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行测辅导 > 常识判断 > 《公务员行测法律常识预测题及解析(2)》正文

公务员行测法律常识预测题及解析(2)

用考网【常识判断】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7-01-20 12:49:45

  公务员行测法律常识预测题(二)

  1、下列选项中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是:

  A、已满16周岁的李某投毒致人重残

  B、未满14周岁的栗某骗取同学的一部手机

  C、甲公司捏造散布虚假事实导致乙公司破产

  D、警察王某利用职务之便,诱骗某女与之发生性关系

  2、伪证罪是一种很古老的罪名,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下面各项不属于伪证罪的是( )。

  A、案发时王某并不在现场,但是为了报复李某,他声称看到了李某作案

  B、张某作为案件的翻译人,故意将有关证据进行错误翻译,以陷害王某

  C、李某在庭审记录时,为了减轻王某的罪责,故意将王某的供述进行删改

  D、王某慌称不是自己自愿杀人的,而是李某逼着自己杀害被害人的

  3、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下列选项中属于该法新增内容的是( )。

  A、尊重和保障人权

  B、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C、维护社会主义法制

  D、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

  4、段某故意杀人一案,下列哪种人不可以作为其辩护人?( )

  A、段某在检察院担任副检察长的父亲

  B、段某的叔叔,美籍华人

  C、段某在本市人大会任职的朋友余某

  D、段某在工商局担任科长的哥哥

  5、不服地方各级法院第一审未生效判决时,哪类人有权请求检察院提起抗诉?( )

  A、被害人及其近亲属

  B、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

  C、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D、被害人以及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公务员行测法律常识预测题答案

  1、答案: B

  解析: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是不满14周岁的人以及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后果的人。

  2、答案: D

  解析: 伪证罪有着特定的主体,即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员、选项A、B、C均为伪证罪之主体,也符合伪证罪的定义,但是D选项中,王某为犯罪人,不属于伪证罪之主体,因此,不符合伪证罪的定义,所以选择D选项。

  3、答案: A

  解析: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2012年3月14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与修改前相比,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条款从225条增加到290条,分为“总则”“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审判”“执行”“特别程序”以及“附则”。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了总则。法律修改内容还涉及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等,并增加规定特别程序。由此可见该法新增内容为尊重和保障人权,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B

  解析: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2条第2款和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33条规定,外国人不能作为辩护人。段某的叔叔是美国国籍,所以不能作为辩护人。故正确答案为B。

  5、答案: C

  解析:

  《刑事诉讼法》第218条规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故本题选C。

看过“公务员行测法律常识预测题及解析”的人还看了:

1.公务员法律常识题库及解析

2.公务员行测法律常识题及解析

3.公务员行测法律常识试题及解析

4.公务员考试常识预测题及答案

5.公务员行测常识预测题及答案

6.国家公务员常识预测题及解析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