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国家公务员申论预测及答案》正文

2017国家公务员申论预测及答案

用考网【申论辅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6-12-28 10:13:21

  申论写作则在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察的同时,更侧重于对考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考察,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2017国家公务员申论预测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国家公务员申论预测

  1.2015年 5月1日,有游客通过微信视频爆料称,在云南旅游时因购物少被女导游大骂没良心、不要脸,一时间网上谴责声一片。5月2日,网友“RIKASHIN可心”通过微博曝光游客不文明行为,“路培国一游”字样出现在武侯祠博物馆的石碑上。这条微博迅速引起众多网友关注,被转发近两千次。5月3日,因卢女士驾车突然变道,一男子车内孩子受到惊吓,该男子随后一路追赶直至将卢女士的车逼停,并对卢女士实施殴打。最终,卢女士右肩骨折、脑震荡,身上多处瘀青。舆论愤怒了,网友对男司机的批评压倒一片,“丧心病狂” “变态” “素质低”等差评黑压压一片。

  不管是汽车文明还是旅游文明,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扎根于社会文明的土壤之中。当我们只考虑自己方便而占用消防通道的时候,有人喜欢占用应急车道就不奇怪了;当我们插队成为习惯的时候,有人习惯于与行人抢路就很正常了;当我们动不动就容易动怒而崇拜暴力时,司机间对峙、鸣笛、吵起来打一架也就可以解释了……文明的滞后,说明社会上一些人的道德观、价值观还没有夯实,也说明当前的公民意识养成还没跟上时代步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几条社会新闻却划出“U型”转弯。舆情从呈现一边倒到简单判断再到深入剖析的演进,让人看到社会文明建设“更进一步”的契机。

  女司机被逼停遭暴打,行车记录仪却显示,两车早有并线、别车的几度斗气交锋;导游对没有消费的游客破口大骂,却有人指出这本来就是只要1元钱的“旅游消费团”;武侯祠石碑遭人刻字,网友人肉出的电话,却让同名者无辜“躺枪”、不堪其扰。几件小事,情节反转,揭示出“文明”一词背后复杂的现实语境。

  面对以上几个场景,大家都有基本的文明观,对错的边界不会模糊,一些根本性的判断不会出错:不管有理没理,打人不仅是文明问题,更是法律问题;不管多么难,做好服务都是导游的本分,骂人有悖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而从埃及的卢克索神庙到故宫的大水缸,“到此一游”的方块字确实是文明的污点。有了这样的共识、守住这样的底线,文明才算是迈出了小小的第一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文化中推己及人的道德观念,正是从自我审视开始的。有人曾提出“踢猫效应”:父亲被老板批评,回家骂孩子;孩子心里窝火,去踹路边的猫;猫逃到街上,司机避让时撞伤了路过的老板。放在“女司机被打事件”中,如果双方都能冷静下来,换位思考,或许就能打破“坏情绪传导闭环”,让事情向着不同方向演变了。惟有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令,才让人越思索而越敬畏。这是康德被广为引用的名言,其中所谓“沉思”,绝不仅仅是重视,而是一种更深沉的审视与反省。惟有如此,才能让道德成为责任、文明成为习惯,才能让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真正走向和谐。

  2.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拆二代”群体,他们也被贴上了“城市中的农村人”“土豪”等诸多标签。一夜暴富、购买奢侈品、戴大金链子、开豪车、不工作……这是有些人对许多暴富后的“拆二代”们的直观印象。

  “拆二代”呈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拆二代”选择创业,通过投资实现发展;但同时,有很多“拆二代”组团赌博,再次返贫。某地村民因“拆”一夜“暴富”,赌博公司看中这里的“商机”,先用小利引诱村民,慢慢拉人入局,使其越陷越深。一位村支书说:“‘城中村’聚赌很常见。拆迁拆到哪里,赌博公司跟到哪里。”一位40多岁姓陈的村民,几年前因赌博输光100多万补偿款,还抵掉一套还建房。他因还不清高利贷,上街持枪抢劫,被判了七八年,家里亲人生活无助。“拆二代”暴富后往往物质财富增长,而精神生活匮乏。除了赌博,村里年轻人任意挥霍,他们不找工作,有的嫌工资低还把工作辞了,天天呼朋唤友、吃喝玩乐。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是必然的矛盾。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迷惘的“拆二代”,某社会学者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奇迹的创造,使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经济富足并不代表社会美好,不能富了物质而乏了精神,饮鸩止渴终究害己。经济的发展不会必然带来精神的富足。当前,情感荒芜、价值混乱、观念繁杂等精神文化生活领域存在的问题备受诟病,而加上受市场交换原则的冲击、束缚和影响,一些人盲目、主观地夸大经济、金钱的作用,也更加直观、直白地追求经济利益,对金钱迷恋至深,似乎经济、金钱是万能的,从而忽视了对道德、精神、思想境界的追求。因此,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尤为紧迫而必要。”

  3.2015年2月28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在北京亲切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都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

  4.当今,有些学者以文化或文明的时代性为由,否定优秀传统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已过时”。其实,不同层次的文明具有不同的特性,有些文明具有时代性,有些文明具有超时代性或永恒性。从广义文明而言,一般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物质文明时代性较强,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制度文明也具有时代性,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实行不同的制度文明。

  精神文明的许多要素具有超时代性的特征,如优秀的民族精神、核心价值、伦理道德等具有永恒性。古代中国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和仁义礼智信“五常”等价值观和伦理道德不受时间的影响,具有超时代性。尽管历史上不断改朝换代,但主流的价值观、伦理道德和民族精神等,为历代统治者所尊崇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一样,具有超时代性的特征。

  建设以价值为导向的公正社会是复兴中华文明的基础。所谓以价值为导向,也就是以精神文明建设为重,以精神文明统帅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恢复和继承中国历史上的优良传统,以推动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为此,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建设以价值为导向的公正社会。要在传统价值观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规范文化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的行为。

  复兴中华民族,建设文明大国,是一百多年来中华儿女的梦想和希望。防止中华文化被西方文化同化,必须保护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中华文明重人文,讲入世;重伦理,讲道德;重修养,讲人格。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又以“人”为归宿点。香港中文大学原副校长金耀基曾说,中华文明是“成人之性”,而西方文明是“成物之性”。应该弘扬历史上的人文精神,走文明立国之路,提升国家的文明水平,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恢复文明大国的地位,保障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并行发展、永世长存。

  5.人们说,新加坡政府有两只伸得长长的“有形的手”,一手捏出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另一只手捏成了令人羡慕的现代新加坡精神文明。新加坡领导人在新加坡迈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尤其是进入80年代后,比较自觉地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与物质文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黄金辉总统向新加坡人民提出了“创造精神与物质并重的美好生活,使新加坡成为卓越的国家”的长远目标。

  在新加坡,无论是在社会事务、城市管理,还是精神文明建设上,都真正做到了事事有人管、有人负责,每件具体的事都有主管部门在忠实地履行职责,及时处理,同时公诸于众,决无互相推诿。例如一辆地铁列车在即将抵达政府大厦转换站时,列车的其中一个车门突然松脱,虽然没造成任何人员受伤,但有关部门立即在短短的15分钟内就处理妥当,第二天交通部长马宝山就及时在报纸上公布了事件的详细文告以及今后避免类似事件重演的措施。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基层组织建设,使之成为沟通政府和国民之间关系的桥梁。公民咨询委员会、人民协会、居民委员会以及民众联络所、俱乐部等在维持新加坡社会长期稳定、促进社会的繁荣进步和组织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基层组织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演讲会、座谈会、对话会,策划和组织一些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各种娱乐活动和比赛、大型演唱会,为社会福利募捐等。人们通过参加活动增进了人际关系和团结友谊、互助意识,还陶冶了身心,提高了素质。

  新加坡独立前,其境内所用的均为英联邦法律和一些自治法规,独立后,新加坡人走上了自己立法的道路。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内,他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法律调整面之广、法律的科学性和效率性都是举世罕见的。新加坡的法律规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涉及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还更多地涉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域。在新加坡的法律中,与精神文明建设直接相关的有以保障整个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环境保护法、禁烟法,破坏天然景物行为惩戒条例、公共环境法等,人们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比如,为了维护公共场所卫生,法律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口香糖;为了保证交通安全,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等。由于法律规定明确,法官判案十分简化、迅速,一般违反交通法规案件,一个法官一天可审结500宗。

  在监视人们是否违法方面,新加坡政府的手段非常高明,执法人员身着便衣活跃于市区各个角落,一见有人犯规即前来执行罚款,不从者扭送警察局。为监视居民是否从高层建筑往下扔东西,建工局甚至整天都有专人用望远镜进行监测。在交通管理方面,监督系统更加完备,据说新加坡有50万辆车辆,但只有200名公路巡警,主要依靠电子化交通设备指挥交通,许多路口装有电子监测仪,如有车辆闯红灯,监测仪自动录下一张照片,管理部门马上送去罚款单,逾期不交,法院传票随即而至。

  新加坡的成功,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选择了适合国情的模式和战略,而且在国民精神的塑造方面也独树一帜。他们力图从立国安邦的国家意识方面重建人们的“共同价值观”,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精神文明建设寻找共同的思想基础。所谓“共同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之间互相尊重,互相谅解,彼此宽容,相安无事。如今,这五条“共同价值观”已经逐渐为国人普遍接受,正在转化为国民意识的基本准则,成为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对新加坡的进一步稳定、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新加坡政府围绕培育共同价值观、增强社会凝聚力的总体思路,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为了把这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他们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办法,其中突出的是把人们行为与个人利益相挂钩,奖优罚劣。比如,为了倡导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精神,促进家庭的稳定和幸福,在分配住房时,对三代同堂的家庭给予价格上的优惠,并优先安排,如果家庭成员和家中的残疾人一起居住并负责照料,可以减负一定份额的个人所得税;为了提倡效忠国家、辛勤工作,新加坡政府重视表彰先进模范人物,由总统颁发各种勋章,获奖者备受尊重,并在经商办企业时有优先权;为了社会稳定,凡有犯罪前科者,在就业、申报企业、出境等都有所控制,得不到照顾;为了保持优美环境和良好的秩序,对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吸烟、乱闯红灯和破坏绿化卫生等行为,都给予经济上的处罚。以上措施对调节人们的待业,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6.2015年初,深圳经中央文明委复查审核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也是深圳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四次获得这个称号。这一骄人成绩,是深圳全市上下坚持不懈攀登精神文明高峰、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的结果,是深圳以大爱铸就城市文明的丰厚回报。

  深圳自立市以来,对“爱”的重视,对倡导爱、表达爱、付出爱的投入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对“创新”的追求、对创造物质财富的激情。呼吁全城奉献爱心、多行善举,已经成为“深圳观念”的重要内容,成为这座城市有着远大人文前景的坚实基础。在引领特区发展的“深圳十大观念”里,关于“爱”的观念就有两条,即“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来了,就是深圳人”,它们在深圳观念中占据了重要的分量。可以说,深圳30多年的城市发展历程,贯穿了“以爱筑城”的理念和实践。《易经》云:“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如果说“自强不息”是深圳在经济建设上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真实写照,那么“厚德载物”可以说是深圳以“爱”来浇灌城市精神土壤、铸就城市文明的高度概括。

  在广泛传播这些“深圳观念”的同时,深圳还积极面向世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价值观。由深圳精心创作的大型儒家交响乐《人文颂》,在世界各地奏响,高声歌唱“仁、义、礼、智、信”,其中的“仁爱”篇章,积极倡导和呼吁“仁慈之心,如同大地,包容人类成兄弟。善待他人就像自己,不分种族和地域”,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

  深圳从2003年起,每年在全市组织开展“深圳关爱行动”,动员各界人士以各种方式奉献爱心,共襄善举。至今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12年,先后推出了2.1万余项爱心活动,吸引了上千万人次热情参加。经过多年发展,关爱行动已经成为深圳人携手共赴的爱心之约,成为深圳“大爱筑城”的生动载体。

  关爱行动自创办以来就积极致力于关爱各种有困难、有需求的人,从低保困难群众、因遭遇重大疾病和意外事故而陷入困境的市民群体,到来深建设者、未成年人、残障人士、英模烈属,以及环卫工人、教师、医生、警察等特殊职业群体,再到边远贫困地区的人们,等等。其间,“结对帮扶”系列活动为困难家庭提供了经济、生活等方面的援助;“青年驿站”为初到深圳的年轻人提供了方便的“落脚地”;“资助来深建设者春节返乡”活动为劳务工送上了急需的返乡车票;“燃料行动”为地中海贫血症儿童送上了免费输血的“燃料卡”;“关爱环卫工人行动”“白衣天使关爱工程”让特殊职业群体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各个爱心项目所汇聚的爱心能量,激励着人们在工作、生活的困厄中奋力前行,使“人”的价值和尊严在“爱”的烘托中得到了突显和张扬。

  关爱行动中,新闻媒体不仅是爱心活动的宣传者、报道者,还是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推动者,深圳市关爱办就设在深圳报业集团。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所属各媒体先后推出的“募师支教”“公益金百万行”“明星爱心物品慈善拍卖”等爱心活动,成为关爱行动的重要品牌。媒体的活动和宣传,唤起了社会各界对关爱行动的强烈关注,吸引了人们对关爱行动的积极投入。众多爱心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热心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或成立专项公益基金会,或资助关爱行动重点项目。有些爱心企业还直接发起了一批有创意、有影响的爱心活动,如中航集团的“蓝粉笔”乡村教师培训公益行动,富士康集团致力于推动助老、助弱、助残、助洁、助行、助学及义务献血的“6+1”公益慈善系列活动,等等。

  关爱行动以其强大的规模和声势,感召着深圳人积极投身于爱心捐赠、救急救灾、无偿献血、低碳环保、文化服务等各类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活动,为“爱”贡献着点滴力量。在此基础上,人们不断深化拓展“爱”的内涵,倡导推行爱心善举,努力在生活中做到“日行一善”。多年的实践养成,使深圳这座年轻城市形成了众多“爱”的传统民俗——每逢春节将至,人们就会走访慰问困难家庭,给他们送去一份温暖的“爱心年夜饭”;每到元宵节,社区里的人们就会一起欢度“社区邻里节”,共叙邻里情谊,共享温馨家园。在这些传统习俗的熏陶下,各种充满“爱”的善行义举——日行一善、每周做一次义工、月捐一元、垃圾分类、旧衣物随手捐、绿色出行、乘车让座、开车让人……正在逐渐转变成深圳人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各类公益组织积极发挥专业资源优势,策划实施公益项目。如深圳成立的中国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壹基金”,推出“联合救灾”“温暖包”“海洋天堂”等项目;作为中国第一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了“月捐”“乐捐”“筑梦新乡村”等爱心项目。统计显示,从2008年到2014年,深圳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从599个迅速增加到1880个,年增长率达21%。这些公益组织及其爱心项目如同修筑了一道道明渠,把社会的爱心引流到有需要的群体中,使他们打开水龙头,就能喝到甘甜的泉水。

  在关爱行动的多年推动下,一系列爱心项目和举措逐渐固化成了长效的制度安排,如“燃料行动”推动“地中海贫血症”纳入了少儿医保,关爱劳务工的一系列活动推动深圳设立了“来深建设者关爱基金”,社区各类爱心活动促进了“善行银行”的推广建立,关爱行动本身也成立了“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

  有一些善行义举,则带动了相关领域的立法进程,促进了《深圳经济特区无偿献血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出台。而这些法律规定和制度性安排,又进一步为无偿献血、器官捐献、志愿服务、见义勇为等善行义举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使其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良好文明风尚。

  12年的关爱行动,在深圳“大爱筑城”的探索实践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体现了深圳人的精神和品格。研究显示,近年来,深圳的“关爱指数”有了大幅的攀升,目前市民群众对关爱行动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分别达86.5%、84.5%,越来越多的深圳人愿意加入关爱行动的行列,为“爱”添砖加瓦、加油给力,用满满的“爱”推动城市文明进程。

  作答要求

  一、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给定资料2~3”,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10分)

  要求:

  (1)分析深入,条理清楚;

  (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

  (3)不超过200字。

  二、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给定资料5”,谈谈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15分)

  要求:

  (1)紧扣材料,重点突出;

  (2)观点明确,语言简明;

  (3)不超过300字。

  三、为了正确引导舆论,树立文明新风,某报特邀市文明办工作人员为该报“时评”栏目撰文。假如你是这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1”,为该报写一篇题为“理性思考 文明更进一步”的短评。(15分)

  要求:

  (1)观点明确,条理清楚;

  (2)紧扣材料,层次分明;

  (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

  (4)不超过350字。

  四、深圳市以“大爱筑城”的理念进行城市文明建设取得骄人成绩。假如你是该市宣传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要在经验交流会上向其他市介绍经验,请根据“给定资料6”,写一篇在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稿。(2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符合实际;

  (2)语言得体,有感染力;

  (3)格式正确,不超过500字。

  五、“给定资料4”中划线句子写道:“有些学者以文化或文明的时代性为由,否定优秀传统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已过时’”。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下一页更多有关“2017国家公务员申论预测及答案”的内容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