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带分析》正文

201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带分析

用考网【申论辅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7-03-08 14:12:38

  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主要测试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能力,了解对热点事件对考生的申论考试作答有帮助,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一)

  【热点背景】

  从“人民生活达到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清楚地展现出我们党在小康社会建设问题上的认识脉络。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从侧重强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扩展为当前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在内的整个社会结构体系的发展目标,而且还包括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从而使小康社会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发展阶段。

  党的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

  根据提出的战略规划,从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阶段。从地位和作用上看,它承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战略,是中国社会从小康走向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步,意义重大。

  主席在2016年新年致辞中指出:2016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未来5年我国发展的方向。前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但幸福不会从天降。我们要树立必胜信念、继续埋头苦干,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好局、起好步。

  【标准表述】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根本问题和工作重点在于一方面是全面性,另一方面是完成性。全面性,决定着小康社会是否覆盖全中国,是否涵盖各群体,是否解决好各种关系尤其是人与物的关系;完成性,意味着小康社会的指标是否完成,是否达到要求。

  从全面性这一角度进行剖析,我们应该从内容和范围两个角度去理解全面小康,内容的全面就要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面小康,五个领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经济建设方面的要求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治建设方面的要求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建设方面的要求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建设方面的要求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要求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另一方面,全面还要做到范围的全面。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表现在三个方面: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东中西部之间发展不平衡)以及人群的差距。而全面小康不是部分人的小康而是全国各个地区各个群体都迈入小康社会。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而发达地区则要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

  另外,对于小康社会的认识也需要注意时间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意味着所有小康社会的指标同一天达到,每个地区的具体实际情况不一样,有的指标可能提前实现,有的可能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实现,所以时间上是有先有后的,速度是有快有慢的。尽管有先有后,有快有慢,但是,在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区域、人群间的发展差距会越来越小,按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可以实现。

  201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二)

  【背景链接】

  近日,媒体连续报道了河南一名学生骑电动车不慎撞上了一辆宝马车,因车主不在现场,该学生写了一封道歉信,然后用信包着寒假打工挣来的311元钱卡在车门把手里。车主薛先生发现了道歉信和钱后,被深深打动,通过警方找到了孩子,并资助学生一万元“助学金”。

  【标准表述】

  [参考分析]

  打工孩子“穷有信”,宝马车主“富且仁”,这样的暖心故事,犹如春风拂面,看得人心里暖暖的。在这一个乍暖还寒的冬天,洋溢着一股温暖的热情。

  诚实守信,善良宽容本来就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多了这样的新闻:有车主因为一点小刮擦就大吵大闹,有的甚至大打出手;而有的人撞车撞人后想方设法逃脱责任。正是因为这样,同样是撞车,学生和宝马车主两个人的行为中体现出的品质才显得尤其可贵和感人。

  一个高二的孩子,还未成年,但小小年纪却有责任有担当,不仅仅打工贴补家用,犯错后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相信他长大后也一定会有所作为。而据媒体报道,宝马车主白手起家,勤劳致富后仍不忘记回馈社会,经常资助贫困家庭,他的成功多多少少也跟自身正直、善良与宽容的品质有关。无论是贫穷的高二学生,还是富有的宝马车主,都恰如其分地保留了各自的尊严和高贵,改变了人们心目中对他们的刻板印象。陈奕帆是留守孩子,却依然坚强得像一株挺拔的野草。事业有成的薛战民,商海鏖战没有把他变成铁石心肠。

  新闻中有一个小细节,学生的妈妈知道这件事情后,立刻联系车主,表示要赔偿全部损失,从中不难看出,撞车学生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品质,跟其家庭教育也有很大关系,父母往往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贫穷不是肇事逃逸的理由,做错了事,勇敢承认,并尽可能弥补错误,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宝马车主有理在先,但并没有得理不饶人,反而从致歉信中读到了一个坚强有尊严的灵魂,并愿意为之提供帮助。这是一种情怀,虽然生活富裕了,却没有失掉做人的同情心,没有忘记自己生长的土壤。

  [提出对策]

  在今天这个时代,两者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尤为珍贵。贫而不贱,富而不骄,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我们已经看过太多为富不仁的故事,更有“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荒诞言论。仿佛一个人只要有钱,就可以突破做人的基本底线,这种言论和思潮,拉低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

  随着道德底线的一次次被突破,社会有着被撕裂的危险。明明是违反规则的行为,比如逃票、盗窃,却非有人要寻找贫穷作为借口,为之开脱。然而无论贫富,都不是突破道德底线的借口,都需要遵守规则和做人的基本道德,否则社会就无法运作。

  贫穷和富裕,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两种状态在不同的环境中,通过个人的行为,其实完全可以发生逆转。开宝马的薛先生,通过个人努力走上了人生巅峰。打工的高二学生陈奕帆,凭着高贵的操守,未必明天就不会改变命运。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如同赤子一般的纯真,但在成长的过程中,许多人却慢慢丢失了自己的本心,并将自己的改变归咎于环境。这个新闻却告诉我们,环境并不能真正左右一个人的品质,陈奕帆没有因为贫寒就放弃尊严,薛战民没有因为富裕就失去同情心,环境未能改变两个人的初心。找回最初的自己,我们其实都是一样的人,有着尊严和高贵的灵魂。

  撞宝马道歉的故事彰显的正是诚信无价。有这样一句话:你怎样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怎样对待你。希望每一个善良诚信,有情有义的人,都能够收获温柔与关爱。而这也表现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依然有着无穷无尽的正能量,只不过很多人选择关注阴暗,背对光明。

  这一次事件的热传,不仅让正能量成为真的阳光,更让越来越多的人正面这种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一个孩子尚且懂得的道理,成年人又怎么能够甘居其后呢?

  201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三)

  【背景链接】

  2月10日,郑艺在丽江市旅游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表示,集中整治只是手段,长效的管理才是目的,所以在强化公众的监督的同时要建立健全整治制度,严格追究部门、辖区内出现的问题,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工作人员和经营主体均采用“仅此一次,无下不为例”的整治方式,并按定格上限处罚。

  【标准表述】

  [参考分析]

  自从春节后丽江打人事件纷纷扬扬的时候,丽江当地政府领导干部坐不住了,先是云南省发出狠话,说要“对于造成恶劣影响的购物店,工商、公安甚至纪检部门要去查查。”接着,丽江市专门开了个旅游整顿大会,丽江书记表态要痛下决心,要彻底治理丽江的旅游乱象,这是让人欣慰的。

  但丽江、云南的党政干部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丽江旅游市场存在的欺客宰客行为,不是孤立存在的问题,和近年来云南省旅游市场开发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的眼光有很大的关系。从2015年的国庆假期起就各种事件频出,这说明在治理过程中,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少大局观,那么这样的治理是不可能取得实效的,即使在重压之下,有所好转,但过不多久,一切有肯定会涛声依旧,又恢复老样子。所以,必须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而这就涉及到了干部作风问题。

  无论是否是有发出“背后有人吧”的情况,归根到底一切都是因为旅游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综合监管不到位,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等问题,在这其中,监管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提出对策]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丽江召开千人大会重拳整顿旅游市场,我们看到了整治问题的决心。但不管场面有多么宏大,决心有多么有雄伟,社会公众和媒体关注的是整治的效果。期望各地以丽江旅游市场为借鉴,从强化管理部门和转变干部作风开始,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有效整治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当然,有关部门更要考虑的是,通过旅游的转型升级,通过提质增效来解决当地的旅游乱象,切忌一叶障目,只解决一些表面问题,那是无助于问题彻底解决的。


看过“201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带分析”的人还看了:

1.2017公务员申论热点及分析

2.2017公务员申论热点汇总

3.2017公务员申论热点范文精选

4.201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5.2017年省考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

6.2017年公务员申论预测题及答案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