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必备我国地理常识
用考网【常识判断】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07-21 14:45:07
在复习公务员行测考试的过程中,积累一些有关我国的基本地理常识十分重要,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公务员必备我国地理常识,欢迎大家学习!
公务员必备我国地理常识:人口
1、我国人口及少数民族分布
(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目前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
(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5)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原因:a、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人口的死亡率下降;b、人口基数大,出生率高,传统思想,生育观念落后,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5)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6)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
(7)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其中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东部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
(8)我国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单位有9个,分别是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山东、江苏、安徽、四川。
公务员必备我国地理常识:地势和地形
1、我国地势、地形概况
(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3)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这里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我国绝大部分经济林木、2/3以上的农业人口和耕地以及3/4以上的粮、棉、油都集中在这里,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4)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5)四大高原地表形态:青藏高原——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6)地势特点带来的影响(23活动2、3、4)
(8)地势三级阶梯海拔、地形、地形区比较
地势阶梯名称/界线 |
平均海拔
高度(米) |
主要地形 |
主要地形区 |
|
第一级阶梯 |
|
以高原为主 |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
|
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
||||
第二级阶梯 |
1000——
|
以高原和盆
地为主 |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
|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
||||
第三级阶梯 |
大部分在
|
以平原、丘
陵为主 |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
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
|
(9)我国主要山脉(26页中国陆地主要山脉)
山脉走向 |
山脉名称 |
|
东西走向 |
北列 |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
中列 |
昆仑山脉——秦岭 |
|
南列 |
南岭 |
|
东北——西南走向 |
西列 |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
中列 |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
|
东列 |
台湾山脉 |
|
西北——东南走向 |
北列 |
阿尔泰山脉 |
南列 |
祁连山脉 |
|
南北走向 |
北列 |
贺兰山 |
南列 |
横断山脉 |
|
弧形山脉 |
喜马拉雅山脉 |
(10)山脉两侧地形区分布(24页中国地形图)
山脉 |
两侧的地形区 |
|
西侧 |
东侧 |
|
横断山脉 |
青藏高原 |
云贵高原 |
巫山 |
四川盆地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太行山 |
黄土高原 |
华北平原 |
大兴安岭 |
内蒙古高原 |
东北平原 |
山脉 |
两侧的地形区 |
|
北侧 |
南侧 |
|
天山 |
准噶尔盆地 |
塔里木盆地 |
昆仑山 |
塔里木盆地 |
青藏高原 |
(7)各类地形所占比例
山地 |
高原 |
盆地 |
丘陵 |
平原 |
33% |
26% |
19% |
10% |
12% |
公务员必备我国地理常识:河流和湖泊
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位于外流区的湖泊称为外流湖,外流湖是淡水湖。位于内流区的湖泊成为内流湖,内流湖基本上是咸水湖。
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湖泊也是我国最大咸水湖。鄱阳湖是我国最大淡水湖。其次为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经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和一系列湖泊。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原因:a、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b、流经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c、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不畅。d、长江中下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增。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流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7、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造成的,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因此,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在于加强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外流河水文特征
地区 |
主要河流 |
水文特征 |
影响因素 |
秦岭——
淮河以北 |
黑龙江及其
支流松花江 |
水量丰富,含沙量小,
结冰期长 |
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少、冬季严寒、漫长 |
辽河、海河、
黄河 |
水量较小,水位变化大,汛
期短,含沙量大,冰期较短 |
降水不多,而且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冬季寒冷 |
|
秦岭——
淮河以南 |
长江、珠江
|
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
较小,无冰期 |
降水多,雨季长,一月气温均在0℃以上 |
9、注入海洋
注入海洋 |
河流 |
太平洋 |
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
印度洋 |
怒江、雅鲁藏布江 |
北冰洋 |
额尔齐斯河 |
10、长江
发源地 |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 |
注入海洋 |
东海 |
流经省区 |
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 |
流经主要地形区 |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
地位 |
世界第三大河、中国第一大河,被称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
主要支流 |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 |
上、中、下游分界 |
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
开发水利 |
葛洲坝、三峡 |
主要危害 |
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危害,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
治理措施 |
加固江防大堤;兴修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 |
11、黄河
发源地 |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
注入海洋 |
渤海 |
流经省区 |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
流经主要地形区 |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
地位 |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中国第二长河 |
主要支流 |
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
上、中、下游分界 |
内蒙古河口、河南旧孟津 |
开发水利 |
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 |
危害 |
上游:气候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有凌汛
中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洪水泛滥成灾,有凌汛 |
治理措施 |
首先,在下游修固黄河大堤,防止黄河决口改道;其次,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造林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降低黄河含沙量;最后结合治沙、防洪、灌溉等方面的需要,修建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开发利用黄河上中游丰富的水能资源。 |
公务员必备我国地理常识:土地资源
1、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分布特点:(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2)类型多样,比例构成不合理。(3)分布不均。(4)各类土地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3、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是: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
4、土地资源的分布
类型 |
主要分布区 |
耕地 |
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低缓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
林地 |
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山地(东北、西南和东南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地) |
草地 |
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干旱、半干旱西北内陆地区,北方高原山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
5、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2)土地荒漠化严重。(3)耕地减少。(4)草场超载,森林减少。(5)土壤污染严重。
6、我国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公务员必备我国地理常识相关文章:
2.公务员地理知识
[公务员必备我国地理常识]相关的文章
- 上一篇:公务员必备外国地理常识
- 下一篇:行测考试政治常识试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