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公职考试 > 政法干警 > 综合辅导 > 《文化综合考点分析(历史):冷战》正文

文化综合考点分析(历史):冷战

用考网【综合辅导】 编辑:楚欣 发布时间:2015-12-09 09:14:44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文化综合考点分析(历史):冷战,希望可以对大家的政法干警考试备考有所帮助。

  二战结束后,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国家利益的不同,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表现:二战后,西欧衰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

  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以冷战形式进行对抗。

  美国实行“冷战”的目的和实质: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

  战后同盟关系走向破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失去合作的基础;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主要原因)。

  1946年,丘吉尔发表反苏反共的“铁幕”演说。

  1947年,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1947年,美国提出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的“马歇尔计划”。

  两大阵营的形成与对峙(标志:1949和1955年,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相继成立)。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政策声明,大意即美国要干涉世界各国的内政,这就是“杜鲁门主义”政策。

  马歇尔计划: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一所学院发表反苏反共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当时,苏联和土耳其关系日益紧张,希腊政府也在希腊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打击下岌岌可危。1947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由,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紧接着,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所谓的“马歇尔计划”。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