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学历类 > 高考 > 各科备考 > 历史备考 > 《2015年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2)》正文

2015年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2)

用考网【历史备考】 编辑:未知 发布时间:2015-04-10 16:12:22

  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个人品质上: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太宗的评价的采分点

  1、政治上:纳谏、用人、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2、经济上:休养生息政策、均田制、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存百姓”思想、

  3、思想上:民本思想、慎用刑法、《唐律》的原则

  4、民族关系:“战而后和”策略、“羁縻府州”设置、安西都护府、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民族团结政策

  5、对外关系:开放政策、大都会、鸿胪寺卿、玄奘取经、兼收并蓄方针、对日本朝鲜影响

  科举制的“利”

  1、政治上: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2、教育上:促进了教育发展,尤其是文学的发展

  3、社会风尚: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作为一种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科举制度的“弊”

  1、学科结构看:以儒教思想为核心、为重点,实际上这等同让一个民族“偏科”近千年。“科举”偏文舍理,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假如没有科举制度设置的独木桥,或许中国人自由自在地可以象西方社会一样走向文理均衡的道路,最终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导致了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

  2、考试内容看:明清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

  学生的思想和创造意识,选拔出来的多是死读书

  的奴仆而非真正的民族精英了。

  利:

  1、政治上: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他们的行政效率

  2、教育上:促进教育发展,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3、社会风尚:促成社会上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考试选官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相对公正公平

  弊:

  1、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被选举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读书人成了统治者的奴仆。

  2、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观和偏重社会科学,忽视自然科学的考试制度)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1、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

  2、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3、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

  4、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影响:1、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代中国科技发达的原因和明清落后的原因?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一)发达原因:1、政治上长期统一局面

  2、经济上,农耕经济繁荣

  (二)落后的原因:

  1、经济上,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科技发展缺乏社会和生产需求的动力

  2、政治上,君主****的束缚,阻碍科技进步

  3、思想上,教育上八股取士,忽视自然科学的教育,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科技发展缺乏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

  4、对外政策:闭关锁国,限制对外交流,阻碍进步

  5、文化传统上,“重道轻器”,轻视科技发展,没有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4大发明看出理论不足)

  东西方科技发展比较:

  1、中:重视经验。西:重视实验

  2、中:重视综合,西:重视分析

  3、中:重视实用,西:重视理论

  4、中:重视服务于农业,西:重视服务于工业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相同点;

  (1)范围上—都属儒学

  (2)主张—都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4)地位影响—都是古代哲学的重大成就

  不同点:

  (1)对宇宙的构成,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2)道德主张,“天理”为行为规范“内心”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1、中国近现代史

  一、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必修一专题二)

  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必修一专题三)

  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必修一专题四

  四、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修一专题五)

  五、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二专题二)

  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必修二专题三)

  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二专题四)

  八、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必修三专题三)

  九、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必修三专题四

  十、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必修三专题五)

  十一、人物志(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李四光(选修四单元四、五、六)

  五次侵华战争中的三次战争及影响

  1、‘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半封—(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2、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资本输出为主取代商品输出为主(经济侵略方式改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