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国家公考申论经典范文》正文

2017国家公考申论经典范文

用考网【申论辅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7-03-07 12:04:18

  备考国家公务员的考生想要在写作上取得高分,其实很简单,申论经典范文阅读是重点,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为了提供国家公考申论经典范文帮助你提分。

  2017国家公考申论经典范文(一)

  问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人民是改革的有力推动因素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王符的这句话是说,大鹏能够冲天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奔跑之迅速,不是靠一只脚的力量。偌大的中国在进行改革的过程当中必然困难重重,非一蹴之功,而改革若想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就要依全体人民的力量,如此才能使改革中的中国飞得更高、跑得更快。

  人民的力量能够推动改革的车轮,甚至可以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因为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人民群众正是生产的主体。人民群众在物质生产劳动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方式的变化。而社会发展进步又需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已适应新的生产力。这就是人类社会基础而巨大的变革。所以说,民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本力量。

  纵览古今,在重大变革过程中,无不凸显着人的重要作用。

  战国初期,秦国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国。为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国变法图强。从而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备实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这次变法被称为“商鞅变法”,这是对商鞅的智慧推动变法的肯定,也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催生制度变革的有力证明。当然,商鞅变法的成功并非商鞅一人之功,正是因为他深刻的知道,民众对国家改革的推动作用,才会通过城门立柱为信获取民众对改革的信心,为改革造就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如果说,古代的改革活动中人的能动作用是包裹在某种特权身份中的潜藏动力。那么在近代,人民的力量则具有了更加清晰的主体定位。马克思主义认为,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正是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的18个手印,搞起了生产责任制;正是小岗村这18户农民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也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无论是历史还是过去改革的经验,都在揭示这一个道理——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改革与人民息息相关,每一个人都既是改革的受惠者,也是改革的参与者。习在讲话中也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任前路艰险,自一往无前。变革必然会遭遇阻力与风险。但是,有群众这片肥沃的土壤营养,虽有困难,改革的种子也必将破土而出,开花结果。

  2017国家公考申论经典范文(二)

  路在基层

  贫富分化,劳资冲突,腐败蔓延,权利侵蚀,生活重压……我们正进入一个矛盾凸显、问题丛生的风险社会。

  难关在前,挑战在即。在新的执政理念的引领下,在新的政策精神的宣示中,一批批改革志士挺身而出,敢闯敢试,纷纷推出颇具地方特色的改革新政:神木县的全民免费医疗,石排镇的民生福利样本,温岭市的参与式预算试验,巴中市的阳光化政务公开……基层社会的自主创造,给焦虑、躁动中的人们带来了豁然的清新和久违的感奋。

  回望30多年来中国改革的重大突破,几乎都可以看到普通民众大胆前行的足迹,看到基层中坚一路闯关的身影。

  第一波,是中国农民为主体,争取经济自由的创造。实行家庭承包,创办乡镇企业,进城务工经商,发展合作经济,中国农民以全新的姿态登上市场经济的广阔舞台。

  第二波,是地方精英为主导,推进基层政改的试验。“成安乡改”,“步云直选”,“长治现象”,“宿迁新政”,鲜明的英雄色彩,映照着基层政府的自我革命。

  当下的改革第三波,是基层社会为平台,改善社会民生的新政。一些地方政府不等不靠,在社会学者的智力支持和基层民众的热烈响应中,各辟蹊径,风生水起——从“府谷经验”看收入分配。政府积极引导鼓励,老板热情回馈家乡,通过对富的三次分配,投入了“百工矿企业带百村”工程,提升了全县教育、卫生等项公益事业。从“神木现象”看公共服务。12年免费教育,残疾人、孤寡老人免费供养,城乡统筹全民免费医疗,神木县朝着中国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第一县目标迈开了坚实步伐。从“温岭模式”看社会治理。对话型沟通具体问题,决策型协商公共事务,参与式财政预算监督,基层民众拥有了有序参与民主的绿色通道。从“白庙典型”看政务公开。大至公款招待,小至购买纸杯,历历在目,毫无遮掩,最大程度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基层创造,蕴涵着社会前进的标本意义,也见证其敢为人先的分外艰难。难在哪里?一是创新路径的求索,二是配套改革的跟进,三是干部制度的导向,四是利益格局的重构,五是官场文化的转换。单以看似简单的政府“财务公开”而论.“上面来人,你买包烟买瓶酒都写那么细,领导看到能高兴?”“一应开支全晒在网上.以后怎么向上面争取项目?”不少敢于“吃螃蟹”的地方都曾遭遇这样的改革困境。

  基层改革者那种不怕丢“乌纱帽”的胆识智慧,抢抓机遇的风险意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百姓情怀,不甘平庸的事业追求,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敢于献身的政治品质,自是改革不可或缺的精神。立足于基层社会自主创造基础上的制度化、整体化、民主化推进,应是改革不可动摇的取向。

  如何使基层改革葆有正确的方向和鲜活的价值?

  首先.改革当贴近民众需求。要从百姓的情绪、意愿、需求中把握改革的重点,凝聚改革的共识,集聚改革的力量。其次,改革当坚持民众参与。这些年来,政府和资本的创造不少,但是,更有生命力的还是百姓自主的创造和百姓参与的创造。再次.改革当保障民众分享。改革不是形象工程,改革不能一厢情愿,改革不可寻租自肥。借机向社会“甩财政包袱”、推脱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的改革,最终必然得不到群众拥护。神木改革,就是将不断增长的财政用来搬摔压在老百姓头上的“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三座大山,通过二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让老百姓真正从经济快速发展中受益,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真正照耀城乡社会的每一片土地。

  如何为基层改革创造更为适宜的气候和更为宽松的环境?

  我们不能停步于理念的解放和政策的宣示,一味地等待观望,那是改革的不作为。经济发展的转型,利益关系的和谐,社会公正的建设,都容不得我们一再迟滞和拖延。

  我们不应求全责备改革的缺陷和运作的疏漏,因为没有人是按照现成的图纸和成功的经验去探路的。基层工作错综复杂,基层干部劳累艰辛,“不是一种真诚情感所在,不是一种献身精神支撑,谁愿意去背负那份额外的沉重、去承受那些未知的风险呢?”

  我们不必质疑普通百姓主体的素质和参与的能力。温岭当初推行参与式预算时,一些专家反对说老百姓看不懂,没兴趣,是白搞。实际上,主导改革者言:“这个预算开支清单比百姓家里开支列出的账目还要细”,代表和公众不经专门培训就能看懂。“老百姓很有兴趣,还能提出很好的意见。这最复杂的财政预算他们都能参与,其他的事情怎么不可以参与?”

  改革,最可贵的是行动,是实践,是创造。

  改革者,最需要的是鼓呼,是推动,是呵护,是与他们一道前行。

  2017国家公考申论经典范文(三)

  刺猬取暖

  ——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科学宏观调控,弱化政府的微观调控,提升政府的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和精准调控能力。”不言而喻,这一重大决策明确地界定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厘清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欲厘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现援引一个“刺猬法则”,即冬天小刺猬们聚集在一起相互取暖,离得太近背上的刺就会互相扎到对方,离得太远又达不到取暖的效果,所以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边界。从深层次角度思考,该故事就揭示和映射了政府与市场之间也应该有边界。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之美。

  但反观现实中的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众人皆知:政府是一只看得见的“手”,市场是无形的手。二者发挥组合效应也呈现出如下现状:政府自市场化改革以来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GDP的高速发展,人民腰包逐渐鼓起来。但政府在处理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时还出现了监管缺位、错位、越位:体现为类似于政府干预油价定制、出租车改革政策摇摆不定等。同时也凸显了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不够科学,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既不能弥补市场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又伤害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活力,不能实现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作用。

  很显然,政府要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就必须做好管理到位,管理让位。管理到位,就意味着政府要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企业负面清单”和“依法行政清单”等,真正界定清楚政府的权力有哪些、如何依法行政、哪些是必须由政府来管理服务的,例如食品安全、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等。管理让位,强调的是要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法不禁止市场即可为的宽松环境,政府只需要做好服务型工作即可,例如为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提供积极的软硬件治理体系支持等。

  伙伴相依,各司其责。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关系到我国能否快速的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进”,关系到能否抓住“新时期战略发展机遇期”,关系到能否实现“经济稳增长”这一新常态。时下,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断创新政府与市场这套“组合拳”的打法迫在眉睫。


看过“2017国家公考申论经典范文”的人还看了:

1.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经典范文

2.2017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必背的句子

3.2017公务员申论范文

4.2017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

5.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6.2017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范文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