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正文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用考网【申论辅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7-01-17 11:20:57

  湖北省公务员申论考试注重对分析、判断、概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测试,如何取得申论写作高分呢?范文阅读是其中的备考方法之一,以下就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帮助你提分。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一)

  弘扬道德—让生命之花精彩绽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人外在的行为必然受他内在的思想价值观念所驱使,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判断以及行为选择。当前我国屡次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根本原因在于真善美价值观的缺失,因此,弘扬社会良好道德风气,让道德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灵魂的土壤,才能实现生命之花的精彩绽放。

  传统国学是道德弘扬的源头之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传统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本源知识,正如同志所强调: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不能从课本中抹去。而正是因为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缺失,才使得学校中暴力事件的产生,社会中“人心不古”案例的频发,因此,弘扬道德,传统国学经典不能缺席,它是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一把利剑,是驱散道德迷雾,医治道德病痛的一剂良药。

  学校教育是道德弘扬的关键所在。“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健全人格的塑造离不开较好习惯的养成。而好习惯的培养,除了家庭教育之外,学校教育也很重要。塑人如同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而这个“本”与“根”即真善美道德的弘扬。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重视对于学生良好道德品德的培养和熏陶,一方面要将传统国学经典纳入到课程的科目选择中,另一方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活动,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让大家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从内心深处向美德靠拢,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精彩绽放。

  身体力行是道德弘扬的最终目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扪心自问:在对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批评、指责的时候,是否想到“我”也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制造者?有句话说的好,“你就是他人的环境。”一个人的嘉言善行,就是对美好道德品德的无声诠释,就会在他人心中激起善的涟漪。只要每个人都从自我做出改变,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因此,我们应该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信友善,乐于助人,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弘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道德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涵化人的修养,增强人的智慧,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意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向美德靠拢,在行动上用美德践行,那么必将能够在人生的每一段历程,拥有精彩的旅程,提高生命的质感。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二)

  警惕小官巨腐 树立清正风气

  以来,中央密集出重拳治理贪污腐败,周永康、徐才厚等一批高官落马,让人不禁拍手称快。近日中央巡视组明示要严惩小官巨贪,这正体现了中央当初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初衷,也迎合了老百姓的迫切希望。“小贪巨腐”直接威胁基层百姓的切身利益,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因此,树立清正风气,杜绝“小贪巨腐”是重中之重。

  “小官巨腐”源于党性教育的缺失。城乡改造拆迁、新农村建设、惠民款发放、道路修造等等,今日的农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是在这些变化中,我们朴实的梳理“千条线”的那根”针”也悄悄发生着变化。庞大的基层干部队伍本身就存在着学历低、受教育机会少等问题,加之党性教育跟不上时代形势的发展,导致“小官”在利益面前昏了头脑,迷失了方向。从为女儿办豪华婚礼的河北省沽源县平定堡镇党委书记岳树旺到巨额贪腐的陕西省渭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筑业管理科原科长侯福才,无不警醒我们要亡羊补牢、防患于未然。因此,相关部门要及时有效开展各种道德、职业责任、法律知识、党纪政纪等方面的学习教育,使之渗透到基层干部思想意识中。干部本身平时也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始终以一名国家干部的职责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党性、职业道德、日常行为等修养。

  “小官巨腐”源于监督制度的缺失。俗话说山高皇帝远,在基层,一些乡镇主要领导和村两委干部“手握重权”可谓霸气十足,在他们面前法律法规如同白纸、监督管理体制形同虚设,公款就如同自己的私房钱,使得手中的权力成了脱缰的野马。一个村会计竟挪用1.19亿元,让人不寒而栗。因此,“猛药去疴,重典治乱”首要的就是落实好各级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绝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要建立健全定期轮岗制度,离岗到岗双重审核制度,政府与群众监督双重机制,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进一步约束基层干部的权力,挤掉贪腐生存空间。

  警钟长鸣筑防线,防微杜渐保清白。印度诗人泰戈尔有句名言:“有的鸟原本应该飞得更高更远,但由于翅膀系上了黄金,便再也飞不起来了。”一个个“小官巨腐”的案例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广大基层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才能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三)

  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

  《玉堂丛语·行谊》记载了发生在明代的一个故事:清官杨鼎在升任户部右侍郎时,担心难以胜任,便写下“十思”座右铭,时时提醒和警告自己。这“十思”为:“量思宽,犯思忍,劳思先,功思让,坐思下,行思后,名思晦,位思卑,守思终,退思早。”也就是说,要坚持仁义宽容、勤劳争先、淡泊名利、谦虚谨慎、坚定勇敢等。“十思”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也体现了历代中国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坚守。那么,中华传统美德为何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当前应怎样坚守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立足于现实的人、立足于你我他组成的社会。中国人从来相信,每个人都要讲道德,道德跟每个人有关;天道与人道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人能够“与天地合其德”。例如,孝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这一方面赋予道德极高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将道德深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能够通过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尽心知性”,甚至可以“知天”。这就树立了人的道德主体意识,增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中华传统美德以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为基点,认为“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在承认人不能离开“利”、应当“义利双行”的同时,强调要“义以为上”“重义轻利”;强调守住“以义制利”的红线,做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如此“重义”,最根本的原因是“义为利本”“义以生利,利以丰民”。中华传统美德强调,一切有道德的人特别是政治家,都应“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兴天下利”“利济苍生”。

  中华传统美德注重处理个人与集体、公与私的关系,认为“公私相背,善恶所由”。也就是说,一切道德上的问题都是由于公私的对立引起的,“善恶生于公私”。人们道德水平的高下也体现在处理公私关系时的不同态度,所谓“君子小人趋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此外,如何处置公私关系还决定着个人甚至国家事业的成败,所谓“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耳”。中华传统美德一直认为“公”是最高境界,“天下大同,圣贤至公”。因此,人也应“至公无私,大同无我”。在日常生活中,个体应坚持“破私立公、克己迁善”原则,通过省察克治,做到“公重私轻,公而后私”,达到“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这种集体主义精神贯穿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系列道德准则和规范中,如仁义礼智信、勤俭诚敬和等。

  中华传统美德注重知行合一,在重视道德认知的同时强调行,认为“口说不济事,要须实践”。也就是在重视人的道德教育和培养的同时,努力促进道德意识的实践和力行。这不但是因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更重要的是实践是检验真假对错的标准:“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空言虚语,虽得道心,人犹不信。”

  综上可见,中华传统美德充满了真善美,教会了历代中国人怎样立德做人、怎样治国理政,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但如此,中华传统美德还为今天的伦理道德建设奠定了深厚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到不随物流、不为境转、不为名利而动心、不被假象所迷惑?从道德修养的层面来说,需要我们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丰富营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

看过“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的人还看了:

1.2017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2.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3.湖北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

4.2017年湖北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

5.2017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经典范文

6.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范文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