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正文

2017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用考网【申论辅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7-01-04 12:51:26

  备考天津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想要取得高分,申论范文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2017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2017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一

  民族之魂的涅槃

  ----内外兼顾 弘扬本土文化

  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延续五千年并从未中断过的古老文化,除了拥有其鲜明而多样的个性以外,更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与灵魂。然而,面对多元化、现代化的经济与社会,本土文化却呈现流失之势,并且滥用的现象也不断增多。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本土文化赖以生存及发展的土壤“变质”--外因;另一方面,本土文化在应对社会变迁的适应性、创新性方面也存在“后劲”不足之弊端--内因。因此,弘扬本土文化,不仅要注重培养文化发展之外部环境,也需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自身深刻内涵,做到内外兼顾,济达天下。

  本土文化这粒“种子”,由萌芽至茁壮成长,离不开外在环境的滋养和培育。民间文学艺术,作为本土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髓。然而,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一般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并且在传播中往往需要以地方语言及民俗器物作为传播载体,以致于民间文学艺术具有区域狭隘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环境和人口结构急剧变换,使得民间文学艺术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正在消亡。因此,保护我国民间文学艺术,需注重土壤的培育,营造本土文化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外在氛围。

  诚然,本土文化的传承需要来自外界的孕育。但,文化的发展不能仅仅只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更须本土文化本身的不断改变与创新,使其之内涵能适应社会发展,这亦符合“新旧事物交替乃发展之本质规律”这一社会基本特征。

  本土文化的延续,亦须关注其由内而外的改革创新,这不仅是一种突破,也是对既有特色的一份尊重,更是一种持续发展的强劲后力。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例。上世纪末,由于剪纸艺术在表现形式、传播方式上单一、陈旧,与人们急速变化的价值观、审美观相脱节,以致传承人出现断档,剪纸艺术面临传承危机。近年来,民间剪纸艺人多年苦心钻研,推陈出新,通过改变其色彩搭配和装裱方式,使其经济价值大幅提升,其艺术魅力也被广泛认可,逐渐走出“消失”之僵局。是故,秉承“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之”之原则,创新本土文化自身内涵,使之适应时代变迁、社会需求,是本土文化具有强劲发展动力的核心。

  中华本土文化之所以坚强,不仅是其本身之深刻内涵,亦在于我们对于她的尊重-----尊重她的沉淀,所以重视营造一份适合她成长的土壤;因为重视,所以中华文化历久弥新。“内外兼顾,方能济达天下”,中华本土文化也需不断改革与创新,以便延展出精彩的空间。“文化强,则国强,文化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当本土文化这轮红日初升之时,必将为国家发展带来其道大光之气势!

  2017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二

  敬畏传统 弘扬家风

  都某个家庭而言,家风往往体现在某一个具体的规定和行为,而作为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中国社会,家风蕴含着深厚的传统,其实是一种文化基因和民族魂魄,需要每个国人深深敬畏。在走向创新型社会的今天,坚守传统,传承家风,尤其意义深远。

  敬畏是对传统的坚守,是弘扬家风的基础。这是一个过分娱乐化的时代,很多青年不能理解在奏国歌时每个人都要庄重起立,不理解敬畏和庄严是一个民族传统和文明的基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是我们对待世界、对待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正是这种来源于传统的文化态度,将友善、忠诚、坚毅等优秀的文化基因注入我们的家风,我们的内心。敬畏是一种忠诚,正是这份忠诚,无论是异族侵略,还是敌国入侵,中华文明总能以自己的方式延续、流传。同样,也只有坚守这份敬畏,也才能将纯正优秀的文化传统注入我们的家风,传承到每个人的心中。

  弘扬是对家风的实践,是敬畏传统的善果。这也是一个高速变化的时代。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在快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呼唤的,是个性和底蕴,而传统文化、家风是独特的东方文化的渊源。敬畏是为文化保真,是在坚守文化的本色,而弘扬则是让中华文化真正成为国家软实力的有力保证。当年徐悲鸿大师经常在内心呼唤中国也要有一场类似于西方的文艺复兴,大师呼唤的,正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的传承以及由此对社会的伟大变革。而这个伟大变革必将在我们青年一代成为现实。

  坚持敬畏和弘扬,才能推动社会的真正进步。敬畏是一种文化态度,弘扬是一种文化方向,高速变化的社会需要的,更是由此推动的真正的进步。敬畏传统,为传统文化守住本色,才能让传统的优秀文化在家风中得以传扬。同样是农家子弟,心中有了敬畏,就会坚守底线,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心怀善良;而如果心中对了敬畏,即便再飞黄腾达,最终都会走到自己事业的尽头。心中有了敬畏,整个社会才会规范有序,文化中有了敬畏,企业才会坚守自己的原则,为客户提供最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无论是对于家庭、企业和社会,有了敬畏的规范,才能弘扬科技和文化,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推进社会的进步。

  家风,不仅仅关乎一个家庭的现状,更关乎整个社会的活力,它看似古老甚至陈旧,但其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以敬畏呵护传统,才能让文化渗透进家风,在文化创新的时代,以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国的现代化。

  2017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三

  让解决问题成为服务升级的“催化剂”

  如果要问推动网络问政的关键在哪?那么答案一定是能否推动问题的解决。这不仅是群众衡量网络问政价值的关键,也是网络问政能否持续汇聚网友的关键。如何解决问题?简单回复?特事特办?还是简单地进入办理流程,办理结果却遥遥无期?相信大家心里的答案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切实解决困难,让合理诉求得到满足。

  网上群众工作来不得半点虚的。在成都乐山务工的曹志刚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在网上的一句抱怨,却能引起市教育局的关注,真解决了自家小孩的上学问题。家住南阳市方城县和平社区的张涛看着以往“晴天灰,雨天泥”的北拐街如今面貌焕然一新,心里乐开了花……这一切都得益于《地方领导留言板》。网络虽然是虚拟 的,但做网上群众工作来不得半点虚的,尤其是涉及问题解决,政府的回答是不是有诚意,是不是切中要点,是不是能解疑释惑,是不是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能一一得到验证。如果装模作样走过场、摆姿态,只选择一些不痛不痒无关紧要的事情“选择性问政”,而对民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却不做出政府政策输出 的最大响应,网络问政就会“烂尾”。要将互联网作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平台,就不能传统地认为线下办事大厅才是主要业务,线上业务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只负责 前期的咨询介绍;而是应该将线上与线下服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让网上政府服务能办事、办成事、事办好。

  解决问题,要“常量”不要“变量”。问政的典型案例是不是政府特事特办的结果?是否能够复制?在网民问政过程中,网民往往会有这样的怀疑,也因此常抱有试 试看的心态,无法完全接纳网络问政。网络问政,要“常量”不要“变量”,关键在制度注入、标准化作业。有关数据分析发现,凡是人民网留言办理量居前列的地 区,都有一套稳定的办理“后台程序”。在安徽,留言办理机制已覆盖所有县市区。为提高效率,安徽省独自开发了一套留言办理系统,从最初交办到最后回复,都在网上流转。这套机制的建立,成为了留言办理质量的稳定基石。不要将网络平台解决百姓问题简单理解成一种方式的转变,一种办事平台的迁移,而应当将其作为 推动政府政策制定,服务升级的重要平台。不要满足于通过特事特办或者一事一解决去追求平台问题解决率,而是要将所有解决的方式方法标准化、制度化,从而为日后类似问题提供长期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从线上创新推广至线下服务,全面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

  以顶层示范带动末端落实,防范“制度空转”。网络问政的优势在于不分类别、不分部门、统一入口,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百姓无需像以往那样办事先了解政府职能分工,再精准投递。要将这一优势发挥扩大,后台的处理模式也应当配合进行调整,应当引入全面统筹的机制。以往一个事情的解决涉及多个部门,由于缺乏统筹 分派往往导致“多龙治水”,最终变成“三不管”,严重导致政府运转效率降低。这需要打通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壁垒,共同协调解决问题。这离不开“一把手”的 重视,要以顶层示范带动末端落实。河南省开封市通过《地方领导留言板》了解到老百姓“考驾照难”的问题后,市领导积极推动,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打出了组 合拳:社会化考场增加了27个;驾校乱收费现象,被交通运输部门以最严厉的停业整顿手段高压遏制……开封将网络平台作为紧密联系群众,对照工作检查的重要途径,网络上提出的问题,线下积极推动解决,打破了线下职能部门的壁垒,“一把手”全面统筹,快速、有效、彻底地解决了问题,提升了服务的质量。

  网络时代,网络问政为群众反映诉求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同时也对政府服务的方式和理念及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网络问政不仅需要自身实现创新,随之配套的线下服务也应跟进发展,要将每一次网络问政,每一个问题的解决作为一剂“催化剂”,促进政府向高效运转,高质量服务的方向发展。

看过“2017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的人还看了:

1.2017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2.2017年天津公务员申论范文

3.2017天津公务员申论预测及答案

4.2017天津公务员申论预测题及答案

5.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范文

6.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