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考试历史国情知识习题答案解析
用考网【历史国情】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08-29 11:37:44
历史国情是公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考点之一,为帮助大家复习备考,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公选考试历史国情知识习题解析,供各位考生练习。
公选考试历史国情知识习题:
1.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在( )召开。
A.北京、上海 B.上海、嘉兴 C.广州、北京 D.重庆、天津
2.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B.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体制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批判对象是( )。
A.彭德怀 B.刘少奇 C.刘伯承 D.邓小平
4.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春天”指的是( )。
A.文革结束 B.粉碎四人帮
C.改革开放 D.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
5.先秦两汉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通过人物描写来反映历史面貌的是( )。
A.《史记》 B.《战国策》 C.《论语》 D.《左传》
公选考试历史国情知识习题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召开。而后,因有法国搜查人员介入、逮捕,会议被迫终止,转至嘉兴南湖一艘船(红船)上进行,最终圆满落幕。故本题选B。
2.【答案】D。
解析: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本题选D。
3.【答案】D。
解析:1975年1月,邓小平重掌大权之后,对文化大革命发动以来造成的各种问题进行调查解决。他提出“三项指示为纲”,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的战略地位,力图将全国的政治经济生活重新纳回到正常轨道中来。他的做法引起了毛泽东的不满,同年11月1日四人帮向毛泽东反映邓小平妄图“翻案”,这最终促使毛泽东作出决定:反击邓小平。1975年11月3日,毛主席批复了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反映党委书记迟群、副书记谢静宜存在种种问题的信,指出“清华大学所涉及的问题不是孤立的,是当前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以此为标志,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开始。故本题选D。
4.【答案】C。
解析:“春天”指的是改革开放的开始,表示新的时代的到来。“春天”是一年之始,给人以希望,喻指改革开放的希望。故本题选C。
5.【答案】A。
解析:《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世家”“列传”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故本题选A。
公选考试历史国情知识习题答案解析相关文章:
【历史国情】图文推荐
- 上一篇:公选考试历史国情知识习题及答案
- 下一篇:公选考试历史国情知识习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