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学历类 > 中考 > 中考语文 > 基础知识 > 《吉林中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正文

吉林中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用考网【基础知识】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10-26 17:15:39

  提高语文古诗鉴赏能力,是备考吉林中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考生练习古诗鉴赏技巧,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吉林中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供各位考生练习。

  吉林中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一)

  军城早秋①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从军行(其七)

  王昌龄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注】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严武镇守剑南,率兵西征。此诗作于同吐蕃交战之时。

  (1)请赏析“朔云边月满西山”中“满”字的妙处。(4分)

  (2)这两首诗结句都写到“马”,试分析其不同意蕴。(4分)

  吉林中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答案

  (1)(4分)

  “满”字写出边关初秋之夜,阴云冷月笼罩整个山野的沉重压抑之景,渲染了战前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紧张气氛。(4分,情境描述和表达效果各占2分)

  (2)(4分)

  第一首诗以马代指敌兵,不让匹马回还即杀尽敌兵之意,表现了主将刚毅的气魄和必胜的信心;第二首以马代指骑兵,指在深山中转瞬即逝而空留马蹄声,表现了玉门关地势的险峻(委婉体现骑兵的豪迈之情)。(4分,每条2分)

  吉林中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二)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①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②渐相亲。

  【注释】①边锋,指边境的烽火。②烟火,指山村人家茅舍上升起的袅袅炊烟。

  14.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 诗。(1分)

  15.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从听觉形象写起,勾勒出一幅寂静荒凉的山村远景。

  B.颔联营造了幽深险僻的意境,体现了贾岛诗歌的风格。

  C.颈联转写夜景,以点燃的熊熊烽火表明这一地区不平安。

  D.尾联借描写山村人家的桑柘树和袅袅轻烟含蓄表达自己的感受。

  16.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心理变化的过程。(4分)

  吉林中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答案

  14.(1分)羁旅

  15.(3分)C

  16.(4分)秋天的傍晚,夕阳下沉,诗人路过一座山村,看到人烟寂寥,听见山涧流水潺潺以及怪禽凄厉的鸣叫,萧疏荒凉的环境让诗人内心惶恐不安。终于,通报平安的烽火点燃,隐隐约约间诗人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战火中的阒静、安谧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转为欢心喜悦。

吉林中考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吉林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带答案

2.吉林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带答案

3.吉林中考文言文阅读专练题含答案

4.吉林中考完形填空阅读习题附答案解析

5.吉林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6.湖南中考诗歌鉴赏训练题带答案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