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学历类 > 中考 > 中考语文 > 复习方法 > 《孟子两章课文原文及课后练习答案》正文

孟子两章课文原文及课后练习答案

用考网【复习方法】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09-19 14:44:31

  课后练习题是检测同学们学习语文课文知识点的途径,那么孟子两章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答案是什么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孟子两章课文原文及课后练习答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孟子两章课文原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文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òng)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两章课后练习答案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课文中有不少排比句,读时要注意节奏。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二、这两篇短文的论点分别是什么?它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此题意在让学生理清两则短文的逻辑层次,把握它们的论点。

  第一则短文的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二则短文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们主要都是针对最高统治者来说。

  这两则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两则短文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尽相同:第一则短文的论点在文章中间部分点明,然后对论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第二则短文在文章结尾处揭示出论点,不再对论点进行解说。

  三、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思。

  1.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抵御,抗拒。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叛乱。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拂,通“弼”,辅佐。

看完这篇文章的人还看了:

1.狼课文原文及课后练习答案

2.真正的英雄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

3.斑羚飞渡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

4.华南虎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

5.荒岛余生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

6.珍珠鸟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