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公务员面试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用考网【面试指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7-01-06 17:03:48
河北公务员考试是现在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全社会的关注焦点,考生如何在面试中取得成功呢?模拟试题练习备考是关键,以下就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河北公务员面试考试模拟题帮助你提分。
河北公务员面试考试模拟题一
【背景材料】
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个月后,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即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享发展的短板和最突出的难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七千余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近六百余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并在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精准扶贫脱贫路线图: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贫困人口,通过发展地方生产使其脱贫。
【模拟题目】
国家审计署在2015年一项跟踪审计中发现,广西省南宁市马山县认定的扶贫对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建档立卡标准,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2454人有车,并且有的不止1辆;43人在县城买了房或者盖了住房,439人是生意场上的老板。审计结果一公布,舆论哗然。对于马山县扶贫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何为精准,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是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马山县的审计结果表明,这不是在扶贫,几乎是在“劫贫济富”,完全脱离了精准扶贫的理念。我们究竟该如何践行精准扶贫的理念。
精准扶贫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干部的责任作为。要摸到基层最真实的情况,派出最得力的干部,制定最科学的扶贫规划,这些工作,离不开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离不开上下协作的体制机制,离不开监管部门的全程介入,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同理心责任心,任何环节上的差池,都会导致工作失之千里。像马山县这样,主观故意的弄虚作假,且牵扯面广、人员众多,背后亦少不了党委政府的为官不为或肆意纵容,少不了相关部门的和经手干部的严重失职渎职。可以说,当违法违纪演变成“法不责众”,仅靠追究几个“风口浪尖”上的干部是无法根除的,“假扶贫”“扶假贫”的温床会一直存在。
作为地方党委政府,要把关前置,确定扶贫对象要审核,不能简单由部门或乡镇说了算,要切实查证核实扶贫对象是否是真贫困,将确定的扶贫对象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扶贫资金发放要审计,不能把钱发了就了事,要对每一笔款项进行追踪,杜绝冒领、作假等现象出现;干部作为要监督,不能任由不称职、不清廉的干部胡作非为,要通过严格执纪监督、考核问责,鞭策党员干部用心做事、干净做事。
河北公务员面试考试模拟题二
【试题模拟】
近年来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有村民反映说大学生经验不足,还有的大学生也说自己觉得不适应,不好开展工作,说说你的看法。
【试题分析】
此题是社会热点类的综合分析类试题,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考生要注意到题目中涉及了两个主体,村民和大学生村官。面对他们的反映,考生应该针对不同主体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解题思路】
首先,谈一下大学生当村官的意义;其次,就题目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最后,对大学生当村官这一政策进行展望。
【参考答案】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出台的一个导向性政策,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的一个双赢战略。作为年轻的大学生村官,虽然在工作中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经验不足、准备不够、农业知识欠缺等原因,大学生村官工作还是存在着很多缺点与不足,对于这点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善:
首先,从社会的角度说,要给大学生村官一个宽松的氛围。要理性、客观地看待大学生村官,不能盲目夸大,也不能轻视他们的能力。现在社会上都在宣传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的好处,但很少有去关注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如落差、工作不顺心、难寻突破口等。
其次,就大学生村官自身而言,要加强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对农村工作实际和工作方法的了解与掌握。扎根基层、奋斗一线,这不仅仅是口号,更需要行动。因此,要把村官工作做好,一定不能急躁,要在逐步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同时,循序渐进,从细微处着手。一是要调整心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让自己在农村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二是应从“五多”入手,即多转、多干、多商量、多学习、多总结。三是应该对大学生村官加强农业知识、农业技能方面的培训,让大学生村官更快、更好、更扎实地投入到农村工作中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要想成才,就需要到艰难困苦中去磨炼。真正深入到农村,才能真正了解农村的“苦”。也只有了解农村的“苦”,吃得了这“苦”,才能学会把平淡的工作生活转化为创业激情。农村发展任重而道远,大学生村官脚下的路充满希望,也布满荆棘,所有的大学生村官们只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
【深度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社会热点的看法。能否正确认识和判断这一现象,进行理智、全面的原因分析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是这类题型考查的重点。考生解答此类题型心中要有个清晰的“三段论”架构,在此基础上发挥创新,就能使答案既完整又不限于套路。
河北公务员面试考试模拟题三
【热点概述】
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的13个巡视点中,12个巡视点即广西、西藏、上海、青海、河北、陕西、黑龙江、四川、江苏等9个省区市,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中科院、一汽,均晒出了巡视问题账单。其中,广西、四川、江苏、河北官场“圈子文化”突出。如四川,被指出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江苏,一些领导干部与老板之间形成固定的圈子,用以进行封闭式权钱交易;河北,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并与企业老板结成利益纽带。
【参考解析】
“圈子”即人脉,“圈子文化”自古以来一直存在,因为人不可能脱离圈子而独立存在。如今“圈子文化”变了味,滋生出官商勾结、权权交易、拉帮结派、山头主义等多种不良现象。正如,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了班子不如进圈子,进了圈子等于进了班子。”可见“圈子文化”正扰乱正常组织秩序,成为一种毒瘤。
“圈子文化”本是江湖帮派文化的产物,其本性是:利益共同体。因此,一些党员干部致力于寻求圈子庇护的安全感及谋私的超能力,甚至不惜违反规矩、纪律,失底线、踩红线,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危害。究其原因,一方面,圈子利益凌驾于组织利益之上,一些腐败官员为了圈子成员的利益,公然违法犯罪。同时,圈子也凌驾于组织纪律之上,直接损害了组织及社会的运转规则,让圈子关系扭曲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圈子中无正确的是非观念,没有正当的法纪约束,看事情不是实事求是,而是讲宗派、看亲疏,这种权力非制度化运行方式,极易造成政治生态恶化,不利于政治体制的良性运行。
所以,官场中的“圈子文化”必须及时整治,一方面,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要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不仅要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要肩负起廉政为民的重托;另一方面,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让“圈子文化”不再扭曲官场的政治生态。特别是要尽快完善党员干部责任考核制度。党员干部责任考核机制的制定要更明确、选人用人的程序要更加公开透明,以便随时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检查,打破“圈子文化”的利益链条,让扭曲的“圈子文化”没有滋生的土壤。
看过“河北公务员面试考试模拟题及答案”的人还看了:
[河北公务员面试考试模拟题及答案]相关的文章
【面试指导】图文推荐
- 上一篇:天津公务员面试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下一篇:山西公务员面试考试模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