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学历类 > 高考 > 各科备考 > 历史备考 > 《高考历史资本主义新变化专题练习题》正文

高考历史资本主义新变化专题练习题

用考网【历史备考】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05-23 10:14:21

  想要考好高考历史,在备考复习阶段就要加强历史科目考点的记忆和练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高考历史资本主义新变化专题练习,供各位考生强化练习。

  资本主义新变化专题练习:选择题

  1.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采取的经济政策相比较,它们的共同点是(  )

  ①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②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

  ③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④积极推行国有化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①②③都是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影响。④不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答案 A

  2.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政府多次调整其经济政策。美国里根政府与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的明显不同在于(  )

  A.是否注重可持续发展

  B.是否加大对教育的投资

  C.是否实行了赤字政策

  D.是否注重发展科学技术

  解析 克林顿政府上台后,实施了与美国多年来奉行的赤字政策相反的政策,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

  答案 C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  )

  ①国民经济出现持续增长的良好局面

  ②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年走低

  ③国家干预经济的运行机制被彻底抛弃

  ④美国终于彻底告别了经济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20世纪90年代,美国奉行的是介于国家干预和自由放任之间的经济政策,由此可排除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矛盾所造成的,只要有资本主义制度,就有经济危机,由此可排除④。

  答案 C

  4.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结合下图,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解析 二战后,西方国家从缓解社会矛盾等角度,提出建立“福利国家”的主张;实施社会福利并不是实现了社会平等;福利制度助长了人的惰性心理;国家福利与保障就业和收入不能划等号,A、C、D三项均不正确。社会福利的核心是为了削减贫困,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5.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提出美国“经济复兴计划”,执行少政府、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这表明里根总统(  )A.放弃建设福利国家 B.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C.倡导自由放任政策 D.大力发展“新经济”

  解析 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滞胀。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凸显,凯恩斯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从“少政府、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关键词可以看出美国里根总统在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故选B项。减少不等于放弃,排除A项。C项表述和题意不符。D项新经济是在九十年代克林顿总统出现和提倡。排除D项。

  答案 B

  6.2004年7月,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评出了一份“战后美国总统经济成就”的排名,克林顿排名首位。以下属于克林顿时期经济增长原因的是(  )A.以“新边疆”为施政纲领

  B.以“伟大的社会”为施政纲领

  C.经济繁荣,通货膨胀与失业率走低

  D.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解析 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纪录。肯尼迪政府以“新边疆”为施政纲领;约翰逊政府提出“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排除A、B两项。C项属于克林顿时期经济增长的表现。

  答案 D

  7.20世纪80年代,法国政府控制的电子工业、基础化工、军火工业、航空工业、公用事业的比重分别为44%、54%、63%、75%、84%、100%。从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全面国有化趋势

  B.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

  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D.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

  解析 考查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变化的理解。从材料中的法国政府控制了公用事业的全部,可知此时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故选C项。

  答案 C

  8.风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这充分说明该政策实际上是(  )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 B.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 D.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福利国家制度。福利政策的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故选B项。

  答案 B

  9.英国在历史上是世界性大国,不少史学家认为,英国在走向大国的过程中,制度的创新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各项中,不是英国最先开创的是(  )A.君主立宪政体 B.自由贸易制度

  C.现代工厂制度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 1689年英国颁行《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40年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自由贸易制度和现代工厂制度建立,这些都是英国最早开创的,符合题意。D项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美、德两国,所以这一制度不是英国最早开创的,本题选D项。

  答案 D

  10.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  )A.刺激社会消费 B.改善政府形象

  C.改善劳资关系 D.缓和社会矛盾

  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社会福利制度的相关知识点。分析各选项都符合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目的,“主要”的目的应是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 D

  11.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学习时采用了这样一段史料: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19.9%军费;21.6%社会保障;19.5%用于资助穷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4.1%用于退休金和扶持残疾人的开支……科研1%。据此判断此次探究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美国:世界第一流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

  B.科研地位的下降:现代美国的发展隐患

  C.福利社会: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D.政府干预经济:美国联邦政府的重大变化

  解析 从材料所示的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情况看,用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开支比较大,故C项正确。

  答案 C

  12.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主张完全的国有政策

  解析 凯恩斯主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不正确。选项B、D与题意不合,可排除。从材料中“似乎没有强烈理由”可以判断A项正确。

  答案 A

  资本主义新变化专题练习:材料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国家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外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

  材料二 二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国有化。至1951年,国有化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约有200万人在其中就业。企业国有化的改革实施后,一般生产都有所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两国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各采取了什么策略?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二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要经验。

  答案 (1)美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大力扩张国外市场。英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2)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规模的干预。

  14.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所占比例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 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材料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如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2)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3)根据对材料三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解析 第(1)问,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材料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中政府通过立法的方式,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保障。在当时采取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消费能力,缓解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具有积极意义。第(2)问,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材可以了解到,1973年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时代”结束,发达国家出现“滞胀”现象,被迫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通过材料可以分析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降低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有必要进行改革。第(3)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福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民众和政府都应从长计议,依据本国实际进行改革,缓解政府经济负担。

  答案 (1)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缩小贫富差距等。(任答三点即可)

  意义:1929~1933年,美国爆发严重经济危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现象,需要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走出困境;福利制度本身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也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

  (3)民众和政治团体必须放弃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