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务员国考申论指导
用考网【申论辅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7-01-20 14:47:55
公务员备考考生在申论科目的复习中往往容易迷失方向,在答题中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在面对考题时往往无话可写,那有什么好的备考技巧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2017年公务员国考申论指导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公务员国考申论指导(一)
如何写导言
导言,也可以叫做引言,亦称绪论,是指着作前或者作品前的概述部分,简明扼要地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得到一个总概念和总印象,帮助理解整部分着作或者作品。一般来说不需要特定的行文格式。例如:某省教育厅准备举办一届少儿优秀书法作品展,请根据“给定资料”为这一作品展写一则导言。下面我们来讲一下关系分析的作答思路:
第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确定文章框架
仔细审查题干和要求,找出题目中所给的编写对象后,换位思考,明确编写此次导言的工作目标及活动意图,即简单介绍所包含作品并达到吸引观众的效果,进而明确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语气,明确整体框架即需要介绍的作品内容。
第二步:结合材料,找相应内容要点
回到给定资料中提取做答要点,这一环节有二个任务:一是明确作品主要内容都有哪些,通过对给定资料内容的阅读、理解、勾画相关性词句,推导总结共性优势和创作背景;二是在第一个任务的基础上对每一篇作品的特点一一阐述。将找出的要点合并,并规划篇幅,具体到所占行数。
第三步:润色语言,要点衔接自然
从文中搜索衔接要点的优美性语句,既能做到立足材料,又能使文章的语言满足情境需要,层次分明,语言流畅。
【示例】
某美术馆正在策划艺术家黎明的作品展,请根据“给定资料”,为这一作品展撰写一则导言。
要求:(1)围绕黎明的创作宗旨、作品材料、及其艺术追求等方面作答;
(2)内容具体,层次分明,语言流畅;
(3)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导言:
“中国精神”是黎明作品的创作宗旨。他的行为、装置、水墨实验、油画、综合材料等艺术创作以“中国元素”“中国符号”为支撑点,反映着他的艺术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共振。
黎明善于借助不同的艺术材质和媒介、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展现他的“中国精神”.他的巨幅综合材料系列作品采用布面、牛皮卡纸、水墨、长城风化的泥土、油墨、丙烯、工业胶粘剂等材料;他的《捉影》系列作品运用了水墨和中药;他还用现代化机械制造冰砖,以冰雕的技法制作装置作品。
黎明的作品不拘泥于艺术的园囿,而是以中国精神的文化想象,展开大国意识的责任抱负。《为长城延伸一万里》,凸显了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裹挟的极度不安的民族自尊与殖民语境中的主体性精神;巨幅综合材料系列作品表现出他对于中国精神和本土语言的强烈自信;行为水墨实验作品《捉影》系列则包蕴的是良知、人性和无尽的情怀,彰显东方文化精神,展现了中国精神的内核——天人合一的境域。
2017年公务员国考申论指导(二)
申论复习勿踩五大雷区
一、申论大纲≠申论题目
市面上讲解申论题目的内容多如牛毛,大多数考生只从做题开始申论复习,但少有人一针见血地说明白:申论到底考什么?申论考试的意义何在?
借鉴一下国考申论大纲,关于申论是什么,是这样表述的:“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大部分考生看了也不懂其意,所以只能申论题目上了解,模糊类比自己接触的考试中比较接近的可能是语文,只是申论将材料换成了时政主题而已。这种简单地从申论题目入手、个人经验中类比找申论复习的方法和方向,是极其危险的,不得要领,意味着一开始的方向错误,后面再努力复习,也是徒劳。
其实一句话可以概括,申论实际上属于一种特殊的入职考试,即考生是在公职人员的立场,通过材料给定的社会现象的描述和分析,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给出切实可行建议的能力的测验。这里突出2个要点:1、立场。是在公务员的立场上解决问题,不是记者、不是老百姓,立场决定方向,同一个问题不同立场上的说辞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是很多考试从公考申论复习一开始就没有弄清楚、忽略的重要认知,导致整个申论答题方向错误,自然得分极低。2、一定是在给定的材料设定的情景中答题。偏离给定材料核心,也是一部分考生常见的问题,自认时政尽在掌握,看到相似的热点描述,就如脱缰的野马般,全然不顾材料本身的描述,自顾自答题,最后只能是低分,事倍功半。
二、多买几本书多做题≠高效全面的申论复习
很多考生会有补偿心理,开始复习前就会买来各种参考书籍,等到复习的时候猛然发现,大部分书籍内容相似、题目都会,就自我认知自己能力不错了。这样的唯一后果,就是形成僵化思维,做题模式化、机械化,抹杀了真正应对不同主题的创新解题思维,难以拿到高分。
高效有思维的申论复习,2本书足够。一本能够建立正确思维、提升应变能力的教材,一本真题。只有切实了解到申论考试的命题思路、阅卷规律,以及学会评判怎样的申论答题方法和思维是能够获得高分的,怎样的申论答题方法是拘泥于套路的,才能够真正丰富自己申论复习经验以及答题方法要领。所以,选一本好书,花时间细细阅读,掌握了这些基本思维问题,才有可能在申论备考中有针对性,取得比较理想的分数。
三、关注时政≠申论复习
各种关于申论复习的文章、辅导中,都会提到半月谈、人民日报社论等一些报刊杂志,对于申论复习的重要性,这里要特别指出,关注这些时政素材,绝不是申论复习及答题方法提升的主要方法,实际上只关注时政,还会事倍功半,走错方向。
比如,《半月谈》上面的文章的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具备一定的水平,虽然都是关注的我国的热点问题,但是记者或评论员所属身份和所处角度立场不同,使得他们在写作时笔锋更锐利,并且更多的内容站在一个监督者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挖掘社会问题。这实际上是与申论考场上考生所处的角度有很大偏差的,前面分析过,公考申论考试的立场问题,因为在申论考试中,考生以准公务员的身份答题,更应该关注的是在政府职员的立场上,如何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方法,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而非犹如记者身份一味地挖掘、分析问题。因此,《半月谈》等相关杂志、报刊可以作为开阔眼界的热点素材积累,在利用时也要时刻注意转换身份后的说辞,切不可以此为申论复习的主要依据,还应回归教材和申论考试核心。
四、申论论述题≠语文作文
申论考试最后一道论述题,是非常需要技巧的,闭门造车肯定拿不了高分。申论的训练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孤芳自赏,很多考生在申论复习一个阶段之后,尤其是学了一段时间的申论写作后,觉得自己写得非常好了,连标准答案都显然不如自己的文章了,然后还加大练习量,从最开始一天一篇文章变成一天三篇,如行云流水一般。
结果一参加考试,分数惨不忍睹。为什么?申论论述题是有严格的行文标准的,但不是死板的,它对观点、措辞、分析方法和你自己对社会事件程度都有较高的要求,这些要求都不是显而易见的,而是要通过不断地素材积累来逐步丰富的,不像语文作文一个题材一个模板,就自信十足了。在练习完成之后,用2倍于答题的时间去对比答案的角度和思考层次,综合起来并且学会扩展思路、丰富答题的角度和观点类型,才能更好地提升申论答题方法和思维能力。
五、试题答案≠满分答案
大多数考生在申论复习做题过程中,对于题目答案的盲目相信,会导致自我分析能力、完善观点能力的退化甚至丧失,背离了通过做题提升申论答题能力的初衷。
要知道,真正的申论考试中,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阅卷组只会就题目给出几个得分点,踩点得分,多于几个得分点给满分。所以,申论答题角度和思维最重要。而大多数的申论真题答案、习题答案,只提供一个答案,这个答案还不一定能够得上满分答案,可能只是一个6分的答案(满分为10分举例)。如果考生只参照这个所谓的标准答案,来判断自己的答题内容是否符合要求,那么试想,你会将你的答题能力限制在一个6分答案中,如何能够提分?提高思维能力?
所以,在申论复习的练习过程中,要自己学会拆分得分点,综合给定的答案和自己的答题,寻找和完善被忽略的答题思维和角度,本着尽己所能完善答题内容而非是否契合答案的目标,来练习申论真题、习题,才能真正意义上锻炼和提高申论答题技巧和经验积累。
2017年公务员国考申论指导(三)
申论文章写作要形神兼备
一、申论文章必须有形
结构完整、语言大气、外表好看,这和观察建筑先看外形是一个道理,美观大方的外形是文章吸引读者的第一驱动力。
二、申论文章必须有质
观点鲜明、内容丰富、见解深刻,如果做不到丰富、深刻,最起码也要做到有观点、有内容,并且用让人印象鲜明的方式表达出来,充实的内容是吸引读者的内在保证。
三、申论文章必须有神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神就是灵魂,是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文采锋芒。文章必须写出思想高度、内涵深度,体现出不同凡俗的精神品质,才能自内而外地神采逼人,倾倒和折服读者。考场申论文章无法通过长时间的精心酝酿来写成,所能达到的高度、深度是有限的,但要写得好,高度和深度不能没有。
在考场条件下,这种高度和深度能否快速达到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了解文章的组成要素,熟练地掌握文章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六大要素,把这六个要素结合材料、题意运用自如,做到“六部合体”——六种元素集于一体,恰当地发挥六种元素的作用,就算不能写得文采非凡、锋芒毕露,至少也会形神兼备,透出文章饱满自信的精气神。
看过“2017年公务员国考申论指导”的人还看了:
[2017年公务员国考申论指导]相关的文章
- 上一篇:2017年公务员国考申论热点
- 下一篇:201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