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面试指导 > 《广西公务员面试预测题目及答案》正文

广西公务员面试预测题目及答案

用考网【面试指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7-01-10 17:15:05

  面试在广西公务员考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想要取得面试高分,预测试题模拟练习必不可少,以下就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广西公务员面试预测题目帮助你提分。

  广西公务员面试预测题目(一)

  【背景链接】

  近日,有多名网友先后爆料称河南南阳某公司下发文件,禁止员工购买新款苹果手机,并称“一经发现违规者,直接到公司办理辞职手续”。

  【热点预测】

  针对于河南南阳某公司禁止让员工购买苹果7,一经发现直接辞退。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该公司禁止员工购买苹果7,是为了叫醒员工的爱国之心。美国这个曾被中国人民视为“天堂”的国家不久前在南海问题上深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我们可以理解这个公司出台这项规定的初衷,意在唤起员工的爱国心,提醒国人警钟长鸣、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但将使用苹果手机作为不爱国的表现难免有些欠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不妥之处:

  第一,此举不合法。无论买国货还是买洋货,都属于公民的自由权利,是员工自主消费行为,不可强制,此举太过简单粗暴,有违反《劳动法》之嫌。因为自主消费行为而被解除劳动合同是违反《劳动法》的,用人单位要按照工作年限给予赔偿。否则员工一旦购买iPhone7将遭开除,就是不合法的。

  第二,此举不是真正的爱国。该公司理解的爱国是狭隘意义上的爱国,使用iPhone7不等于不爱国,使用国货也不能等于爱国。如果按照该公司的这个逻辑,那我们就该把电脑、都砸了,因为大多数电脑芯片都是进口的,也应该把车都砸了,因为有很多的美系车。如果该老板真懂得爱国的含义,就应该先学法,也应该尊重每一名员工,更应该提升员工的福利,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当员工爱自己的公司时,才能爱岗敬业,才能更好地爱国。

  第三,此举是一种炒作,目的不纯。该公司为什么要这样做?也许是借机炒作,消费爱国主义而已。这种做法,可称为碰瓷式爱国主义,iPhone7上市与他何干?不喜欢iPhone7自己不买就是了,为啥说出来呢?又为啥逼迫员工也不能买?拿苹果说事,蹭热点、抱大腿,这种碰瓷只是自作聪明。真正有抱负的企业,不会如此使出这样的歪招。

  因此,该公司应该老老实实经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干违法的事,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让员工有尊严,培养企业的企业文化,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这才是真正的爱国,这才是企业真正的经营之道。

  广西公务员面试预测题目(二)

  【热点事件】

  近日,厦门遭遇台风“莫兰蒂”袭击。灾后,厦门上下都投入到重建进程中,媒体也不例外。不想,厦门电视台一女记者因戴墨镜打伞采访救灾志愿者成为“网红”,遭网络曝光后,厦门广电发布了通告,决定对该记者停职,并接受进一步处理。

  【题目预测】

  对于该名记者成为“网红”,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这位女记者“戴着小墨镜,打着小洋伞,扭着小腰挎着包”的形象,与救灾现场太不搭调,与其他参与救灾的群众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女记者戴墨镜打伞采访,显然是没有把采访真正当一回事,不可能深入到灾区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也不可能听到民众的真实心声。她虽然没有故意制造假新闻,但采访到的材料也有可能跑偏了。这样做新闻不是为了广大民众,而只是为了自己应付交差,为了自己拿工资奖金而已。

  事实上,确实一些记者热衷于赶场子、抄材料、拿红包,收贿赂、发有偿新闻。还有的记者不遵守新闻纪律,不注意自己的形象,我行我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点也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位女记者自以为是电视台的记者,高人一等,采访时摆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架势,根本不知道“我是谁”。

  有的记者搞不清做新闻是“为了谁”,为了引发所谓的轰动效应,不断制造夺人眼球的虚假消息。如:近年来报刊上出现的“西瓜注了红药水”“某地发现生蛆橘子”“南方香蕉致癌”等虚假新闻,在全国引起恐慌……在这个物欲至上的时代,一些记者不仅放弃了真实这个新闻的生命,而且还为金钱和名气铤而走险,这超越了人们对记者的最低容忍度,也越出了记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底线。

  记者采写新闻必须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这些年,一些媒体为了争夺受众,扩大发行量和收听收视率,浮于表面,乐此不疲地去猎奇追逐耸人听闻的消息。有的记者在采访时把自己与百姓隔离开来,到农村采访时,甚至还捂着鼻子,戴着口罩,不敢与百姓握手,不敢坐百姓家的板凳。

  所以,记者只有搞清楚新闻宣传“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才能充分发挥“喉舌”功能,才能从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方式和方法,使我们的新闻采访不再成为演戏。

  广西公务员面试预测题目(三)

  【热点追踪】

  这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文艺的发展,也逐步攀上高峰。从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大红大紫,到《甄嬛传》《花千骨》等网络文学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从《两只蝴蝶》《小苹果》等网络歌曲走红,到《五环之歌》通过网络以几何形式传播扩散……网络文艺的发展的确赢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毕竟到目前为止,中国网民的规模达到了6.68亿,居于世界第一位。

  短短十几年的时间,网络文艺以其海量的作品规模、广泛的受众群体、持续的舆论影响,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而这,也成为许多草根阶层的“天堂”,一些文艺青年苦于作品无处发表,投身于网络创作,虽然多数人依然郁郁寡欢,但少数人却脱颖而出;一些音乐人一直找不到好的公司制作专辑,但在网络走红之后,立马就被经纪公司相中……类似的案例,成为网络文艺发展带来的最大佐证。

  【命题预测】

  近年来,网络文艺发展迅速,很多网络文学被改编成网络作品,不少文艺草根阶层通过网络走红,请谈谈对此的看法。

  【参考评析】

  网络文艺的出现,顺应了文艺大众化的趋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创作者”,这样的现实,激活了大众的文艺细胞与潜能;但另一方面,也因为网络文艺门槛低、易发表等特点,导致了网络文艺在数量上很惊人,但质量上却参差不齐的尴尬。不过,任何东西,都会有精华的部分,也会有糟粕的地方。从这来说,无需视网络文艺为洪水猛兽,只需加以引导即可。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这就是最高指南针,“加强正面引导力度”,也就是“去粗取精”的意思。此外,中央政治局也审议通过《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强调了“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从这不难看出,国家对网络文艺的态度,是支持与鼓励的。

  当然,支持与鼓励的另一重意思,则是要提升网络文艺作品的质量。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依靠单个的部门或机构,则很难做到,而要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多措并举:一方面,发表网络作品的平台,要有自己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约束一些超越底线的文艺作品,鼓励一些有创新有思想有灵魂的作品;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可以加大扶持与引导的力度,对于好的作品,要进行表扬对于超越道德与法律底线的作品,应进行封禁。

  我们需要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需要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也更需要发挥网络文艺的活力。举精神旗帜、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网络文艺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唯有坚持“吸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本原则,网络文艺才能像春天里的清风一样,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才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市场上取得突破与成功。更重要的是,网络文艺的长足发展,也是对国家软实力的一种提升,不容小觑。

看过“广西公务员面试预测题目及答案”的人还看了:

1.2017年广西公务员面试预测题目及答案

2.广西公务员面试预测题及答案

3.2017广西省公务员面试预测题及答案

4.2017年广西公务员面试题目及答案

5.2017广西公务员面试题目附答案

6.2017年广西公务员面试题目含答案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