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面试指导 > 《2017河南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正文

2017河南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用考网【面试指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6-12-20 10:41:12

  考生通过笔试、面试等严格程序选拔国家公务员,是全面建立国家公务员考录制度、切实提高公务员素质、建立廉洁高效公务员队伍的重要举措,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2017河南公务员面试模拟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河南公务员面试模拟题一

  【热点背景】

  近日,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使得国务院对校园暴力事件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着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预测题目】

  校园暴力频发,引发关注,对于校园暴力事件,你有什么解决建议?

  【解读】

  校园与暴力本不该发生任何“瓜葛”,但现实令人忧伤。暴力却总是以猝不及防的姿态在各地校园轮番上演。对于校园暴力,其不仅影响到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更在很大程度上给同龄者形成了恶性示范。站在国家未来发展的高度,直接以指令的形式要求相关方面在制止校园暴力上多措并举、有的放矢,这决策中体现出来的领导智慧,既体现了国务院对校园暴力的零容忍态度,也从另外的角度反证了遏制校园暴力需多方联动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出现校园暴力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孩子在进入校园之前,受到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品性已经基本确定。经常参加打架斗殴的孩子,其家庭素质往往较低。一些做家长的人经常脏话连篇,甚至拳脚相加。这都会助长孩子品性中的暴力倾向。第二,现代都市生活的诱惑太多,孩子们的心智还不成熟,面对那些诱惑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如若孩子过度泡网吧、玩游戏等行为不能被及时制止,一些暴力性很强的电脑游戏,孩子们玩得多了,便会模糊游戏与现实之间的区别,他们身上的暴力倾向越来越强。第三,学校疏于管理,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行为,问题家庭的孩子通常有很强的不安全感。在家里,他们找不到慰藉,当一些同学往往由于相同或相似的原因,成绩较差,被学校、老师以及成绩优良的学生所排斥;为了抱团取暖,他们聚在一起,久而久之便形成事实上的小团伙。出于扭曲的荣耻观,以及错误的面子思想,他们会很讲哥们儿义气或姐们儿义气,加之懵懂无知,法治观念淡薄,他们为了小团伙很容易跨过红线,走上暴力违法甚至犯罪的道路。

  解决此类问题,应多措并举,第一,进一步加强全社会的“扫黄打非”,尽量减少对青少年的污染。校园是社会的缩影,校园暴力的滋生受着社会“炫暴”的影响,就如同社会的“炫富”摧生校园内的金钱崇拜一样。有关媒体应通过正面宣传做好引导,塑造社会和谐的大环境,带动校园小环境的净化。第二,改善家庭教育。古话说“养不教父之过。”重视改变“父之过”,使青少年在家庭里不受暴力文化的毒害,也是避免成为“恶之花”的重要一环。第三,学校更要加强教育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大力提高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建立健全校园暴力事件定性和责任追究常态机制,加大对青少年行为矫正的执行力度。社会、家庭与学校三方共同努力,打个漂亮的组合拳,当可有效地遏止连续不断出现的校园暴力。

  另外,对别人施暴,是法律所不容的。不过,对未成年人,是网开一面的。现行法律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这样的规定,自然有保护未成年人的积极作用。

  杜绝校园暴力,已经不能再等了。但愿各级部门都能够在的指令下,行动起来形成一股合力,为和谐校园的打造、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尽自己应该尽到的责任。如不这样,我们要面对的未来便可能是一个糟糕的世界。

  2017河南公务员面试模拟题二

  【热点背景】

  4月10日,央视播出“揭秘银行卡盗刷黑色产业链”调查报道,曝光目前银行卡盗刷已经形成一个规模庞大、分工明确的地下产业链,不法分子通过改装POS机、发钓鱼链接及黑客WIFI盗取银行卡信息,将信息批量卖出,通过木马程序拦截银行卡验证码。

  央视调查报道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广泛热议,许多群众表示,自己或身边人就曾遭遇银行卡被盗刷。有过银行卡盗刷经历的群众纷纷称去立案也是相互扯皮,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种案件。在银行卡被盗刷后来回奔走于银行、公安局、第三方支付等各机构,不仅耗时长,维权成本也高。

  不少群众呼吁,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今天,不能一味地追求便捷而勿视安全性,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个人信息安全不能因为网络便捷而丢失,要遏制信息盗窃,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防范银行卡盗刷。

  【预测题目】

  近日,有媒体曝光了一条盗取银行卡的黑色产业链,互联网下的个人信息安全话题再一次摆在公众面前,对于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会计考试刚报名,卖“答案”的就来联系;孩子刚出生,卖奶粉的就发来信息;新房尚未交付,就有搞装潢的来电……而现在又曝出银行卡还在手上,卡中钱款却莫名被盗刷的黑色产业链,这不禁让我们惊讶于对方“神通广大”,不得不面对隐私泄露泛滥的尴尬现实。可以说,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已是互联网时代的民生刚需。

  放眼全国,《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显示,去年因个人信息泄露等原因,遭受经济损失1000元以上的,就有大约4500万网民。不仅如此,个人信息被盗还会带来无穷麻烦和心理阴影。比如陕西一名男子,因遭人冒用身份,“被吸毒”长达10年,出行住店处处受限;再如,济南20多万条婴幼儿信息被泄,地址精确到小区门牌号,让家长“一想到黑手可能伸向孩子就不寒而栗”。

  是谁让我们“裸奔”在商家与不法分子的视野里,让我们的个人信息暴露在他人手中?从源头来看,一方面是由于许多手机APP未经授权采集用户信息,有些经营机构罔顾法律买卖用户数据,而且新型的犯罪技术手段层出不穷,我们的信息技术防范手段明显滞后;

  另一方面,更为可怕的是“内鬼”,在过去的新闻报道中,犯罪嫌疑人往往都有电信公司人员,也有快递公司、银行、医院、学校、工商局的工作人员,这些行业的工作人员是作为专业机构应该有更高的保密义务,却往往监守自盗,让人们对于个人信息的安全感大幅度降低。

  信息安全问题所涉之广、黑色产业链条之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莫让信息安全成空谈。事实上,我国也在积极迎接这场挑战。从顶层设计看,中央在2014年就成立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个人数据保护,严厉打击非法泄露和出卖个人数据行为”亦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从法治层面讲,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已经入刑,相关部委也出台了不少保护政策与法规,司法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可以说,个人信息的“安全堡垒”,正在逐步加固。

  当然,这种“加固”还需要提速增效。这就包括,加快相关法律条例的研究跟进、系统配套,加强相关部门的“握指成拳”协调共治,进一步明确运营商、银行、电商等的权责,提高对信息泄密者的处罚成本,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展开依法维权。可以说,今天,要解决好个人信息的安全漏洞,已非简单“打补丁”就能堵上,亟需系统整顿、源头治理。

  2017河南公务员面试模拟题三

  【热点背景】

  2016年,演员傅艺伟吸毒事件上了各版面头条。傅艺伟凭借《封神榜》中的苏妲己一角被观众熟知。对于此次吸毒事件,有网友大呼可惜,“这么优秀的演员太可惜了!我还挺喜欢她的”、“希望你可以珍爱自己,一生的路,还很长”、“女神,你怎么沦落至此”;也有人对身为资深演员的她感到失望,“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妲己’”、“干嘛吸毒,真是没想到”。

  其实这已经不是明星第一次吸毒了,此前柯震东、李代沫、尹相杰等等,都因为吸毒被抓,可是在媒体曝光的前提下,依然有吸毒事件发生。涉毒艺人也成“过街老鼠人人打”,其事业一度陷入低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建议,明星涉毒涉黄要有相应更细致的制裁措施,也就是禁演,但并不能对一些犯过错的明星“一棍子打死”,如果他们知错,应给一次机会。

  【命题预测】

  近日,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副主任兰卫红在接受中新网视频访谈时表示,作为青少年的偶像,明星在禁毒示范上要有更大的社会责任。但对于涉毒艺人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接受完惩罚,就可以回归社会。对于国家禁毒办主张的:涉毒艺人接受完惩罚就可以回归社会,你怎么看?

  【解析】

  国家禁毒办针对涉毒艺人“接受惩罚后可回归社会”的主张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是禁毒办鼓励明星远离毒品的一种有益尝试。

  当前,新闻媒体的平台不断曝光一些明星吸毒案件,诸如柯震东、李代沫、尹相杰以及傅艺伟等著名演员。这些知名演员因为沾染毒品而沦陷,其中有人涉嫌吸毒受到治安处罚,也有人涉嫌容忍他人吸毒受到刑事调查。于情于理,对于公众人物,确实应该给予严厉的处罚,应该采取禁演的制裁措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不让其复出重新踏入娱乐圈,那么他们的事业再难达第二春,人生毁于一旦,不胜嘘唏。这样反而会促使涉毒艺人再次因为外界压力而陷入恶性循环,达不到教化的作用。所以,国家禁毒办所提的涉毒艺人接受完惩罚就可以回归社会的主张,确有其必要性。

  一方面,体现了禁毒办的教育和禁毒理念。对于涉毒艺人的严厉惩罚仅仅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于让涉毒者自身意识到毒品的危害性,让他们自觉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另一方面,这一主张可以给涉毒艺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对于已经接受过处罚、戒毒成功的艺人,社会也不能因为有过过错而一棍子打死。如能以正面形象重返荧屏,也会再次起到一个教育的作用,进而达到禁毒的最终目的。

  当然,难免会有个别人员自律性比较差,重蹈覆辙。所以禁毒办需带头进一步强化管理:首先,要有更为细致严谨的制裁措施和戒毒机制。一定要确保涉毒者真正意识到自身过错,且能彻底戒掉毒品方可返回社会。其次,继续建立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充分利用舆论媒体和公众的力量,严格监管涉毒艺人,一旦重返社会后仍然存在吸毒行为,要给予更为严厉的惩处,进而起到约束作用。再次,利用明星效应,探索建立戒毒的新举措。鼓励涉毒艺人借“过来人”身份现身说法,劝导吸毒人员克服困难,摆脱毒瘾,协助其早日重返社会。最后,整个社会也应该充分发挥好舆论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毒品的危害性,让社会中的每一份子积极抵制毒品。

看过“2017河南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的人还看了:

1.2017公务员面试预测题及参考答案

2.2017公务员面试题库 公务员面试满分演讲稿

3.2017公务员面试热点及答题思路

4.2017河南公务员面试真题及参考解析

5.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练习题及答案

6.公务员面试热点模拟题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