所谓尖子生收取高额学费;有些老师用“绿领巾”、“红校服”、“三色作业本”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有些家长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孩子能力的高低。这都反映了社会各方都存在的错误的教育观——唯分数论。教育功利化思想会让学生得到不公平的待遇,更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教书育人是老师和学校的职责、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是家长的责任。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变社会各方错误的功利化的教育思想,强化有教无类、因才施教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享受到无差别的教育权利。

  推进教育公平没有终点。教育这个公共产品,受益者虽然主要是个人,但它直接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只有梳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并且政府把教育公平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健全制度,认真抓实,努力履行好提供公共产品这个基本职能,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

看过“2017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的人还看了:

1.2017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2.2017年河南公务员申论范文

3.2017河南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

4.2017河南公务员申论预测题及答案

5.2017河南公务员申论预测及答案

6.2017河南公务员申论模拟题及答案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