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公共基础知识 > 《2014公务员考试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详解(2)》正文

2014公务员考试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详解(2)

用考网【公共基础知识】 编辑:楚欣 发布时间:2015-11-19 12:00:25

  (四)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效用,即能满足人 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自然属性决定的。一种物品往往具 有多种多样的自然属性,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这种多方面的使用价值,往往是随着人们的生产 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被发现和加以利用的。使用价值是商品必须具备的一个首要因素,没有使用 价值的物品没人需要它,不能成为商品。但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了满足别人需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使用价值。政治经济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着眼点不在于使用价值本身,而在 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交换价值,即它能够用于交换别的商品并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 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比较,并按一定比例进行交 换,是由于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 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由价值 决定的。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处在一种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关系中。一方面,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存于 一个统一体(商品)中,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以 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价值的物品可以有使用价值,但这只是普通的使用物品,而不是商品。另 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相互排斥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使用 价值,而是为了价值,但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使用价值;而且必须把生产出来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 卖出去,才能从购买者那里实现商品的价值。对于购买者来说,他所需要的则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但要 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买卖双方都不能同时既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又获得商品的价 值。由于商品内部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所以一切商品都必须参加交换过程,只有通过交换把 商品卖出去才能使商品的生产者实现商品的价值,使消费者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而解决存在于商品 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2.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即价值量的大小如何决定的问题。既然价值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因此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来 决定,计量劳动量多少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由于生产的主客观条件 的差异,他们各自的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是长短不同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的,而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现有的正常的生 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它是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是生产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通常是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 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价 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同体 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应该懂得,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如果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只是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发生变 化,那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则不变。个别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髙于该部门平均的劳动生产率,他的劳动 就可以在同样的时间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获得更多的收益。所以,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个商品生产 者都要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主要的有: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劳动者 的素质和劳动熟练程度,生产过程中分工和协作的合理程度,生产管理的效能,生产的适度规模以及自 然资源的丰富程度等。

  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由于存在社会分工,各个生产者(个人或生产单位)生产的商品都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他们自己 的需要则靠别的生产者提供商品来满足。社会分工以及由分工决定的商品生产者相互依存的关系,决 定了各个生产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不过是,各个生产者的劳动又是单 个的或个别的劳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由各个生产者自己决定的,产品首先控制在他们自己手中。 既是个别劳动(在私有制条件下是私人劳动)又是社会劳动,两者构成一对矛盾。如果个别劳动(私人劳 动)生产的产品不适合社会需要,这种个别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 不被社会所承认,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使用 价值是否适合社会需要,只能由商品是否交换出去来证明,而不能由任何其他方式(如商品广告、专家鉴 定等)来证明。只要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始终存在。在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中,它表现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因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矛盾 的根源,它贯穿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直接关系着商品生产者在激烈竞争中的地位和 命运。所以,它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商品自身,而商品的价值的表现 形式是交换价值,是在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关系中表现出来。从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过程看,商品的价值 形式经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货 币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不断扩大,商品交换的种类不断增加,越来越要求将一般等价物固定在一 种商品上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的出现,使整个商品世界分为两极:一极是商品,它 们都是特殊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是一切商品价值的代表。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的矛盾就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

  6、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揭示了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 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这一本质说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又不是普 通商品,而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普通商品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而货 币还具有由它作为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所产生的特殊的使用价值。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货币 表现出来;而货币自身则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物而存在,是价值的一般代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 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 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中,货币具有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之所以 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自身也具有价值,因而能以自身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他商品所包含 的价值量。货币充当商品的价值尺度只是外在的,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货币执 行价值尺度职能,并不需要现实货币,而只需观念上的货币。比如写个价格标签,表明商品价值的多少。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价格与价值一致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主要决 定于商品价值和金属货币价值两个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的变 化成正比;在商品价值量一定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的变化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在现实生活中,商 品价格与价值常常发生背离,比如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会高于或低于价值。有的甚至严重背离,价格 不是作为价值的表现,没有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价格,比如未开垦的土地可以出卖,有价格。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和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量,货币自身的量需要计量。为此在技术上就需要规定 一种固定的货币计量单位,对每个计量单位,还要分成若干等份。这种计量单位及其等份,叫做价格标 准。如我国人民币价格标准中,基本单位是元,1元等分为10角,1角等分为10分。

  价格标准与价值尺度不同。首先,价值尺度是货币的一个独立职能。价格标准不是货币的一个独 立职能,而是由价值尺度职能派生出来的技术性规定。其次,作为价值尺度,它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商品的价值。而价格标准是货币的计量单位,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数量。第三,作为价值尺 度,它本身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价格标准则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无关。最 后,作为价值尺度,是在商品经济中适应交换的需要自发地产生的;而作为价格标准,通常是由国家法律 规定的。

  (2)流通手段。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不能是观念上的 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使商品交换由直接的物物交换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即商品一货币一 商品。物物直接交换时,卖和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一致的,卖同时就是买。货币产生以后,货币充 当流通手段,商品交换过程分裂为卖和买两个阶段。一方面打破了物物直接交换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局 限性,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分开,如果有人卖而不 买,就会使有些人的商品卖不出去,从而导致商品相对过剩,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

  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叫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由商品流通引起并为商品流通服务。

  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虽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非要足值的货币不可。因为货币在执行流通手 段职能时,每次都是作为一种交换媒介起作用,人们并不关心它的实足价值是多少,只要社会公认它代 表一定数目的货币、代表一定的价值就行了。这就产生货币在充当流通手段时,可以用贵金属以外的别 的材料制定的价值记号乃至象征性的价值符号来代替金属货币的可能性。纸币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 的。当然要人们接受和使用价值记号或符号,必须对它们确能代表一定数目的货币或一定量的价值给 予强有力的保证。

  (2)贮藏手段。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加以贮藏 的职能。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由于货币存在形式的发展,如今更普 遍的货币藏方式是银行储蓄存款。但纸币充当贮藏手段是有条件的,因为现代纸币不能兑换成金属 货币,纸币发行也已与黄金储备没有法定关系,纸币币值存在着贬值的可能。所以,只有当纸币币值长 期保持稳定的条件下,人们才会储存纸币。当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物价急剧上涨时,人们就不会储存纸 币而去抢购能保值的物品了。

  纸币储蓄与金属货币贮藏的作用存在着区别。第一,金属货币贮藏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而银行 储蓄则不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因为银行储蓄实际是储户的延期消费,储蓄存款通过银行转化为贷 款,再投入流通。第二,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好比一个蓄水池,会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当流通所需的货币量减少时,部分金属货币就退出流通,变成贮藏货币;当流通所需的货币量增加时,贮 藏货币会重新投人流通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使流通中的货币量与货币需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条 件下,纸币储蓄不能发挥这种自动调节作用,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是由政府货币管理部门加以控制的。

  (4)支付手段。支付手段职能是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发生赊购赊销,即用延期支付的方式买卖 商品的情况下,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时执行的职能。而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被运用于缴纳租金、税金和 发放工资等方面,超出了商品流通领域。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一方面解除了现金交易对交易规模的限制和买者暂时不能支付的矛盾,从而促 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又在买者与卖者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一旦有些人 到期不能偿还债务,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使整个信用关系遭到破坏,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从而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5)世界货币。世界货币职能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种购买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的代 表发挥作用。货币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是随着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以及其他贸易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起来的,它实际上是货币职能越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和应用。从历史上看,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 货币,长期限于贵金属(黄金)如今,一些币值比较坚挺的经济发达国家的纸币,像美元和欧元等,也在 一定程度上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

  在货币的五种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在这两种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派生出来的。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