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青海公务员申论范文》正文

2017青海公务员申论范文

用考网【申论辅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7-01-05 12:32:03

  备考青海公务员的考生想要在申论写作上取得好成绩,申论范文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为了提供2017青海公务员申论范文帮助你提分。

  2017青海公务员申论范文一

  依靠制度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是信息化时代金融业创新的体现,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直接面向小微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以直接金融为核心竞争业态,使金融的资金融通功能和降低交易成本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未降低金融活动的风险,相反,互联网的快捷性和大众化在一定程度上还给金融 活动增加了新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将互联网金融纳入金融监管体系,依靠制度保护创新、防范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

  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比如,交易成本低。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交易互动模式,使得小规模、分散化的金融交易更易处理,体现出快速、便捷、高效、低成本的优势。然而,这种金融模式也将许多低风险承受者纳入金融体系中,这些低风险承受 者在享受金融红利的同时,也放大了金融风险。再如,成长周期短。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企业从孵化期到成熟期的成长周期大大缩短。以 P2P(个人对个人)行业为例,我国P2P行业的发展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2015年全行业成交额就达到万亿元,P2P平台则超过2000家。在我国金融 监管体系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行业这种快速的大范围“野蛮生长”,导致潜在系统性风险较高。

  与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状况相比,相关制度和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工作相对滞后。比如,对P2P行业和股权众筹的监管还存在较大空白,长期缺乏较为 明确的行业准则;相关企业的信息披露机制并不健全,如何处理信息披露不实的情况也没有统一规定;对如何保护投资者还没有推出有效举措;等等。制度建设上的滞后阻碍了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当前,我们应坚持审慎态度,既鼓励金融创新,又控制系统性风险,通过完善制度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创新监管体系。针对分业监管难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存在的监管空白问题,应考虑建立综合性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这种综合性监管体系在P2P领域可以 考虑以银监会为主导,在股权众筹领域可以考虑以证监会为主导,同时以其他部门为协调机构,并实现监管信息与数据共享。应秉持开放监管原则,坚持事中、事后监管并重理念。坚持开放监管、降低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并不意味着监管不作为,而是要建立动态监管体系,监督行业整体风险,并及时发现个案风险。监管部门 应善于借助行业自律组织的力量,及时发现行业里的问题并妥善依法解决。

  建立强制信息披露机制。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信用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建立强制信息披露机制是保护小微投资者、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重要环节。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资产、财务等方面的状况,以及其他可能会影响投资者、消费者是否选择该公司的信息,均应强制进行信息披露。信息披露不到位 甚至存在信息欺诈的,应明确相应法律责任,促使互联网金融企业合规经营、诚信经营。同时,应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行业风险作出有效、准确的评估和预警。

  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保护投资者是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要实现的重要目的。应建立专门的投资者分类制度,对不同类别的投资者设定不同的投资限额。允许具有较高风险承担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具有较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对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较低的个人投资者,对其投资额度进 行限制,避免投资风险超过自身承受能力。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领域纠纷解决机制,确立合理的纠纷解决程序,以高效、便捷地保护投资者。

  2017青海公务员申论范文二

  奢靡之始 危亡之渐

  ----改进作风从杜绝铺张浪费开始

  纵观历史,秦、隋因奢靡浪费而昙花一现,汉、唐因励精图治而绵密细长。解放战争,我党得民心、赢天下,源于与百姓的同甘共苦、共克时艰;改革开放,取得傲人成就,基于与群众的并肩奋斗、追求卓越。然而,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今天,无论党风、政风,还是社会风气,却弥漫着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的气息,长此以往,国家永续发展堪忧,民族自立自强堪忧,社会文明进步堪忧!

  铺张浪费,是指花费大量钱财和社会资源追求过分享受,本质即为满足欲望而衍生的资金、资源浪费,实质与勤俭节约之传统美德相悖。“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是故,要国家安稳、政民和谐,保持党风洁净、政风纯净、社风澄净是前提,树节俭之德、践节约之行、弘朴素之风是关键。

  秉承“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节俭之德。所谓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即广大公众常提及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旅游”等。当前,三公消费普遍存在费用过高、账目不明等问题,存有铺张浪费、贪污腐败之嫌,一直被公众质疑,严重危害政府形象。其产生根源恰在于部分地方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图享乐,以致奢靡之风盛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核心宗旨,“来自于人民”深刻诠释我党与人民的鱼水之亲,“人民满意不满意”一直也是衡量我党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只有从思想作风层面,深刻认知脚踏实地之涵义,方为厉行勤俭节约架起道德之桥。

  夯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节俭之行。自古而今,历代先贤莫不是以俭朴为德,有白居易的“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的卦段;有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睿智。上下五千年,道德犹如文化,随着时代变迁,内涵亦在不断变化,而,俭朴却一直传承至今,不得不看到“俭朴之德”的强劲生命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精神的沃土和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岁月洗礼的俭朴之德,要能继续传承和发扬,则须贯彻于实践之中、体现于实干之中。弄虚作假不是实干、虚报浮夸不是实干,因此,只有坚持“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的勤勉,只有坚持“实干兴邦”的信念,才是良好工作作风的屏障,方能扬勤俭节约之帆。

  弘“艰苦朴素”之风,是节俭之能。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几何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可以是一份满足;一杯茶、一盏灯,就可以是一份开心。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裕,社会攀比之风盛行,比服饰、比首饰、比房子……,有数据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已然越过日本,成第一大消费国。同时,亦有外媒发表评论:中国的奢侈品,大多穿在身上、带在头上、吃到嘴里,鲜有充实进心灵的。愤懑、不平之余,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抛却传统美德的民族是危险的民族,抛却传统美德的国家是危险的国家。因此,只有从生活作风层面,坚守“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弘扬艰苦朴素之风气,方为倡导勤俭节约而凝聚能量。

  “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在当前铺张浪费极其严重的背景下,厉行勤俭节约正当其时。秉承“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扎“脚踏实地”之根;坚守“贪污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弘“艰苦朴素”之风;夯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扬“实干勤政”之帆,我们必将会扬勤俭节约之德、辉勤俭节约之光,以作风建设赢文明新风尚,走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之和谐发展道路!

  2017青海公务员申论范文三

  稳定物价打赢通胀保卫战

  时下,“油你涨、蒜你狠、豆你玩、棉花掌、苹什么”等新词汇,已成为了人们调侃物价上涨的代名词。从2010年7月份以来,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需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尤其是10月份,全国物价上涨创下25个月来新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类价格迅猛增长,无疑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

  造成这次物价上涨过快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可归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于国际社会的影响。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在急剧上涨,尤其是石油、棉花、糖涨得很厉害。在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热钱炒作的因素不可忽视;另一方面就是自然灾害多发。受国内外干旱等灾害影响,粮食减产导致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另外,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了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生产成本增加。

  物价上涨压力在加大,宏观调控压力也在加大。为了不让百姓一天天成为“菜奴”,控制物价涨幅实为需要之举。实现全年价格调控的预期目标,需须要付出更大努力。

  首先,发展生产,保证供给。充足的货品供给是抑制通胀的根本举措。我国的恩格尔系数还比较高,食品安全保证了,衣食住行的基本问题保证了,那么通货膨胀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因此,应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的供应,夯实应对通货膨胀的基础。

  其次,通过物资调配、进出口等调节手段来保障供应。需要时发改委应通过大宗物资调配、进出口配额管制等手段,保证国内物资正常供应,价格相对稳定。通过宏观调控,调整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点更为重要,也是考验政府能力的重要指标。

  再次,加强市场价格监管,防止游资进行炒作。一方面严打恶意囤积变相涨价,严查恶性炒作,大力保障供应,重提“菜篮子”和“米袋子”工程。另一方面,保持天然气价格稳定,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费,降低收费标准,增加成品油特别是柴油产量,确保敞开供应,完善农产品绿色通道,实行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

  最后,完善中低收入者补贴制度。将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与物价水平挂起钩来。物价补贴与物价指数形成联动机制后,一旦物价上涨达到一定幅度,对百姓生活产生明显影响时,物价补贴就开始发放,帮助困难群体充实好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

  一片“涨”声中,百姓只能“斤斤计较”地过日子。也许是多节俭、少铺张,也许是更关注各种打折信息、省钱妙法,但无论怎样,这些都是本着“节流”原则的无奈之举。我们应该坚信,在中央领导的重视下,通过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物价一定会控制下去,通货膨胀问题也一定会得到有效解决。

看过“2017青海公务员申论范文”的人还看了:

1.2017青海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2.2017年青海公务员申论范文

3.2017青海公务员申论模拟题及答案

4.2017青海公务员申论热点

5.青海省公务员申论范文

6.2017年青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