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正文

2017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用考网【申论辅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7-01-02 12:32:30

  海南公务员申论考试注重对分析、判断、概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测试,如何取得申论写作高分呢?范文阅读是其中的备考方法之一,以下就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2017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帮助你提分。

2017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2017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一

  加强行政执法文化建设

  政执法文化是行政执法部门在从事行政执法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以价值理念为核心的特有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行政执法文化是伴随着公安、工商、质检、卫生监督、环保、食品药品监督、商检等行政执法事业实践发展而产生的。行政执法文化作为一种法律文化,包括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两方面的内容。

  加强行政执法文化建设可以为行政执法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当前,积极倡导行政执法文化建设,有利于确立社会一体遵循并普遍认可的行政法治观,促进执法者执法理念和公众守法观念的进步;有助于落实具体的执法行为,实现具体的行政目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执法体制,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完善;有利于引导社会良俗,促进执法者和执法对象、行政机关和社会公众的沟通与联系。文化可以形成特有的强大推动力,有了适应时代需要、符合国情民情的行政执法文化的引领,行政执法才能更加让人信服。

  从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加强行政执法文化建设。一是在行政执法理念方面,行政执法部门须树立现代法治中的平等观念和意识,塑造良好执法形象。在行政执法宗旨方面,应更加强调人性化执法,对执法对象施以人文关怀,在尊重当事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依据正当合法的程序进行理性化的、非歧视性的执法活动。在行政执法精神方面,行政执法人员应具有较高道德素质、良好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二是在行政执法体制方面,应当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以及公开明晰的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权限、执法程序,通过执法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使得行政执法能够做到行为规范和用权受监督,实现权责一致。在行政执法管理制度方面,建立合法、适当、规范、高效的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并将执法依据、程序、结果公示,从而实现阳光执法。在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方面,应规范执法者的行为、语言及对外交往,以保证执法的规范性,展示执法者的良好风貌。

  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行政执法文化的功能。我们需要开拓思维,全方面、多维度地考虑行政执法问题,重视文化的引领作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应深入进行法律文化应用性研究。对于行政执法文化的研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法学是应用学科,进行具体的对策研究,直接的法律操作适用,但这不意味着行政执法就与文化绝缘,行政执法也应考虑文化问题。比如,在进行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和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时,就应同时进行行政执法文化建设。其次,地域文化应成为行政执法文化的构成要素。需要形成符合国情、区情、民情的行政执法理念和行政执法制度。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环境差异较大,应从实际出发,探讨适应基层行政要求的执法文化。譬如北京的行政执法文化,就可以将北京精神融合进来,形成具有首善之区特色的行政执法文化。

  2017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二

  个性化时代的新生活

  无论是古希腊的斯巴达城邦,还是中国古代的王朝社会,亦或是中世纪的古老欧洲,都是一元化生活的境遇。然而今时今日,这个时代成为一个多元思想碰撞的时代,一个互联互通的时代,一个个性化彰显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群不再人云亦云、流于窠臼,而是探索和追求个性化十足的、多元的、另类的生活方式,美在自己的世界。

  然而,我们不必过多苛责,或是硬要探索统一之道,正如费孝通老先生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更何况,许多个性化时代的新生活方式不仅实现个人生活自由的彰显,也为当下社会吹来一阵阵清新之风。因而尊重选择,包容多元,让这些个性化的小时代、小清新、小情趣在时代绽放耀人光彩,同时要积极引导鼓励新生活人群走出小我,让个人志趣融入大时代、大担当、大格局,让社会充满健康因子。

  个性化时代的新生活使个人感悟理性人生。如今,功利主义、消费主义、实用主义大行其道,慢生活、乐活族、极简主义、低碳生活、公益生活等新生活群体却开始不断刷新大众视野。他们是个性化时代新生活的代表:旅行族一场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暂别都市忙忙碌碌的生活,领略另一片人生之境;“慢活族”崇尚慢极则静,从崇尚宁静致远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生活的真谛;“断手族”不持有超出能力、无法回收利用的物品,坚持健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释放更多身心自由……这些新生活的代表在一点一滴中认清自己,感悟理性、体味人生。

  个性化时代的新生活令社会展现健康生态。《喜马拉雅守护者》的作者蒋玲是“公益族”的突出代表,36岁辞掉杂志社主编工作移居拉萨,她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在西藏做10年公益,“换个活法”,她这一另类的个性化新生活的开始却也为社会健康心态打开了一扇窗,让正能量在每个受助者手中传递,形成大爱的正能量循环。而社会上流行的乐活族、低碳生活,这些新生活群体提倡循环再生的环保理念、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谐相处之道,为自然生态抹上清新之色,也为社会风尚感染幽雅之香。不得不说,个性化时代的新生活是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营造者,是社会健康生态的助益人。

  个性化时代的新生活让国家充满创新活力。在“技术宅”的眼中,科技可以拯救世界。诚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技术宅”插上了无限想象的翅膀,创意时代里,他们用超强的动手能力,炫出科技新个性。他们不是普通的宅男宅女,他们是国家创新的本源力量。一丝不苟的专注、精益求精的追求,让国家充满创新活力。国家应尊重“技术宅”的个性生活,极尽所能为有需要的创客团队给予资源、技术、品牌、融资等极致支援,让他们的新生活为中国科技点亮未来。

  一个时代的“小”是一个群体的“小”,一个格局的“大”是一个国家的“大”,每一个人的人生轨迹终将绘就整个民族的未来蓝图。所以,要让每一个人尽享个性化时代的新生活,追求多样个性、咀嚼人生真谛、探索世间百态,同时,也要让“灰色”生活重新恢复鲜丽光彩,让每一个个性化的“小时代”都能成为“大格局”的幸福瓦砖。

  2017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三

  中等收入标准需要精准界定

  不久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不断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各地正陆续出台相关办法,落实这一要求。

  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这说明,“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是衡量是否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性指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等收入群体应是社会主流人群。为此,“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也纳入了“十三五”规划纲要。

  不过,目前国内学界对于中等收入者的概念界定,还未形成明确说法,中等收入者的具体划分方法也存在许多争论。由于缺乏对这一群体的明确定义和测定方法,无法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量化目标和具体化的政策方案,不利于这一目标的顺利达成。

  在制定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时,可以借鉴国外对中等收入群体的测定方法。目前,中等收入群体这个词汇,已经频繁地出现于国际组织和知名智库的研究报告中,同时一些讨论收入分配和社会结构变迁的学术著作也采用了这一概念。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方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绝对标准模式,另一种是相对标准模式。绝对标准模式是基于维持相应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收入多少,来设定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标准。其中被广泛采用的绝对标准模式以世界银行贫困线(日人均收入1.9美元)为参照系,提出日人均收入介于10至50美元或10至100美元的人为中等收入者。相对标准模式通常是根据收入分布的中位数来确定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标准,收入中位数的50%或75%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下限,收入中位数的1.5倍或2倍为上限。

  这两种测量模式,主要目的不同,适用范围也不同。绝对标准模式主要反映的是达到一定生活水平(或收入水平)的人数及比例的增长趋势,比较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相对标准模式是测量收入处于中间位置的人数比例增减情况,主要反映的是收入不平等的变化趋势,比较适用于发达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比如经济改革之前的中国社会,80%以上的人口是低收入的农民,基尼系数很低,按相对标准模式划分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较大,但收入却并不多。简而言之,绝对标准模式更适合成长型社会——人们的收入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达到较好生活水平;相对标准模式更适合改进型社会——多数人已到达较好生活水平但追求更公平均等的社会。

  我国在3年前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正在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既要使越来越多的人脱贫致富,又要追求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绝对标准模式和相对标准模式的中等收入群体测量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在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之下,中等收入群体并不是同一群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一政策目标的重点,应该放在哪个群体,或者如何使两者达到平衡,是政策制定者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