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行测辅导 > 言语理解 > 《山东公务员片段阅读强化题带答案》正文

山东公务员片段阅读强化题带答案

用考网【言语理解】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11-10 13:56:59

  片段阅读题考查考生基础阅读能力,是山东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为了帮助大家掌握片段阅读技巧,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山东公务员片段阅读强化题,欢迎各位考生练习。

  山东公务员片段阅读强化题(一)

  1. 红色旅游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方式。红色旅游,红色是内涵、资源、特色、品牌。旅游是实质,即红色旅游在实质上是一项旅游活动,而不能将其直接等同于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这段短文主要告诉我们()。

  A. 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

  B.红色旅游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

  C.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但首要的还是其旅游的功能特征

  D.红色旅游能够把旅游事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2. 犯罪一词是个既大又松垮,且不精确的术语。违法者是否出现了多余行为,这一问题取决于人们怎样看待这些行为,取决于自己与实施这些行为人间的关系。人们把十几岁的孩子偷了钱包称犯罪,把他悄悄从家中拿走一些钱称为家庭问题。若把孩子铐起来只会让他从坏蛋处学到更糟的伎俩。更好的做法是将他看成是个行为有误的孩子,送他去心理咨询机构以补偿自己的失误。本段文字意在说明()。A. 违法者的行为不能被称为“犯罪”

  B.界定犯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应该用更加人性化的方法对待违法者

  D.对于孩子的违法行为应该予以正确引导而非惩罚

  3. 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标,要么比高度,要么比奢华,或是一味追求前卫和怪诞,与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的反差。由于建筑特别是地标性建筑关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一旦造好,就很难改变,因而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已成为城市中极不和谐的音符,为世人所诟病,并为后人留下笑柄。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 城市的新地标应与周边的历史文脉相协调

  B.地标性建筑关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一定要造好

  C.一味追求高度、奢华、前卫或者怪诞,造就了很多城市地标败笔

  D.建设城市地标要谨慎,不要为世人所诟病,也不要为后人留下笑柄

  4. 生存固然需要消费,并以消费为前提和基础,但人生在世,非以消费为目的、为根本,活着并不是为了消费和占有。消费主义将消费的工具合理性和生存的合目的性关系截然颠倒,将消费上升为目的,而将生存降格为手段,从而遮蔽了人的存在的价值关照,造成了人自身存在的意义维度的缺失,这实在是可悲的。这段话可以看出()。

  A. 消费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于强调消费和占有

  B.消费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于颠倒了消费与生存的根本关系

  C.消费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于强调消费的工具合理性

  D.消费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于强调消费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5. 真正美的东西,都是充满了感情的。面对美的东西,我们常常一往情深,或者一见钟情。而感情这个东西很奇怪,一方面,它是个人的,富有极端强烈的个性色彩,只有达到高度个性化的时候,它才是最真挚的。正因为这样,感情这个东西常常是隐秘的,人与人之间难于传达,所谓父不能喻之于子,夫不能喻之于妻;然而,另一方面,感情这个东西却又最具有社会性,最需要普遍的传达,最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人们容易对美的东西产生真情

  B.感情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

  C.充分体现个人意志的情感才是真挚的

  D.人们之间的感情是隐秘的,不易传达

  山东公务员片段阅读强化题答案

  1. C 解析:原文在讲红色旅游的政治教育意义和其旅游活动本质的关系。原文最后一句是重点,即红色旅游虽然具有较强的政治功能,但其首要的还是旅游功能,故答案为C。

  2. C 解析:意图推断题。本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人们对待违法行为的态度。第二句为转折句,也是包含作者观点的句子,但该句表达比较含蓄,需结合下面的举例进行理解。对该例进行提炼即可知,作者建议用更加人性化而非纯粹惩罚的方式对待违法者。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择C项。A项观点是对文意的曲解,不入选;B项“界定犯罪”不是本段文字讨论的内容,无从推出;D项以具体的例子充当主旨,不入选。

  3. A 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材料首句指出:现在很多城市的新地标和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的反差。这句话反映出作者的观点,即城市的新地标应与周边的历史文脉相协调。

  4. B 解析:文段第二句话是中心,即“消费主义将消费的工具合理性和生存的合目的性关系截然颠倒”。B项是此句的同义替换。

  5. B 解析:A、D项都是片面的说法,整个文段要表达的是感情既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同时又具有社会性。因此B项概括全面准确。

  山东公务员片段阅读强化题(二)

  1.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从上到下依然缺乏强有力的机构,专门负责检查监督各种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往往是一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下发一个文件,作出一些新规定,或成立新机构,而较少关心这些政策的执行情况。由于法律、法规或政策文件的落实缺乏监督保证体系,执行不执行都是一个样,时间一久,令不行,禁不止之风就会自然盛行。这句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A.必须做到令行禁止 B.必须加强政策执行的力度

  C.必须加强政策执行机构建设 D.必须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工作

  2.科技工作者因尽到了道德义务而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个别科技工作者出于私利支配,背离真善美的良知,作出危害社会的科技行为选择,如为法西斯侵略战争服务,他们就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就要受到社会的制裁。还有一类不正当的科技行为,如非法占有他人成果,这也应受到谴责和制裁。要防止类似事情的发生,科技人员的良知作用非常大。这句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A.对于剽窃他人成果的人要处以重罚

  B.科技人员应遵守的道德规范要比普通人高

  C.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需要科技工作者道德素质的提高

  D.要用法制来规范科研工作

  3.香港“廉政公署”自1974年成立以来,强力肃贪,共调查2200多件贪污、行贿案件,检控涉案不法政府官员1355人。以香港弹丸之地,调查案件如此之多,涉及人员如此之众,但并未阻碍香港的经济发展与繁荣。这句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A.反腐败斗争会影响经济建设

  B.反腐败斗争本身是不会影响经济建设的

  C.香港的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

  D.香港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有一支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

  4.人离开了文化,离开了文化的创造与积累,离开了文化世界的价值和意义,也就自然丧失了现实文化价值的意义,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的本质。反之,文化若离开了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这句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A.文化与人的本质实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B.人如没有文化,则其就没有做人资格

  C.文化只能反映人的活动

  D.没有文化,人也能通过其他途径实现人的本质

  5.为了解某校大学生对住校内宿舍的态度变化,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对半数学生事前进行说服宣传,希望住校内宿舍,然后问卷调查。而对另一半学生不作任何说明,直接调查。调查前,大学生中的少数人强烈反对住校内宿舍的主张。调查的结果是,事前进行说服宣传的一半学生中,持反对意见的人数反而增加了。这句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A.住校内宿舍是不好的

  B.有一半学生支持住校内宿舍的观点,有一半的学生反对

  C.调查前的说服宣传引起了大学生们的逆反心理

  D.校内宿舍的条件比校外宿舍的条件差

  山东公务员片段阅读强化题答案

  1.答案【D】。解析:文章的首句就是本文的中心句。因此,D是正确的。ABD都表达了目前政策执行中需要加强的部分,但都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2.答案【B】。解析:A只表达了科技人员不正当的科技行为,没能概括文章的意思,是错误的;文中并无提到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更没有说科技工作者道德素质需要提高,只是认为“科技人员的良知作用非常大”,因此C是错误的,B是正确的;文中更没有提及法制与科研规范工作的关系,最多只是道德素质与科研的关系,因此,D也是错误的。

  3.答案【B】。解析:从文中“并未阻碍香港的经济发展与繁荣”可知道反腐斗争并不影响经济建设的,因此,A错B对。文中提及的是反腐斗争和经济建设的关系,CD明显都偏离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4.答案【A】。解析:文中描述的是文化和人的本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BCD都是片面的,只有A全面的概述了两者的关系。

  5.答案【C】。解析:文章并没有提及校内宿舍和校外宿舍的好坏差别,因此AD都属无中生有。只是分两半学生分别进行调查,因此B也是错误的。从“事前进行说服宣传的一半学生中,持反对意见的人数反而增加了”证明C是正确的。

山东公务员片段阅读强化题带答案相关文章:

1.浙江公务员片段阅读训练题带答案

2.四川招警考试片段阅读强化题带答案

3.片段阅读精选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4.贵州公务员片段阅读专练题带答案

5.四川招警行测片段阅读强化题含答案

6.安徽公务员片段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