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学历类 > 高考 > 各科备考 > 历史备考 > 《高考历史冲刺训练》正文

高考历史冲刺训练

用考网【历史备考】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05-04 08:35:49

  在高考的备考冲刺阶段,高考历史的复习需要加强平时的习题训练。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高考历史冲刺训练带答案,欢迎各位考生加强训练。

  高考历史冲刺选择题训练

  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说: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正式确认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在(  )

  A.1949年 B.1954年

  C.1984年 D.1998年

  答案 B

  解析 1954年宪法中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民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在讲话中强调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路径,也是历届人民政府的不懈追求。下列说法不能恰当反映以上讲话主题的是(  )

  A.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B.“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受严重践踏

  C.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战略

  D.当前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答案 B

  解析 “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践踏是破坏依法治国的典型事例,与追求依法治国、扩大民主的主题不一致,故选B项。

  3.有学者认为,20世纪的中国“革命成了为善动力,革命成了作恶外衣”。下列言论中体现“作恶外衣”的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造反有理,革命无罪”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民智未开,即以革命开之”

  答案 B

  解析 “作恶外衣”意思转换,即是问以下哪一件事情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采用排除法,A项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它调动了农民生产和参军的积极性;C项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口号,它推动了国民革命进行;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它推动了革命思想发展和辛亥革命进行,故答案选B项。

  4.“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体现此“隆中三策”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答案 B

  解析 题干反映出了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拨乱反正以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现象,依据教材知识,应是十一届三中全会,B项正确。

  5.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只有村民委员会的基层选举才类似古代雅典民主制的直接选举方式。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

  6.在厦门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副对联“厦门金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轰炮”。对联中的局面直到《告台湾同胞书》的出台才结束。关于这部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B.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

  C.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对峙状态

  D.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

  答案 B

  解析 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的内容是和平统一中国,并提出了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开放两岸“三通”、扩大两岸交流等方针。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

  7.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

  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C.使农民开始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村民选举属于基层民主选举,此举反映了我国享有民主范围的广泛性。

  8.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④邓小平访问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在美国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废约和撤军”建交三原则情况下取得的成果。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这种障碍仍然存在,邓小平访问美国是在这一障碍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故应排除①④,答案为C项。

  9.由著名外交题材纪实文学作家陈敦德历经十多年努力,大型外交纪实文学著作《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全部出版。丛书后两部《解冻在1972》及《起航在1979》围绕中国同一外交主题纪实。这两部是关于(  )

  B.中日关系从解冻到建交的书

  C.中苏关系从解冻到建交的书

  D.中日建交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书

  答案 A

  解析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为中美关系的解冻;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A项正确。

  10.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中国因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的意思是我国制定外交政策不受别国“意图”的影响。“也不搞‘等距离’”说明我国也不是无原则、无主张地制定外交政策。一个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是自身的国家利益,新时期为了赢得更好的外部发展条件,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1.2014年6月4日解放军总参谋部:“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中国决不主动挑起海上争端和冲突,决不影响国际法允许的海上航行自由;也要坚定不移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国家核心利益一点也不能损,国家主权一分也不能丢,国家领土一寸也不能少。”材料表明我国的外交政策及活动追求的目标是(  )

  A.独立自主

  B.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答案 B

  解析 A项是基本立场,B项是基本目标,D项是基本国策,C项是基本准则。

  12.2014年1月1日,是中美正式建交35周年纪念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为中美建交35周年的风雨历程做出四点总结:“把握正确方向、积极寻求共同利益、相互尊重以及加强人民之间的友谊,为中美关系增加正能量。”中美关系需要增加正能量从根本上表明(  )

  A.中美两国存在共同利益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中美两国合作取代了分歧

  D.加强强国合作成为时代主题

  答案 A

  解析 国家和民族利益是决定国与国之间关系发展的根本因素,故A项正确;B项“已经建立”说法错误;C项的正确表述应是“合作与分歧并存”;D项“和平与发展”才是时代主题。

  高考历史冲刺主观题训练

  13.辛亥革命是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张鸣认为,起义前一个月,革命党人在汉口试验炸弹不慎爆炸,暴露了据点。清政府拿到了他们丢下的革命党人名册、武器,湖广总督瑞20多个人。之后就有传言说瑞,当时新军军营里有不少革命党,包括一些跟革命党有过交往的人,大家都人心惶惶……其实瑞,但谣言四起,形成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武昌起义其实是出乎意料地爆发,并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金冲及则认为历史的发展决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总由当时的客观大趋势所决定,这就是必然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成功与影响

  列宁说:“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它所应做的一切,即加强资本主义发展。”

  (2)结合列宁的观点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问题三:继承与发展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最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3)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

  答案 (1)答案一:考生将辛亥革命爆发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革命党人试爆炸弹不慎爆炸,清廷大搜捕的谣言盛行,人人自危。(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答案二:考生能将辛亥革命爆发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具体要点: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政党成立;清政府卖国的反动本质进一步暴露;保路运动等收回权利斗争兴起等。(答出四点即可)

  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2)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若答出以下内容可酌情给分:社会风俗、思想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学校教育兴起,知识普及;革除了许多社会积弊,提倡新风尚,放足、剪辫、服饰变化,改革婚嫁仪式,妇女改嫁等等。)

  (3)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平等;建立起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普遍平等的人权;完成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

  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一篇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一、二,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创新。

  答案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创新: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

  解析 第(1)问列举出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二中获取关键信息,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与西方对比分析,归纳其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新时期基层民主建设发展回答。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