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正文

2017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用考网【申论辅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7-01-04 12:37:28

  申论目前已经成为了招录新疆公务员笔试考试的主要科目之一,范文阅读对于想要高分的考生来说意义重大,以下就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2017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帮助你提分。

  2017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一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助力政府职能转变

  自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减少或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取得了重大成效。但另一方面,行政审批事项多、流程长、环节多、要求严、速度慢等带来的办证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和群众。这些不仅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容易滋生腐败和权力寻租行为,而且打击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抑制了社会的发展活力。因此,必须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合理界定政府权力边界,打造法治政府、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助于规范行政权力运作。在2016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以减权限权、创新监管等举措减少寻租空间,铲除滋生腐败土壤。”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来合理、明晰地界定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拿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应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理出“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通过简政放权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来合理界定和规范政府权力的边界,提升行政权力运作效率,减少权力寻租空间,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就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行政权力对市场主体管的过于微观、具体,权力之手伸得过长、管得过宽,不仅容易引发权力寻租行为,滋生贪污腐败问题,而且会严重的打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的发挥,增加市场经济运行成本。因此,必须通过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流程,降低登记创业门槛,更加注重服务和事中、事后监管,充分释放和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助于增强社会自治能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因此,一方面,必须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办法,简化审批流程,放宽准入限制,降低登记门槛,推动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另一方面,要注重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增强社会自治能力,构建一种“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需要合理地界定政府权力的边界和政府职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做到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规范行政权力运作,增强社会自治能力的作用。

  2017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二

  以精准扶贫践行共享发展理念

  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齐的短板,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题中应有之义。

  实事求是地讲,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扶贫取得了很大成就。我国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回顾我国农村的减贫历程、展望我国农村未来的减贫前景,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从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来看,我国经济持续30多年的快速增长让大多数人受益,并摆脱贫困。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1979-2015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6%,农业生产年均增长4.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6%。这是37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的最重要基础。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早期阶段,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和减贫效应尤为明显。1979-1985年的7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9.8%,农业生产年均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2%,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25亿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14.8%。用7年时间把农村贫困发生率减半,最根本的力量是农村改革释放出的增长潜能。

  从包容性增长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帮助边远地区和农村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随着经济增长的推进,涓滴效应出现递减,主要原因在于,实施沿海率先开放战略这一外在因素和区位比较劣势这一内在因素使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地区未能及时搭上全国经济增长的快车,城乡二元体制阻碍农村进一步分享经济增长成果。为对冲涓滴效应递减,我国从1999年起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2007年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已连续9年超过东部地区,全国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从2002年起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逐步在农村建立起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从2004年起实施农业补贴和主要农产品托市收购政策,从2006年起推进新农村建设,2010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已连续6年超过城镇居民,全国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

  从政府主导的专项扶贫规划来看,国家拿出专项资金,瞄准贫困线以下的农村人口,取得了明显的减贫效果。由于区位条件非常不利、人力资本极度匮乏,总有一部分乡村和农户,涓滴效应难以惠及,包容性增长难以覆盖,需要靠政府主导的专项扶贫规划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摆脱贫困。早在1982年,我国政府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安排“‘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对甘肃的河西、定西和宁夏的西海固地区进行开发式扶贫。1986年,我国政府提出要对“老少边”地区实行特殊的扶持政策,并成立专门的政府机构、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994年以来,先后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在过去30多年间,涓滴效应、包容性增长和政府主导的专项扶贫规划,各有各的功能、各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都是我国有效减贫的重要途径。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受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影响,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也将下降,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将进一步减弱。包容性增长的主要措施,如以工业化城镇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持续提高农产品相对价格,将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十三五”期间使扶贫标准线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还是未来更长时期在我国推进2015年后发展议程、消除绝对贫困和改善底层40%人口的收入状况,都需要加大政府主导的专项扶贫规划的实施力度,特别是要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使贫困乡村和贫困农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2017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三

  立国之道 学礼为本

  古老的华夏文明孕育出绚烂的中华文化,而礼仪规范则是镶嵌在中华文化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程门立雪为世人树立尊师重道的标杆;诸葛孔明鞠躬尽瘁尽显君臣之义;汉文帝亲尝汤药侍奉亲母乃孝道典范……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礼仪规范,传承着炎黄子孙的大国意识,也印证着礼仪之邦的美誉。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深入,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冲击着传统礼仪:金钱赡养让孝道文化不断异化,家庭孤岛为邻里和睦抹上冰霜;同时,全球化的步伐将国民素质至于世界的放大镜下:“中国游客”被贴上庸俗的标签,西式着装的尴尬让国人沦为笑柄。诚如《论语》所言:“不学礼,无以立。”立国之道,重在树立规矩,立矩之始,当以学礼为本。

  学礼,以正立身之本。个人想要在社会安身立命,学礼必不可少。礼是规则、礼法,是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为官之礼,即严明政治规矩,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若失此礼,则会脱离群众,滋生腐败,乃至身败名裂;为客之礼,即入乡随俗,谦让为先,文明友善。若失此礼,则会破坏习俗,招人厌恶,甚至孓然一身……师生、父子、邻里之间皆有礼,唯有遵守这些无形的规矩,培养作为公民基本的自觉意识,从心所欲不逾矩,才能得以立足社会。

  学礼,以固兴业之基。礼是礼貌、礼节,乃是文化修养与基本素质的体现,是事业有成的基石。三国时期,刘皇叔求贤若渴,欲将诸葛亮招致麾下,刘备并未强行掳人,而是三顾茅庐以礼相待,终获孔明信任,将遇良才,为蜀国霸业奠定了基础;黎明画展,并非单纯的炫技,而是着墨于中国式的礼,于水墨丹青之中,尽显东方文化精神,凸显责任抱负,成为艺术殿堂不朽的丰碑。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离不开“学礼”,如此一来,方能家庭和睦、长幼有序,治国有道,收获民心,最终成就平定天下的伟业。

  学礼,以显大国之风。华夏文明,流芳千古,诚信友善、亲诚睦邻等延续千年的传统礼仪,彰显着大国之风,传递出国民的大国意识。古有郑和下西洋,不插旗帜,不鸣枪炮,树立友好和平的丰碑;今有国母接待邻国,旗袍唐装,馈赠国货,传递以和为贵的名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硕果,给了中华民族再一次站在民族之巅的机遇,而学礼,即培养与大国实力相匹配的大国意识,它源自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从自私到奉献,从市侩到高尚,以此彰显我大国之风,民族之魂。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先贤的训导犹如黄钟大吕般萦绕耳边,震慑四海。学礼法,才能知荣辱,以达立身安命;学礼节,才能养品德,以致事业有成;学礼仪,才能聚国魂,以显大国之风。价值观念与利益诉求多样化的今天,要从学礼开始,激浊扬清,立己达人,不断凝聚文化软实力,重振我中华文明礼仪之邦!

看过“2017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的人还看了:

1.2017年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2.2017新疆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

3.2017新疆公务员申论预测及答案

4.2017年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5.2017年新疆公务员申论范文

6.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