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面试指导 > 《2017面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正文

2017面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用考网【面试指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6-12-29 13:53:26

  面试工作是公开招录公务员的关键环节,而试题练习是考生取高分的关键,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2017公务员面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公务员面试题一

  【热点背景】

  在经历了十几天的网络补课以后,晨曦(化名)忍不住伸了一个懒腰说:“终于解放了!”几个小时前她还端坐在家中的电脑前,头戴耳麦低头做着物理笔记,屏幕那头在线老师在手写板上讲解物理力学大题的解题步骤,密密麻麻的红色板书几乎占满了整个屏幕。

  【命题预测】

  在教育部严查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大背景下,面对面辅导现象得到遏制,但不少在职教师在课余时间却借助“线上辅导”继续有偿授课,一度引发网络热议。对此现象,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教师有偿补课问题可以说是教育领域一直存在的弊病,出现线上辅导的新形式,不过是场所的一种转移,变得更加隐蔽,但其不当牟利的性质丝毫没有改变,应当继续劝阻和制止。

  首先,有偿补课不仅增加学生负担,还增加家长教育压力。正是在这种考量下,教育部才大力实施禁补令,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学生压力。可是随着禁补令的实施,现实市场上的有偿补课已经得到了遏制,但是却在网络上泛滥成灾,而对于网络有偿补课行为,并没有监管到位。

  其次,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倚重是前所未有,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也是不惜千金。可以说是,及时老师不主动开班授课,有需求的家长和学生也会要求老师辅导。

  再次,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培训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相比公立学校所给的薪资,有偿补习班开出的报酬往往是数倍之高。有这种利益洼地的存在,身为知识资源的拥有者,老师这个群体无疑会受到极大的利益诱惑。

  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可能认为有偿补课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是他们没有看到,根本问题在于,学校教育作为民生领域最重要的福利,决不应当等同于一般的市场交易行为。公立学校和义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用国家资源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免费教育,以此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保证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质。

  因此,一方面,实现网上网下一盘棋,同步治理,协调推进,形成整治有偿补课的合力。唯有监管升级,才能有效遏制有偿补课在网络蔓延。另一方面,国家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公办教师特别是贫困地区教师的福利待遇,对冲市场洼地效应,减少教师利益驱动。

  2017公务员面试题二

  【热点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概念愈来愈普及,各种各样的网络产品诸如网络送餐“饿了吗”、网约出租车“滴滴”等平台都已经渐渐普及。与此同时,一种新兴的、与众不同的网络文化也在随之兴起——直播平台。

  【评析】

  谈及网络直播,大多数人可能第一反应会和“低俗”、“无底线”这些词联系在一起,不能对于直播平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直播平台也只是给民众提供各种类别的网络内容,其本质和电视台或是广播是没有差别的,都是能够给民众平时的精神生活带来满足的工具。

  那么为什么本质上一样的两种平台,会出现完全不一样的民众评价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直播平台“误入歧途”的原因:

  第一方面,利益驱使所致,当前平台主播的盈利模式主要来自于直播间观众赠送的礼物,主播的直播内容越吸引观众,就有越多的观众送礼。这种模式使得很多主播为了博得观众的视线,选择了很多低俗的直播方式:直播吃饭、直播唱歌还可以接受,像直播打架、直播偷窥、直播盗窃等形式也频频出现。主播利用本身观众的好奇心理,营造出一种“无聊经济”,从而获取高额收益;

  第二方面,直播平台本身对于主播无门槛要求。现在的人想要成为主播,只要一张身份证、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就可以开始直播,对直播内容和主播本身的资质完全没有要求。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前直播的优势就在于亲民和大众化。但是,完全毫无门槛的设置,无疑纵容了需要不良直播内容在网络传播,恶化了直播环境。

  第三方面,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的整治手段。由于网络直播实在近几年新兴的产业,有关部门在如何有效管理上经验不足。网络平台直播众多,平台繁多,要想24小时监管到位几乎就是不可能的。同时,法律的之后也使得在依法监管上举步维艰。

  直播本身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要让其能发挥阳光、健康向上的作用,还需要从监管上入手:

  第一,提升主播门槛,任何的个人想要成为主播,都要直播平台对其资质和直播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其整个直播环境健康;

  第二,设置主播和平台连带处罚机制。主播传播违规内容被合适之后,不单主播本人要受到处罚,其背后的直播平台更要承担连带责任,通过制度倒逼平台行驶监督责任;

  第三,要及时出台相关法律,对直播的门槛、直播内容的鉴定以及违规的处罚办法有具体的规定,让对于违规的处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017公务员面试题三

  【热点概述】

  一条“个税改革重磅,年收入12万元以上被称为高收入群体,要加税”的消息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引起热议。源头是是国务院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发挥收入调节功能,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新华社出面辟谣:“这一观点是误读,纯属谣言,12万元不是划分高低收入人群的界限。”

  【面试命题预测】

  国务院《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发挥收入调节功能,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然而互联网上“年收入十二万以上的所谓‘高收入者’将要成为下一步个税改革中被重点调节的对象,简单说就是加税”等议论甚嚣尘上,你怎么看?

  【解析】

  本是优化税收调节收入职能的惠民之策,却在网络舆论场中成为引起众声喧哗的争议之举,高收入被替换为了年薪12万以上,税收调节被替换为了加税,反映了当前在网络舆论中培育公共理性的重要性。

  国家健全包括个人所得税在内的税收体系,以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发挥收入调节功能,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值得点赞。然而一条对政策误读的的消息却引爆网络舆论场,这不仅体现公众表达权的真实进步,更揭示我国网络舆论空间公共理性的欠缺。首先,在公民纳税人权利意识觉醒背景下,个税改革由于其涉及纳税人之间税收负担的合理分配而引万众瞩目,在改革具体操作环节未明确的背景下,众多网民通过网络舆论倾吐自己的利益诉求,切实展示了我国公民表达权的进步。其次,网民利用网络媒体这个“麦克风”充分表达虽是情理之中,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缺乏公共理性的舆论中由于信息的失真、对象的错位而造成表达的失效。我国网络舆论发展方兴未艾,但缺乏“审慎表达、充分质证、有效反馈”的公共理性,因此源头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才会不经核实将高收入者替换为年薪12万以上,将税收调节替换为加税,一场“没有敌人的战争”就此开打。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我们应坚持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改革路径应,对现行11项分类所得中的劳动所得进行适当归并为综合所得,逐步建立“基本扣除+专项扣除”的税前扣除制度,包括子女教育、职业教育、首套住宅按揭贷款利息等逐渐被纳入专项扣除项目。另一方面要对网络舆论的参与主体——媒体和网民加强公众理性的培育。对媒体,进一步细化信息发布和传播的制度规范、操作指南,完善对敏感信息的政策指引;对网民,进一步严格落实《文明上网公约》和有序表达倡导,拓宽合理诉求的制度化表达渠道。

看过“2017面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了:

1.2017公务员面试试题及答案

2.2017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3.2017公务员面试真题及答案

4.2017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5.2017公务员面试预测题及参考答案

6.2017公务员面试题库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