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中考文言文专项阅读题及答案
用考网【阅读理解】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11-17 14:02:47
文言文阅读是益阳中考语文中的难点题型,在备考阶段积累基础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是考生备考的重点,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益阳中考文言文专项阅读题及答案,供考生阅读练习。
益阳中考文言文专项阅读原文
叙小修诗
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存者仅此耳,余惧其复逸也,故刻之。弟少也慧,十岁余即著《黄山》、《雪》二赋,几五千言,虽不大佳,然视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无以异也。然弟自厌薄之,弃去。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①以豪杰自命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而不可与一日居也泛舟西陵走马塞上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可喜也。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愁极则吟,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且《离骚》一经,忿怼之极,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穷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焉? (选自《袁宏道集笺校》)
[注释]①的然:鲜明的。
益阳中考文言文专项阅读题目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视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 视:看
B.既长,胆量愈廓 廓:广大,开阔
C.文欲准于秦、汉 准:遵循,遵照
D.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 恨:遗憾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予则极喜其疵处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B.不效颦于汉、魏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C.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D.予读而悲之 不知东方之既白
19.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调为弟弟小修的诗作序,指出小修诗作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出并阐述自己“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创作主张。
B.第二段以今之诗文不传与民间歌谣可以流传的判断,大胆批判近代蹈袭的习气,末段以《离骚》为例,连用反问,证明情至之语的重要。
C.作者认为秦汉文、盛唐诗之所以了不起,就在于他们对前人的超越,而小修诗“多本色独造语”的瑕疵之处恰恰就是一种创作上的亮点。
D.作者认为坎坷的经历造就了小修与众不同的性格才情,他把贫病无奈的苦楚抒发于诗,这些诗是真情流露,虽然不雅,却可以流传于世。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的然以豪杰自命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而不可与一日居也泛舟西陵走马塞上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3分)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
(2)(4分)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
益阳中考文言文专项阅读答案
17. A(视:比较)
18. C(C介词,把;A连词,却∕连词,就;B介词,向∕介词,到;D代词,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9. D(选项中的“虽然不雅”,文中没有提到)
20. 的然以豪杰自命/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而不可与一日居也/泛舟西陵/走马塞上/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断错一处扣0.5分)
21.(1)因此可贵,原本不能用好坏来评定啊。
(“所以”“可以”各1分,通顺1分,共3分。)
(2)可是有人还是把太过直露作为他诗文的毛病,竟不知感情跟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文字随着情感的产生而产生,只担心文字不能表达出感情,哪里有什么直露呢?
(“或者”“病”“曾”“何露之有”各1分,共4分。)
益阳中考文言文专项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 上一篇:益阳中考文言文精选例题及答案
- 下一篇:海口中考语文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