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用考网【历史备考】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07-08 15:25:51
高一期末考试已经结束,那么你想知道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都有哪些考点吗?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一下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下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还未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的权力高度集中
C.官员的考核和监察制度完善而严格
D.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2.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民族迁徙频繁,但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到秦大一统时期,各民族和睦相处于中华大地,即便后来是蒙古人和满人入主中原也维持了这种相对的稳定。出现这种局面的决定因素是
A.政治稳定 B.经济繁荣 C.文化认同 D.国家统一
3. 《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封,八百载,最长久。”这里强调的是
A.周国力强盛,伐封建国 B.周的政治文化与夏商有惊人的继承性
C.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日益完善 D.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4. 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范围,而且推动了
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B.朝贡体系的形成
C.地方行政三级管理局面的形成 D.郡国并行局面的形成
5. 郡县制与周代以来“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
A.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 B.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中央松散管理地方的形式 D.中央派出机构管理地方的形式
6. 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
A.是最为合理的选拔制度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彻底破除了门第限制 D.贯彻了平等竞争的原则
7. 武则天不惜动用酷吏打击贪官污吏;朱元璋实行“重典治吏”,官吏枉法受赃80 贯处以绞刑;雍正帝时,赃官的罪行一经核实,就把他的家底抄个干净,连他们的亲戚子弟的家也不放过,并下令:“丝毫不得碍于情面,务必严加查处。把贪官追得水尽山穷,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古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 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B. 为了肃清官员的贪污腐败
C. 为了强化皇权,平抑穷富 D. 为了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
8. 1851年,洪秀全称天王;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统兵作战的将领为王;占领南京后,设侯爵和王侯将相,建立各种官阶制度,这说明太平天国
A.已经建立起新型的职官秩序 B.完成了建立近代农村秩序的任务
C. 没有提出再建工商社会秩序的方案 D.失败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9.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按照行改、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这表明
A.中华民国有真正的民主 B.孙中山也受到制约
C.临时大总统权力很小 D.从法律上宣告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10. 1895年.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也提出要“驻除鞑虏,恢复中华。”1367年,朱元璋兴兵北伐,在北伐檄文中称”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两者的相同之处是
A.宣扬排满情绪,鼓动民众 B.宣扬种族革命,更新政体
C. 要求光复汉族河山 D.带有狭隘民族主义观念
11.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中国近代以来由中共提出的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A.中共三大制定的纲领 B.中共一大制定的纲领
C. 中共四大制定的纲领 D.中共二大制定的纲领
12.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
A.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B.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 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3. 在日军攻占南京后,蒋介石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A.战争性质 B.战场形势 C. 美国援华 D.民族立场
14. 周恩来说:“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是
A.“不结盟”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 求同存异
15. 1955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这对中国的重大意义是
A.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B.彻底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C.为新中国打开了同亚非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
D.中国由此与印度尼西亚建立外交关系
16. 1971年,当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时,毛泽东感慨地说:不要忘了,是非洲的穷朋友们把找们抬进联合国的.”这表明
A.两级格局瓦解后非洲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B.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
C.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
D.中国政治、经济的国际影响增强
17. 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雅典公民认为人一生下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这主要是由于雅典公民具有强烈的
A.人文精神 B.民主意识 C.反抗精神 D.爱国意识
18.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 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射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19. 美国国会参议院可以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否决总统(政府)的提案,国会与政府可以出现重大政治分歧。这表明
A.总统要对国会负责 B.总统无权
C.国会对总统有制约作用 D.国会拥有最高权力
20.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的国家”。这表明德国
A.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B.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C.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D.在形式上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21.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资本论》的发表 D.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22. 1946年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1972年美国主动同新中国建交;1980年美国支持伊拉克进攻伊朗,1990年,美国发动打击伊拉克的海湾战争;1972年美苏双方签订《 反弹道导弹条约》,2001年,美国退出该条约。这些表明,影晌美国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
A.意识形态 B.平等人权 C.民族矛盾 D.国家利益
23.赫鲁晓夫曾说:“应该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猾”,下列哪一事件最能体现这句话的精神
A.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B.1956年赫鲁晓夫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
C. 1961年修筑“柏林墙”
D. 1962年苏联将导弹秘密运进古巴
24.当今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是
A.各种政治力量发展的结果 B.美国强大的结果
C.两级格局瓦解的结果 D.第三世界崛起的结果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 分)
本卷共3小题,共52分。其中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叉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诸辅之中尤以首揆(宰相)为重。夫治道得失,人才用舍,理乱兴衰,睪宰臣是系。其贤邪忠佞,清正贪鄙,判若白黑,百世不可掩也。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O九《宰辅年表一》
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谦称,即秦牧)六年,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卷五O一万历四十年(1609)十一月乙未条
(1)据材料一,概述明代内阁制度的变迁过程。(16分)
(2)据材料二,归纳叶向高评论内阁的观点。(9分)
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律乃自然中应有的最高理性,它只许做应该做的事情,禁止相反的行为。当这种理性确立于人的心智并得到实现,便是法律。”也就是说,存在着两个法律概念的差别:永恒的法和人民的法。前者是“最高的法律,适用于所有时代,产生于任何成文法之前,或者更确切地说,产生于任何国家形成之前。”“它”不是由人的才能想出来的,也不是什么人民的决议,而是某种凭借允许禁止之智慧管理整个世界的永恒之物。“这种”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规则,与自然相吻合,适用于所有的人。”
——据西塞罗《论法律》
综合材料与所学的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自然法与罗马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27.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协议。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二 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2758号决议内容的节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亚非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异” 和“同”分别是什么?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10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2758号决议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5分)
高一下历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D 2.C 3.D 4.A 5.B 6.B 7.A 8.D 9.D 10.D 11.D 12.A 13.D 14.C
15.C 16.B 17.B 18.D 19.C 20.D 21.B 22.D 23.D 24.A
25.(1)明太祖罢中书省后,设四辅官,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但他们于国家大事不能发挥作用;明成祖让殿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还提升了他们的职位,但国家大事往往由皇帝自己裁决,阁臣只是顾问而已;仁宗以后,阁臣地位迅速提高,随着票拟权的取得,阁臣变成不居丞相之名的丞相,他们的作为直接关系国家兴衰治乱;内阁制度日益健全,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并逐渐制度化。(16分。每点4分。)
(2)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一旦阁臣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内阁对君权、部权都很尊重;一切都听命于皇帝。(9分,任意3点即可)
26. 评分参考
分值 要求
10-12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1-2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9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4-6 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
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3 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
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27. (1) “异”主要体现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不同。(3分)
“同”主要体现在他们在近代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3分)
背景: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会议面临歧途的严峻情况。(4分)
(2)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这是中国外交战线的一个重大胜利。(5分)
高一下历史期末考试试题相关文章:
【历史备考】图文推荐
- 上一篇:高一下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 下一篇: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