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学历类 > 自考 > 笔讲串讲 > 经济类 >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三章(2)》正文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三章(2)

用考网【经济类】 编辑:未知 发布时间:2013-04-18 09:35:12

  三、成本按可控性分类
  成本按照可控性分类可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两类。从一个单位或部门看,凡成本的发生属于这个单位或部门权责范围内,能为这个单位或部门所控制的,叫做这个单位或部门可控成本。相反,若成本的发生,不属于某一单位或部门的权责范围内,不能为这个单位或部门加以控制的,叫做这个单位或部门的不可控成本。
  学习该分类要理解成本的可控性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以特定的单位、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权力层次为出发点的,成本是否可控,会随着单位、时期和权力层次的不同而不同。在一个单位或部门不可控的成本对于另一个单位或部门则可能是可控的;同样,在一定时期或对于基层领导来说不可控的成本在另一个时期或对于高层领导则可能是可控的。
  该分类方法在责任会计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四、成本按可追踪性分类
  按照生产成本能否直接计入或归属于各种产品即成本的可追踪性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能直接计入或归属于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称为直接成本;反之,不能直接计入,而必须先归集,而后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称为间接成本。
  这种分类方法对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成本按可盘存性分类
  成本的可盘存性是指一定期间内发生的成本是否计入产品成本,并作为资产结转下期。成本按可盘存性可以分为期间成本和产品成本两类。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期的长短成比例、其效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不能结转到下期而应直接计入发生当期损益的成本称为期间成本;而那些同产品的生产有着直接联系的成本则称为产品成本。该部分成本视产品是否销售,分别列入损益表或资产负债表,体现为当期损益或成为结转到下期的期末存货的组成部分。
  六、成本按经营决策的不同要求分类
  成本核算是为了给经营决策提供决策相关指标,因此涉及到一些独特的成本概念,这里一并做一简要介绍。
  1.差别成本。广义的差别成本是指不同方案之间的预计成本的差额;狭义的差别成本是指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别。
  2.机会成本。决策时必须从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取一种最优方案,这时要把已放弃的次优方案的可计量价值看作被选取的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加以考虑。机会成本并非实际支出,也无需计帐,但在决策时应作为一个现实因素加以考虑。
  3.边际成本。从经济学的观点看,边际成本是指成本对产量无限小变化的变动部分。但在实践中通常指产量增减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
  4.付现成本。是指在确定的某项决策方案中,需要以现金支付的成本。在经营决策中,特别是当企业的资金处于紧张状态,支付能力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往往会选择付现成本最低的方案来代替总成本最低的方案。
  5.应负成本。它是机会成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并非企业实际支出,也无须计账,是使用某种经济资源的代价。这种代价在进行方案选择时也要认真考虑。
  6.重置成本。是指按照现行市场价格购买目前所持有的某项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在定价决策时必须认真考虑重置成本。
  7.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发生、无法收回的成本。这种成本与当前决策是无关的。
  8.可避免成本与不可避免成本。可避免成本是指通过某项决策行动可改变其数额的成本。而不可避免成本是指某项决策行动不可改变其数额的成本,也就是同某一特定决策方案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其发生与否并不取决于有关方案的取舍。
  9.可延缓成本与不可延缓成本。某一方案已经决定要采用,但如推迟执行,对企业全局影响不大,因此,同这一方案相关联的成本就称为可延缓成本。反之,如果已选定的某一决策方案必须马上实施,否则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那么与这一方案有关的成本称为不可延缓成本。
  10.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相关成本是指与决策有关的未来成本。如差别成本、机会成本、应付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等均属于此类。而非相关成本则是指过去已发生、与某一特定决策方案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例如,沉没成本、不可避免成本等均属于非相关成本。 
第二节 半变动成本的分解
  对半变动成本常用的分解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高低点法
  高低点法是指以某一时期内的最高点产量的半变动成本与最低点产量的半变动成本之差,除以最高产量与最低产量之差,先计算出单位变动成本的值,然后再据以把半变动成本中的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分解出来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a)=最高点半变动成本总额-b×最高点产量
        或=最低点半变动成本总额-b×最低点产量
  二、散布图法
  散布图法,也称布点图法,是指将所观察的历史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图,据以确定半变动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各占多少的一种方法。
  散布图法的基本原理是,以横轴代表产量,纵轴代表成本,将观察到的半变动成本数据标在坐标图上,绘成各期的成本散布图,然后根据目测,在各成本点之间画出一条反映成本平均变动趋势的直线,其与纵轴的交点即为固定成本,然后再据此计算单位变动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三、回归直线法
  回归直线法,亦称最小二乘法,它是根据若干期产量和成本的历史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公式,将某项半变动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在使用该方法分解半变动成本之前,要先计算半变动成本(y)与产量(x)之间的相关系数(r),用以反映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密切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在0与±1之间,当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依存关系;当r=+1时,说明变量之间有完全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一个变量完全依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当r=-1时,说明变量之间有完全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一个变量增加或减少时,另一个变量却相应地减少或增加。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三章(2)]相关的文章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