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法律常识题及答案解析
用考网【常识判断】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7-01-20 12:40:06
法律常识判断模块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考生想要取得高分试题练习必不可少,以下就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国家公务员行测法律常识题帮助你练习提分。
国家公务员行测法律常识题(一)
1、转继承适用的范围是( )。
A、遗嘱继承
B、法定继承
C、遗赠抚养协议
D、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2、下列法律格言与其阐释对应准确的是( )。
A、不知自己之权利,即不知法律:权利人享有的权利,是事实问题也是法律问题
B、紧急时无法律:在紧急状态下不存在法律
C、法律不强人所难:只要人能做到的,都是法律所要求的
D、法的发展在于社会本身:法只要以社会为基础,就可以脱离法学而存在
3、下列表达中,正确的是( )。
A、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不适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B、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C、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宣告缓刑
D、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不适用无期徒刑
4、定义:①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合同期满之前依双方协议或一方的意思表示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执行,解除劳动法律关系。②劳动合同的终止:由于劳动合同期限已满,或者双方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已经出现,劳动合同归于消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劳动法律关系就此不再存在。③劳动合同的变更: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因情况变化或者法律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经过协商一致,对原合同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典型例证:(1)王某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和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被公司解聘(2)蔡某与一家广告公司签了三年的工作合同,三年后,蔡某离开了该公司(3)徐某由于工作出色,工作两年后,公司与其改签了合同,把基本工资提高20%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5、中华民族崇尚亲仁善邻,主张和而不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在有关我国外交政策的阐述中,最能体现“黄金法则”的是( )。
A、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B、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D、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公务员行测法律常识题答案
1、答案: D
解析: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有表示放弃继承权,并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其继承遗产的权利转移给他的合法继承人”和第五十三条规定“继承开始后,受赠人表示接受遗赠,并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接受遗赠的权利移转给他的继承人”的规定,说明转继承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相关知识点:
转继承,是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实际接受遗产前死亡,该继承人的合法继承人代其实际接受其有权继承的遗产。
2、答案: A
解析:
A项,“不知自己之权利,即不知法律”强调法律和权利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权利是被法律所规定的,故权利人拥有权利是一个法律问题,另一方面,如果权利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不行使权利,则权利只是纸面上的,是虚幻的,于是,权利人所拥有的权利成为了一个事实问题。因此A项对应准确。B项,“紧急时无法律”强调的是人们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可以不受法律处罚。C项,“法律不强人所难”强调的是,根据法律规定,人对不能预见的事项不承担过错责任。D项,“法的发展在于社会本身”强调的是,法以社会为基础,是社会的产物,但这并非意味着法可以脱离法学而存在。B、C、D项对应均错误,故选A。
3、答案: B
解析: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 D
解析: 典型例证(1)与劳动合同的解除对应。(2)与劳动合同的终止对应。(3)与劳动合同的变更对应。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5、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我国外交政策自建国以来将和平共处作为基本准则,而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申到国家间说的是和平共处,故正确答案为C。
A、B、D项在题中都没有体现。
[公务员行测法律常识题及答案解析]相关的文章
- 上一篇:公务员行测常识试题练习及答案
- 下一篇:公务员行测法律常识模拟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