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面试指导 > 《广西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正文

广西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用考网【面试指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6-12-28 11:28:01

  面试是一种人才测评技术,在很早以前就被用来作为公务员人员甄选的方式,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广西公务员面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广西公务员面试题一

  【热点概述】

  到浙江舟山考察调研,在同舟山定海区新建社区村民座谈时,群众纷纷给村干部带领大家致富点赞。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习这简单的一句话,再次传递百姓“口碑”是评判干部的真正标准,是检验干部好坏的“试金石”,可以说,百姓的“口碑”决定着领导干部的政绩。

  【题目预测】

  近日,说:“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 针对这句话你怎么看?

  【解析】

  在基层考察调研时着力强调“群众说了算”的干部评价标准,对于地方各级干部来说,这是一种形势倒逼,更是一种明确信号。把群众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百姓心为心,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正做到为官有为,实干有为。

  以百姓“口碑”评定干部,有其必然性。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然要以“公仆”的姿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党员干部的“服务质量”如何,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以百姓“口碑”评定干部,有其必要性。没有监督的权力,最易产生权力任性与权力腐败,百姓作为对领导干部最直接的监督力量,能够清晰、明确地看到他们为百姓做了哪些事儿,哪些是实干的,哪些是“面子”上的。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领导干部怎么样,百姓可谓一目了然。在百姓“雪亮”的目光监督下,首先是你想任性也无路为之,更何况是百姓口碑不过关,必然会“前途未卜”。

  多听群众意见,做“沟通型”干部。

  “沟通型”干部能够及时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急难盼怨问题,立足本职岗位积极谋划,站在群众立场分析解决问题。“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干部联系群众紧不紧,是检验干部对群众感情的试金石。干部要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努力地使我们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利益,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的民生难题。

  多让群众参与,做“阳光型”干部。

  我国已经进入利益主体多元化时代,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开始成为全社会一种新的公共需求。领导干部走访调研,主动倾听民声是一方面,同时也要加强制度建设,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多让群众参与其中,汲取群众智慧,以公开透明赢得群众信任,打造“阳光型”干部。通过创新基层民主方式,发挥民间组织作用,建立阳光政务平台征集网民意见等方式,扩大公民参与、畅通表达渠道。

  多看群众评判,做“狮子型”干部。

  所谓“狮子型”干部,就是要像狮子那样充满智慧、驾驭全局,像狮子那样团队作战、集体出力,像狮子那样敢于碰硬、勇往直前。老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哪个干部干得好,哪个干部有魄力,群众心里有杆秤。多让群众评判,就是要多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展示工作亮点,面对干得好、能力强、作风实的“狮子型”干部,群众自然会给出高分,而面对工作无所作为,不求上进的慵懒散干部,群众只会给予差评。

  以百姓“口碑”评定干部,需制度保障。

  要用好百姓“口碑”这块试金石,需要制度保障,确保百姓在评判领导干部时具有发言权。要建立百姓评价机制,从制度上规定百姓“口碑”的分量,在干部考核任免时,要多听听百姓的声音,看看百姓的评价,百姓评价不好的干部就不应考虑;要建立“下岗”机制,百姓口碑不好的领导干部,就应下岗。干部好不好,百姓说了算,百姓“口碑”好,干部才是真的好。如此,才是让更多为民办事的官员服务大众。

  广西公务员面试题二

  【热点概述】

  11月12日广东卫视《你会怎么做》把焦点聚集在“邻里关系”这一话题上。中国人有句俗话叫“远亲不如近邻”,如今很多人却觉得邻里关系在逐渐变得冷漠,本期《你会怎么做》设置了三个不同的场景,试图打破这种冷漠。当邻居来敲门寻求帮助,你会怎么做?

  【预测题目】

  目前,很多社区中居民关系冷漠,邻里之间互相不认识,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是现在邻里之间关系冷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从居民、社区、社会三方面去解决这个问题。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是因为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居民没有闲暇的时间做这方面的沟通和交流,甚至有很多居民认为日常生活里有同学、同事、好友,没有跟邻居交往的必要,由于邻里之间相互不了解,在交往的过程中,还可能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其次,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讲,社会风气不正,人与人之间不信任,出现了很多熟人反目成仇的案例,而媒体也对这样的问题没有正确地进行报道或引导,导致居民从心里本能地排斥这种交往;最后,作为居民生活的主要载体,我国社区处在起步阶段,工作任务相对比较重,这就使得社区得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基础建设上,忽略了人文建设。

  时代在变化,我们永远回不到传统的邻里关系,我们既要看到邻里关系日渐疏远的现实,也要看到城市化、现代化为构建新型邻里关系提供的内在动力与客观需求,比如买房子时楼道、小区绿地等就是公共生活的空间,是公共的财产,每一个业主都是公共财产的所有者,物业管理是大家享受的有偿服务;再如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左邻右舍用的是同一根电缆电线、同一个暖气管道,邻里间成了新的共同体的成员,这就意味着要构建新型的邻里关系。

  为了更好地营造邻里关系,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应加大思想宣传,多宣传邻里互相的重要性,以及社区中邻里互相帮助的事迹,树立居民正确的思想,鼓励社区居民自治;第二,定期地组织社区活动,比如健身活动、兴趣爱好活动等等,除此之外,也可以由社区牵头,根据居民的情况,结成一帮一对子;第三,社区应该建立论坛、QQ群,及时发现社区居民的诉求和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广西公务员面试题三

  【热点背景】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因为发现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然而,屠呦呦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无博士学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历史条件所致,但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因此,社会大众纷纷议论这位“三无”科学家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模拟试题】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世界影响力最大的科学奖项——诺贝尔奖,却是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不仅给推动了世界医学界的进步和发展,也通过青蒿素的研发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但是,由于她特殊的背景身份也引起大众的关注,其中也暴露出我国在科技管理、院士制度、以及科技工作制度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之所产生这样的尴尬局面,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科研项目政出多门、申请程序过于复杂繁琐、评估考核过于频繁,导致科研人员把大量精力耗费在申请项目、应付检查上。考评机制上过分量化,许多单位还把论文与奖金、晋升等挂钩,致使科研人员很难专心研究。

  另一方面,我国院士制度在考核、评定等诸多方面存在漏洞。各高校校长和行政官员每年都争先恐后评选院士,有些人虽涉嫌学术造假而屡遭检举却依然稳坐院士的宝座,这就阻碍了那些真正有实力的研究人员当选。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屠呦呦”式的尴尬境地,更应多措并举:其一,中科院等部门加强自律,遏制腐败和不正之风,严格遵守院士章程和程序进行评选,在必要时也需要纪检部门的介入和监督;其二,完善院士选拔、考评、管理机制,切断院士评选背后的利益链条,回归求真务实的研究本质,将院士头衔还原为一种科学荣誉。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是必要的手段,这也关乎中国在世界上的科研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因此,需要通过科研体制的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的活力,让未来的“屠呦呦们”没有遗憾,让那些真正有贡献的科研人员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和尊重。

看过“广西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了:

1.2017广西公务员面试题目及答案

2.2017甘肃公务员面试题目及答案

3.2017新疆公务员面试题目及答案

4.2016广西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5.2015年广西公务员面试技巧:四大交流原则

6.2017广西公务员申论模拟题及答案

7.广东省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