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辽宁省公务员申论热点》正文

2017辽宁省公务员申论热点

用考网【申论辅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7-01-04 14:08:05

  在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过程中,申论科目一直以来都是极为重要的科目,而时事热点是申论考试的常用素材,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2017辽宁省公务员申论热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辽宁省公务员申论热点一:遏制租房“黑中介”亟需监管创新

  王先生刚住进隔断房俩月,中介就以“扰民”为由强行要求其搬离,中介不仅砸了王先生合租室友的隔断房“示威”,且合租房内4户均被盗。日前,《租房未到期破财又毁房》的报道刊登后,多名租房者反映,自己也遭遇了类似“经历”。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以来,有关房屋中介强行毁约的投诉出现“爆发”态势。几乎无一例外的套路是,租房人都是前脚儿刚交了房租,后脚儿就被以各种理由毁约,而租户想要回房租却难上加难。

  今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被称为史上最严房产中介管理新规;国庆节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45家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名单,祭出了新规实施“黑名单”管理以来的第一次雷霆行动;日前,住建部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房地产中介机构存在的七类违法违规行为……国家有关部门这一系列重大举措表明,当前房地产“黑中介”扰乱市场交易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已成沉疴宿疾。

  笔者以为,租房市场乱象主要源于监管机制供给不足,存在明显缺憾和漏洞,主要表现为“三低”:一是入行门槛低,由于缺乏严格的行业标准,似乎谁都可以拉上一帮人搭起一个“草台班子”;二是管理效率低,房地产、价格、金融、公安、税务、工商等部门没有形成监管合力,似乎都在管,却都没有管住、管好;三是处罚成本低,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惩罚与收益不成正比,难以形成有效的震慑,使得“黑中介”应运而生,铤而走险。

  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步进入存量房时代,二手房交易的比重日益扩大,甚至达到新房数倍之多。在发展机遇面前,既需要中介企业恪守诚信经营的底线,更需要政府部门不断创新监管,坚决遏制“黑中介”泛滥。一方面,应从顶层设计上完善有关法规,明确行业标准,建立行业准入退出等制度机制,并纳入备案管理,规范服务流程;另一方面,坚持专项整治与规范管理并举、联合执法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加大惩处力度、提升违法成本。如此,方能让“黑中介”从房产市场中彻底出局,方能确保这一行业规范运作、健康发展。

  2017辽宁省公务员申论热点二:重污企业是“摇钱树”还是“害人精”?

  被群众多次举报有严重污染问题、却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云南先锋化工,背后竟有云南省环保部门的“撑腰”。中央环保督察组入驻云南短短半个月,就接到群众对先锋化工高达46次的投诉和举报。该企业一方面是多次触碰环保法规红线的反面典型,同时又是地方政府区域经济的台柱子、财政的钱袋子。

  对于云南先锋化工这个企业的污染问题,环保部门不是一点作为也没有,也曾经做过隔靴搔痒式的“罚款”等等,但“处罚”过后更多的是安抚,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既请他们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又不断有领导到企业视察。有这么多政府部门和领导的“关怀”,轻微的罚款能让他们下决心治理污染吗?

  不少地方政府明明知道不少企业会给地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是严重污染,但出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追求,或因官员们对“政绩”的需求,以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没能寻求起码的平衡,不惜“血本”“上大项目、大上项目”,放任那些辖内的企业污染环境而不去严格的惩治。而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最大的商业利益,在环保方面不舍得投入,从而使居民的住宅楼和企业超标排放废气的烟囱比肩,村民的水源与企业超标排放废水的河道比邻。一些企业飘红的业绩背后,染黑的是良心。

  这些重污染企业确实能给地方增加不少的财政收入,地方如果少了这些重污染企业,日子还真不好过。但作为地方政府,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更要看长远利益。如果还延续走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那么,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方面,很多地方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就像深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水污染,不得不制定了治水提质总体方案,计划到2020年前总投资超过800亿元来治理水环境。试想,云南先锋化工等重污染企业,如果还不治理,再恶化下去,到时既要治理地质又要治理水质,恐怕要付出比这些财政收入高出数倍、数十倍的代价。

  对于重污染企业的整治,不能只算财政收入账更要算民生账。纵容污染企业对环境的污染,虽然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但再多的钱也难以弥补污染对民众造成的身体伤害,这种失职渎职造成的后果涉及面广,危害性重,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也是无法用金钱买回来的。环保部门作为特殊部门,如果失职,就是对民众权益的侵犯,是对国家有关法令法规的践踏,最大的危害是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使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威信大打折扣,也搞得民怨沸腾,导致一些群体事件发生,影响了社会安定。

  重污染企业到底是“摇钱树”还是“害人精”,各地政府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先污染后治理”投入的成本必然过高,付出的代价必然过大。现在,节能减排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再不顾环境引进那些重污染项目,就不是认识水平的问题,而是政绩观、大局观问题,是觉悟问题。现在是到了痛下决心,关停那些重污染企业的时候了,千万不能让这些“害人精”再害人了!

  2017辽宁省公务员申论热点三:抓住强化党内监督的关键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此,当前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党内监督体系的顶层设计。党内监督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有效监督必须抓住党内监督体系设计这个关键。党内监督体系设计,重在解决谁来监督、监督谁、监督什么、怎么监督这四个问题。就谁来监督而言,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既是监督主体也是监督客体;就监督谁而言,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是被监督的重点对象;关于监督什么的问题,重点内容是遵守党章党规和国家宪法法律、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等情况;至于怎么监督,就是要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党内监督体系的设计既要体现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又要着力于对国家机器的监督。这是因为,重视党内监督是为了保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则是为了确保公共权力机构依法行政、服务人民。同时,要统筹设计党内监督、国家监察和人民群众监督的立体网络,把党内监督与法律、审计、司法、舆论等多种监督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优化监督功能,激活各种监督力量,形成有效监督的强大磁场。

  切实把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结合起来。党员干部互相关心、互相信任,在信任中凝聚推动事业发展的力量,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和优良传统。真诚的信任能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尊重,但它不能代替监督。信任与监督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党员干部既不能因互相信任而忽略和放松监督,也不能因监督而失去互相信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党员干部只有坦诚接受监督,把监督当警戒、作镜子,处处对照、时时检查,找出不足、改正缺点,才能赢得组织和人民更大的信任,挑起更重的担子。因此,要从保证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出发,从关心爱护党员干部出发,在信任激励的同时严格监督。严格党内监督,重在从严落实监督责任,明确区分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要解决好“追什么责”问题,分清谁负责、负什么责、责任在哪里;解决好“追谁的责”问题,形成责任追究办法,完善责任追究程序;解决好“怎么追责”问题,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有责必问、问责必严。

  落实好民主集中制。我们党的发展历程表明,没有民主集中制的充分保障,就不可能有健全完善、制约有力的党内监督。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情况是好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只讲民主不讲集中,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有的只讲集中不讲民主,长官意志、本位主义比较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党内监督的效果,必须予以纠正。要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结合起来,把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结合起来,把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以及下级对上级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坚决落实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要善于进行正确的集中,懂规矩、守纪律,在集体讨论时畅所欲言;而一旦作出决定,就必须无条件执行,不当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派”。

看过“2017辽宁省公务员申论热点”的人还看了:

1.2017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2017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3.2017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4.辽宁省公务员申论范文

5.2017公务员申论热点汇总

6.2017公务员申论热点解读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