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市公务员申论热点
用考网【申论辅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7-01-02 14:10:20
公务员录用考试是通过考试和考核的办法,为公务员队伍选拔、补充优秀人才,完善公务员队伍的一种重要方式,了解一些申论热点对考生来说非常有用,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2017北京市公务员申论热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北京市公务员申论热点一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汉语盘点2016”会议上,作家王蒙谈到对网络流行语的看法。他说特别反感“小鲜肉”“颜值”这类说法。此语一出,立即引起热议。
很多人觉得王蒙先生有些食古不化,未必如此。具体还是要看语境,比如他提到“给力”“洪荒之力”有幽默感,就说明他对流行语并非一概拒斥。在谈到“小鲜肉”时,他的原话是:“哪怕直接说出人性的欲望,也比这个词好听。”显然,他认为这与真诚有关。无论是扬是抑,王蒙关注的更多是字词背后的幽默感、真诚度,和朗朗上口比起来,这种关注话语的方式更能体现王蒙自己。确实如此,同一个词语,大家的关注点并不一定相同。
网友喜欢戏谑、解构,把网络语言当成了一种互动礼仪。在这里,运用语言的目的是为了社交,什么语言并不重要,哪个流行就用哪个。但在王蒙这里,语言的鲜活与文雅成为关注目的,因此仅仅说话还不够,还要涉及到用什么语言表达。从这里衍生出去,捍卫语言的纯洁性,和掌握语言的流行性,可能会存在具体词句方面的冲突,但本质上并非一定要彼此对立,你死我活。
总有人迷信流行语的力量,觉得它们终将取代过去;但也正是流行语的野蛮生长,使我们看到捍卫语言的必要性。然而放在历史的语言长河里,语言的更新变化再正常不过,有的词语会偶尔灵光一现,有的会被涤荡洗净,也有可能汇入常用语的海洋。语言的这种更新,正藏于新生力量和旧有秩序的对抗之中。有人捍卫语言,也有人在创新语言,他们就像是阻力和水流,此消彼长、相互融合。正是在这个过程之中,语言完成了自己的进化,而各方都达成了运用它的共识。
当代社会正处于快速变化中,变速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烈。因为互联网创新的交互方式,信息呈现大爆炸、碎片化,语言迭代的速度陡然升级。每个月,都有最新鲜的流行语;每一年,都有完全不同的汉语盘点。这种更新速度太快,以至于很有可能打破平衡——创新的水流太快,而捍卫的阻力太小。它们一往无前,却又无所顾忌,以至于我们常常提起“流行语的反作用”,这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我们的后代,很有可能患上语言贫乏症。
正是这种质疑和反思,以及王蒙对于“小鲜肉”的不满,一起构成语言更新中的旧秩序。它们亟待和流行语碰撞、激荡、融合。对于每个人来说,无论你喜欢规范用语还是满嘴新潮语言,都构成了语言更新中的一部分,都势必会影响到对方。在这里,是俗是雅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好自己,没必要为了反对而反对。说到这里,不如看看王蒙在《守住中国人的底线》中的一段话:“与其哀哀地酸酸地悲叹或咒骂旁人的庸俗,不如自己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品位,扩大自己的眼界,同时理直气壮地在正常情势下过正常的生活。
2017北京市公务员申论热点二
医保异地结算的问题,各个地方要学会算大账,不能盯着某一项看“是否吃亏”。有些担忧,完全可以通过政策设计来化解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这个期盼已久的梦想离老百姓更近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近日发布通知,明确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时间表:今年底基本实现医保全国联网,2017年开始逐步解决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年底扩大到符合转诊规定人员的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不少人曾深受医保“划疆而治”之苦: 跨省就医,先要开转诊证明;就医费用,必须提前筹措、预先垫付;最终从医保报销,短则数月、长则跨年,其间少不了一遍遍跑腿往返。不同地方,纳入医保的药品不同、诊疗项目不同,也让就医者纠结:就医地医保目录中的药品,有时却不在参保地的目录之中,想治病,不能不用药,用了药,却无法报销。更有许多随儿女在异地生活的退休老人,哪怕已取得生活所在地户口,看病吃药的费用仍必须回原工作地报销,一年年辛苦奔波,平添许多麻烦。随着人员流动日益频繁,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
医疗保险“全国漫游”究竟难在哪儿?不是难在技术支持。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已超过9亿。有关机构早已论证过,提高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保“便携性”,在技术上不存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不是难在制度安排。在国际上,全国统筹是主流,可提供大量的政策借鉴。
医保“全国漫游”难,主要难在平衡各地利益。目前各地在医保的缴费年限、缴费比例、享受待遇方面有很大差别。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际上涉及“参保地”与“就医地”间利益的重新调整。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的地方担心,如果“全国漫游”,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得了大病,可能会堆涌到医疗条件好、报销水平高的地方。异地生活的退休老年人不缴费,医疗支出又相对较高,倘若看病报销都集中在就医地,就医地肯定吃不消。正因如此,提起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的地方常常列出这样那样的困难,强调其不现实、难操作。说到底,还是一些地方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小算盘,把局部利益放在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前面,把自己的方便省事放在老百姓的便利前边。
面对医保异地结算的问题,各地要学会算大账,不能盯着某一项看“是否吃亏”。单看医保,实现“全国漫游”可能会给经济发达地区增加一定负担,但西部省份大量年轻劳动力到发达地区打工、纳税、为当地繁荣做贡献,年老后再回到西部养老,西部省份可能也会觉得自己“吃亏”了。
事实上,有些担忧完全可以通过政策设计来化解。譬如,此次发布的通知提出,异地就医时,支付范围执行就医地标准,医保基金支付比例等执行参保地政策,基金在地区间实行先预付两个月资金后清算的方式。政策设计到位,可以使实际运行中医保关系转得出、接得下、可操作。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未来符合条件的参保者将告别垫资和跑腿,这背后是全国联网、信息即时登记共享、基金跨省拨付按月结算,工作量极大且异常繁琐。然而,政府部门不麻烦,麻烦的可能就是老百姓。眼下,直接结算迈出关键一步,人们也期待,优质医疗资源能更多地下沉到基层,让老百姓不再为求医问药异地奔波。
2017北京市公务员申论热点三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72岁的独居老太家中突发心脏病,急救人员赶来后看到老人体重80多公斤,行动不便,表示“抬不动老人”,随即离开。急救人员说,他们是救死扶伤,但不是“老搬”,还拿出一张单子让邻居们签字证明他们出车了,邻居们拒签,随后120救护车就驶离了小区。
模拟题
对于120“挑肥拣瘦”的急救不救行为,你怎么看?
【参考分析】
120急救车是医院专用车辆,其职责本就是接救病人,在病人处于危急情况下,为病人做及时的处理,并将病人送往医院做系统治疗。它关系着家属的喜乐,病人的生死,医院的荣辱。地位如此重要,更应在本着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的宗旨上,认真对待每一位需要的病人,忠实于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地去服务于人民。
没有担架工,急救人手不够,抬不动都不是对病人置之不理的理由。不但不搬运病人,还要求家属、邻居签字证明他们出车,没有违规行为,这些急救人员未免太缺少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了。我们的本意不是指责这些急救人员没有职业道德,而是替需要急救的病患担忧,如果以后再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体重太大就不能打120了?
一句“我们是救死扶伤,但不是‘老搬’”,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困惑:急救人员只负责“治病”,不负责“救人”?
【提出对策】
“救死扶伤”的范围,不但包括为病患提供专业的治疗,也包括动用所有的手段和条件为病人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这就要求我们的急救人员从内心深处为病患着想,试想如果是自己的亲人朋友需要急救,他们还会分的那么清楚吗?同时,还要健全急救队伍建设,出车前可以做好病患基本信息的询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出诊的队伍,比如增加男性急救人员等,为病患提供更加完备的救助,争取更多救治时间。
急救人员面对80多公斤的老人见死不救,随后竟然拿出单子让邻居签字以撇清关系,他们对生命的轻视、对医德的缺失表明,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思想有待进一步提高,改善医患关系之路依然任重而路远。另一方面,留守老人独居一处,作为儿女应时常加以探望,家中常备急救药物并贴上易辨识标签,以备不时之需。
对每一个生命都抱有尊重和敬畏,是一个合格急救人员应有的态度。病患不论高矮胖瘦,都应该被平等对待。在这一前提下,才有更专业的救治,更优质的服务,才能避免“搬不动”的尴尬再次发生。
[2017北京市公务员申论热点]相关的文章
- 上一篇:2017河南省公务员申论热点
- 下一篇:2017天津市公务员申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