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学历类 > 中考 > 中考语文 > 基础知识 > 《“海派”中考语文阅读题解读和应对》正文

“海派”中考语文阅读题解读和应对

用考网【基础知识】 编辑:未知 发布时间:2015-05-13 09:04:59

  中国书画界发展史上流派纷呈,其中最著名的就有以吴昌硕、任伯年为代表的“海派”之说。隔行隔山不隔理,近几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的命题也被称为“海派”特色命题。

“海派”中考语文阅读题解读和应对

  “海派”命题有七个不变

  上海中考语文卷命题被称为“海派”命题,是有其道理的,试卷做到了七个不变:1.海派命题风格不变;2.试卷结构不变,还是三大板块;3.题量分值不变;4.大作文类型不变;5.基本题型不变,还是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题四种;6.选文体不变;7.核心考点不变。初三的同学了解“海派”命题的精髓,可以在备考过程中,少走或不走弯路,因为它是考纲和考试手册的缩微本,也可凭此一斑,窥见2014年中考语文卷的全豹,因为中考语文命题的原则是:“稳定为主,注重整体,注重渐变,以人为本。”既然如此,应对近年来的中考语文卷阅读的“全牛”进行解剖,力求明年考生游刃有余,获取佳绩。

  剖解命题的“渐变点”

  何为“渐变”,就是“微调”,以人为本,不让学生感到命题变化过大而不适应。2013年试卷渐变在何处:文言文阅读的第7,8题,这几道题的“变”是如何渐进的,先看文言文,前几年的第7题,考量的是一首或诗或词或曲的词语的解释,如“王孙”有同学望文生义解释为公子哥儿、贵族子弟,答案为诗人自己或王维,因为他们忽视了注解,后来此题渐变为:内容的把握2012年和2013年的诗歌作者所言的情,虽然不难,但你不是全面理解诗歌的话也会“阴沟里翻船”,2013年的第8题只是诗歌的量变,由一首变为两首,但没有牵涉到质变,《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写的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晴方好”“雨亦奇”;《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写的,诗歌描绘了早春所见西湖明媚的风光,只要平时对两首诗的内容了解,一比对就可发现。不雷同的是作者的观察点,立足点,因此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答案为C。根据语文的命题的原则“稳定为主”,2014年的第8题的比较理解一定会保持,这样可以扩大同学的阅读量,思维量。那么,同学在复习诗词曲时,理理哪些是写景的,哪些作者是抒发报国志,是如何抒发,乡情是如何展现的……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