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宁夏省公务员面试预测题及答案
用考网【面试指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7-01-03 16:54:31
公务员面试是宁夏省公务员考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想要在面试中拿到高分,预测试题练习是不可或缺的备考方法之一,以下就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2017宁夏省公务员面试预测题帮助你提分。
2017宁夏省公务员面试预测题一
【背景衔接】
在四川绵阳市,过马路时习惯闯红灯的市民今后要小心了:近日,该市交警部门在城区多个路口启用行人闯红灯自动识别抓拍系统,对行人闯红灯行为进行现场录像取证。同一人在同一路口闯红灯超过3次,系统会长期播放抓拍视频;超过20次,则可能在绵阳城区多个路口的系统屏幕上同时曝光。
绵阳市交警支队交通设施规划管理大队负责人董波介绍,行人闯红灯自动识别抓拍系统由绵阳市公安交警部门与本地相关机构自主研发,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对行人不按交通信号灯通行等行为,可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模拟题目】
近日,四川绵阳出新规,行人闯红灯达20次,其照片将进行全市曝光,对此项政策,你是如何看待的?
【参考答案】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拥有私家车,这样使我们的交通管理问题日益凸显,由于人们的规则意识缺失,道路交通安全已经是所有人都不可回避的问题了。日前四川绵阳的新规正是针对交通事故频发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出台极大的威慑了一些不愿意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之前,我们国家一直缺乏对闯红灯行为的规范和处罚,这一规定也是弥补了之前的缺失,有利于肃清交通道路当中的不良风气。
当然,敢于闯红灯的人,心中对信号灯已经缺乏一定的敬畏,恐怕不是高科技的抓拍就能治理。一个敢在同一路口闯20次红灯的人,还会怕全市曝光吗?治理乱闯红灯,关键还是要靠交警部门严格现场执法。一方面,对执法管理部门来说,法无授权不能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行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有细化的惩罚,其中并没有对闯红灯者进行曝光的条款。另一方面,当地交警出台某些措施,应该做好事先的宣传解释工作,这样,即可以提高知晓度,取得市民理解支持;又可以征集公众意见建议,加以修正完善。再一方面,多次闯红灯的行人交通文明安全意识淡化,对其抓拍曝光可能会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不过,当行人意识到错误并且遵守道路通行规则后,就不应再滚动播出其相关视频和照片。曝光应以教育惩戒为目的,要拿捏尺度,避免使当事人的隐私和人格尊严受到侵害。
2017宁夏省公务员面试预测题二
【预测试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给了人们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媒介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市场开始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进行公关,网络上的信息大都带有明确的商业目的,对此你怎么看?
【答题思路】
随着我国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6亿,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网络了解国家、社会、民生等方面的信息,网络新媒体如网页、论坛、微博、微信等不断兴起壮大,相比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不由单一机构主导,而是具有个体性和自发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开放性强,具有动态交互性。以上特点使以往对传统媒体机构监管以控制舆情的方法对网络新媒体几乎失效。为引导舆论导向,近年来出现了网络公关,并有不断壮大之势。
网络公关的主体可能是企业或者个人,企业雇佣水军主要是为其新产品造势,以达到推广产品、增加销量的目的;或是以打压对手目的,例如通过夸大对手产品缺陷以误导消费者;或是危机公关,如自身产品被曝光存在缺陷,通过水军可在舆论上进行弥补。个人使用水军,多为名人制造话题,并利用网络水军推波助澜,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或者名人被爆出丑闻,通过水军进行危机公关,以减少负面新闻给其带来的经济损失。
网络公关表现得无序和混乱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网络环境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大部分网民缺乏明确的价值导向和辨别真伪的能力,容易被表象蒙蔽和受到舆论的引导。随着我国网络环境以及群众思想的成熟,人民对各种事件将形成自己观点,不再容易受到舆论的影响,届时网络公关也将慢慢走向成熟。
2017宁夏省公务员面试预测题三
【热点预测】
日前,有关部门联合举行“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对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并采取其他信用惩戒措施,包括禁止“老赖”乘坐飞机、列车软卧,限制他们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等。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目前,在我国,诚信建设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就是:陌生人社会已经形成,市场交易和守信成本过高,“老实人”吃亏的现象屡见不鲜。扶老者被讹,助人者被骗,守法企业成了一些人爱捏的软柿子,老实排队的经济适用房申购者望眼欲穿……曾几何时,老实人、诚信者在社会上几乎成了“傻”的代名词。在此前的一项网络调查中,面对“您是否因为坚持诚信吃过亏”这个问题,选择“有过”的受访者高达88.4%。
这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诚信者没有得到应有尊重和鼓励,更有甚者还要付出沉重代价。相比之下,失信无需成本,失信者反而可以“食信而肥”。诚信者吃亏,失信者得利,这种强烈的反差,直接冲击的是价值底线,导致是非标准的颠倒。
经验和教训告诉人们,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唤起内心的道德,让诚信成为一种有感召力的价值观;又需要借助外在的制度环境,形成守信用、讲诚信的社会风气。
近年来,国家层面的道德模范评选,各地对“最美人物”的褒扬,“信义兄弟”“油条哥”等诚信标杆脱颖而出,已经在不断传播诚信的正能量。很多党员干部以身示范,用自身行动做标杆,影响周围的普通人诚实守信。
加强诚信建设,关键在于制度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要构建守信激励机制,加强对守信主体的奖励和激励。这些顶层设计,彰显了“用制度为守信者撑腰”的制度导向,将为诚信中国建设带来新的正能量。一些城市已经出台“好人法”为扶老者免除后顾之忧;税务总局将对纳税信用进行评级,让诚信纳税人上“光荣榜”,可享受相关优惠待遇;不少地方纷纷建立守信企业“红名单”“红榜”,加大扶持和优惠力度,让守信企业“有肉吃”。
信用建设最重要的是要靠法律保障。要通过健全法律和法规,完善信用信息系统,把违法违规、不守诚信的个人或企业列入“黑名单”,限制他们的经济活动和高消费行为,让其为失信付出代价,这就是扬善惩恶的作用。这对失信者是教育和制裁,对公民和其他经济组织也是一种警示和监督。
国以诚立心,人以诚立身。现在,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认识到,诚信是每个人不能缺少的另一张“身份证”。知易行难,建设诚信的社会,需要公民的思想自觉,更需要制度力量的激励和护航。只有内外兼修,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守信用”的好风尚。
看过“2017宁夏省公务员面试预测题及答案”的人还看了:
【面试指导】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