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公共基础知识 >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哲学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正文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哲学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用考网【公共基础知识】 编辑:楚欣 发布时间:2015-09-14 17:50:27

  下面学习啦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整理了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复习资料:哲学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在人类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实践和认识是密切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既没有离开认识的实践,也没有离开实践的认识,人们只是在思维领域把它们分开,现实中是分不开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因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一,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第二,认识形成的可能性与现实性都是由实践提供和决定的。第三,正确理解认识源于实践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关系:首先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源和流的关系);其次是社会实践与生理素质的关系,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为认识提供新课题;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实践不断增强人们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在实践中产生的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一切真知都是源于实践,都是从直接经验中发源的,但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不需要也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多数知识属于间接经验的东西,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间接经验由直接经验转化而来。就知识的总体而言或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源于实践。毛泽东说:“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个人知识的大多数是间接经验,因此就个人而言既要重视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检验和丰富间接经验,又要重视向书本和他人学习,获得间接经验,使直接经济和间接经验相互促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个人的知识。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