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学历类 > 高考 > 各科备考 > 历史备考 > 《高考历史复习真题练习带答案》正文

高考历史复习真题练习带答案

用考网【历史备考】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03-19 10:09:27

  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年高考历史复习真题练习带答案,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历史备考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复习真题练习1:

  1.(2012·上海卷)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  )

  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考查知识的识记和综合运用能力。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主要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这也是此次世博会的物质基础,蒸汽、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故A、C、D错误;电力与钢铁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因此正确的答案选B。

  答案:B

  2.(2012·福建卷)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的世界科技成就。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看准时间1912年,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航程从英国到美国,这是一个历史地理综合题目。电视是20世纪20年代才出现的,排除②;从英国到美国不需要经过地中海,而是要横穿大西洋,排除③。因此正确答案选B。

  答案:B

  3.(2011·安徽卷)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解析:人类面临核威胁源于原子弹的发明和使用,因此,A项错误;决定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是战争的正义性,而不是原子弹的使用,B项错误;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人,不是科技发明,C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后期,原子弹、计算机、火箭、生化武器等发明都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发明,D项正确。

  答案:D

  4.(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解析:第(1)题看准1868年这个时间,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提炼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第(2)题要联系教材并依托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归纳概括三次工业革命有哪些成就对信号灯的改进有重大影响。第(3)题就是要学生叙述技术进步对城市生活的改进,可以从交通、环境、管理水平、城市化进程等多个角度叙述。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高考历史复习真题练习2:

  1.(2013·重庆卷)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篇》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演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据材料信息可知书中提供了抵御外侮的方法,而且这一方法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即: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此可知这部著作应该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四洲志》中没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天演论》主要讲述生物进化理论,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资政新篇》虽是中国人提出的最早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其中没有提出抵御外来侵略的方法。因此符合题意的是B。

  答案:B

  2.(2013·天津卷)“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该言论是维新派对洋务派仅学习西方器物、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批评,故选D项。

  答案:D

  3.(2013·福建卷)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美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时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  )

  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解析:《劝学篇》的本质是“中体西用”,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故排除B、C、D;在美国媒体眼中,该文让中国人“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即顺应了时代潮流,故选A。

  答案:A

  4.(2013·江苏卷)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解析:题干材料中“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说明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传承了传统文化并加以创新,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出反对旧道德的主张,故A项错误。C项与作者意图完全相反,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均可排除。

  答案:D

  5.(2013·大纲全国卷)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  )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解析: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中主张向西方学习,在知识分子中影响极大,这表明洋务派的思想与维新派的思想有共同之处,D项正确。张之洞的这一做法不能证明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也不能反映出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A、C两项错误。B项显然与主题不符。本题选D项。

  答案:D

  6.(2012·四川卷)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解析:由材料可知,康有为认为法国革命杀戮祸患惨烈,其他国家吸取教训,实行君主立宪。他主张以俄、日为榜样,以法国为鉴戒,即以法国革命之酷烈来恫吓清廷,敦促皇帝尽快变法,故B项正确;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是为各国的革命树立了榜样,这与康有为的用意不符,A项错误;康有为以法国革命之酷烈来恫吓清廷,敦促皇帝尽快变法,C项错误;D项未体现康有为的用意,排除。

  答案:B

  7.(2012·天津卷)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自古以来,中国人普遍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迷梦,先进的中国开始了解世界,摒弃“天朝”观念,学习西方。本题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放弃天朝上国观念。

  答案:D

  8.(2012·新课标全国卷)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析:由毛泽东这句话的主旨可以看出是认识到俄国的暴力革命是改造社会的必然选择,故C项正确;A项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当时还达不到这种认识,题干主旨也无法反映,故A项错;B项的意思在题干中也无法体现,故排除;D项是干扰项,但根据历史事实可以排除,中国共产党刚建立走的就是暴力革命之路,改良的路已在中国行不通。

  答案:C

  9.(2012·北京卷)下面的史料中,数学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

  解析:本题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同时考查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材料中第一句应为“西人立国具有本末”,故①句读错误;第三句应为“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故③句读错误;⑥正确句读应为“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故⑥句读错误。材料主要抨击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阐明了早期维新派的“体用”观,据此中心思想对材料进行句读可以更准确地作出判断。

  答案:B

  10.(2011·北京卷)“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解析:“九州缩地”“四海披图”说明这本书介绍世界地理知识比较丰富,《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专著。

  答案:A

  11.(2011上海卷)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严复翻译《天演论》,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规律,同样也适用于人类社会,这是严复为中国敲响警钟的理论依据。但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优胜劣败”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不能正确提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反而成为西方列强侵略蹂躏东方的理论根据。由此判断,A项正确。

  答案:A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