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学历类 > 高考 > 各科备考 > 高考语文备考 > 《江西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正文

江西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用考网【高考语文备考】 编辑:思晴 发布时间:2017-02-21 10:21:28

  考生复习语文一定要选择好方法,做模拟试卷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分享江西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江西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文化与“被碎片化” 刘阳

  美国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曾大声疾呼要对电视保持警惕,倘若他看到今天的媒体变迁状况,或许会将矛头调转,指向比电视更小的屏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而他所担忧的过分依赖技术来追求最高效率对文化积淀的侵蚀,用于阐释眼下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会更恰如其分。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智能手机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消费文化的主要载体,我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微博,在生活节奏极快的现代社会,已成为人们在无数个碎片化的闲暇时间里获取信息和表达自我最便捷的方式。正是在微博热的“点化”下,一系列以“微”著称的文化消费形式应运而生——字数不超过140字的微小说、对话不超过140字的微访谈、时间不超过300秒的微电影……在拥有无限空间和容量的数字化世界里,它们如无数个碎片向我们袭来,充塞着所有时间。   “微博了一年,没怎么看电视,把放那儿的时间变成了刷屏,觉得时间被浪费,其实是换了个地方挥霍而已。”电影导演何平在自己微博上抒发的这番感慨,或许正好说出了我们面对“微”文化时隐约的焦虑。   1971年,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对现代人的注意力匮乏症做出了最好的诊断: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信息的聚敛必然意味着注意力匮乏。在海量的“微”文化产品面前,人们的种种欲罢不能,恰好印证了这个观点——在适应了140个字的阅读之后,许多人很难再捡起一部几百页的书本;在习惯了不超过几百秒的电影之后,要在影院里看一场两三个小时的电影会变得如坐针毡。当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被多如牛毛的“微”文化产品肢解时,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欣赏一场演出,甚至直面内心的冥想与沉思,都变成了奢侈的事。   “微”文化产品的另一个副作用是逻辑思维的“被碎片化”导致的思维能力弱化。虽然文化产品的思想文化含量并非取决于其规模或篇幅的大小,但以“微”文化产品如此“迷你”的体量,要承载起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却几乎是不可能的。当我们陶醉于它带来的短暂快感时,很难再就某一人、某一事进行一探到底的研究和追问。于是,完整的、有纵深感的知识体系也就难以形成,系统的、层层递进的逻辑思维也便搁于浅滩。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来说,这样的文化产品即使再多,也只是如细沙堆积。而探求与追问精神的缺失,则会最终将我们引入迷失自我的无限苍茫。   上世纪早期,英国文学家奥尔德斯·赫胥黎在其著作《重访美丽新世界》里,对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而感到忧心忡忡——真理淹没于无聊烦琐的世事,人们毁于他们热爱的东西。这则来自上个世纪的箴言,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用“微”文化消费代替“无所事事”固然是种进步,但如果它变成阻碍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桎梏,则应引起我们的反思。从“没有时间”到“更没有时间”,从“碎片化”到“被碎片化”,这是一个颇有些尴尬的冷笑话。

  (选自2012年04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本文所说的“‘微’文化”的一项是( )(3分) A.字数较少的文字作品,如字数不超过140字的微博、字数不超过140字的微小说等。 B.时间较短的音像作品,如时间不超过300秒的微电影、手机电话中的音乐彩铃等。 C.篇幅较短的宣传作品,如墙上只有24字的宣传标语、电视中插播的商品宣传广告等。 D.字数较少的新闻作品,如对话不超过140字的微访谈、手机信息中的新闻短讯等。 2.关于“被碎片化”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现代社会,因“‘微’文化”的产生和流行导致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原本连续

  的大块的时间被肢解成无数个碎片。 B.“微”文化产品越来越多,人们的注意力也被肢解为碎片,都没有耐心读书,甚至没有耐心去冥想与沉思。 C.“微”文化产品使人的逻辑思维“被碎片化”,从而导致思维能力弱化,很难再就

  某一人、某一事进行彻底的研究和追问。 D.在“微”文化产品流行的时代,如果把“被碎片化”内容都拼接起来,那么就可以形成完整的、有纵深感的知识体系。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尼尔·波兹曼大声疾呼要对电视保持警惕,是因为他担心电视技术的发展会对人类

  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的影响。 B.电影导演何平认为玩微博比看电视更浪费时间,他的感慨其实也代表了许多人面对

  “微”文化时的焦虑。 C.赫伯特·西蒙认为,现代人的注意力之所以匮乏,是因为现代社会信息量非常大,人们不得不时时接收信息。 D.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人们会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这正是奥尔德斯·赫胥黎感道忧心忡忡的原因

  江西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戣(kuí),字君严,擢进士第。郑滑卢群辟为判官,群卒,摄总留务。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入为侍御史,累擢谏议大夫。中人刘希光受赇二十万缗,抵死,吐突承璀坐厚善,逐为淮南监军。太子舍人李涉知帝意,投匦上言承璀有功不可弃。戣得副章,不肯受,面质让之。涉更因左右以闻,戣劾奏涉结近幸,营罔上听。有诏斥涉峡州司马,宦宠侧目,人为危之,戣自以适所志,轩轩甚得。

  俄兼太子侍读,改给事中。江西观察使李少和坐赃,狱寝不下;博陵崔易简杀从父兄,鞫状具。京兆尹左右之,翻其情。戣慷慨论正,贬少和,杀易简,夺尹三月俸。再迁尚书左丞。信州刺史李位好黄老道,数祠祷,部将韦岳告位集方士图不轨,监军高重谦上急变,捕位劾禁中。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付有司。”诏还御史台。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

  会岭南节度使崔咏死,帝谓裴度曰:“尝论罢蚶菜者,谁欤?今安在?是可往,为朕求之。”度以戣对,即拜岭南节度使。既至,免属州逋负十八万缗、米八万斛、黄金税岁八百两。先是,属刺史俸率三万,又不时给,皆取部中自衣食。戣乃倍其俸,约不得为贪暴,稍以法绳之。

  穆宗立,以吏部侍郎召,改右散骑常侍,还为左丞,以老自乞。雅善韩愈,愈嗟叹,即上疏言:“《礼》:大夫七十致仕。今戣据礼求退,陛下若不听许,亦无伤义,而有贪贤之美。”不报。以礼部尚书致仕,岁致羊酒如汉征士礼。卒,年七十三。赠兵部尚书,谥曰贞。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蚶菜:即蚶子,肉味鲜美,是沿海各地普遍食用的海产品。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B.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C.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D.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唐朝时以进士和

  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B.“黄老”,指黄帝和老子,道家以黄、老为始祖,故称道家为黄老。黄老之术始于

  战国,盛于西汉,至东汉末年逐渐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道教形成影响很大,故

  道教也称“黄老道”。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也叫致事、致政、休致。据封建礼法,大夫七十

  岁而主动上书要求致仕,皇帝则加以挽留,从而形成一种融洽的君臣关系。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有“美谥”“平谥”“恶谥”之

  分。孔戣谥曰“贞”,属于平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戣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众人惧怕监军杨志谦,孔戣邀请他到府中,实现了有效管制;在刘希光受贿案件中,他坚定不移地履行谏议大夫的职责,使相关人员受到惩处。

  B.孔戣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他慷慨论证,使很多经久不决的案件得到正确处置,

  如因贪赃获罪的江西观察使李少和被贬,杀从兄的崔易简被诛杀,操纵案情的京兆

  尹被罚俸,诬告上司的韦岳被诛杀等。

  C.孔戣才智过人,推行高薪养廉。被授予岭南节度使后,他先免除属州以前拖欠的数

  以万计的赋税,然后,若违反则绳之以法。

  D.孔戣进退有度,举动符合礼法。穆宗继位后,他被召回朝廷并屡次升迁;后因为年

  龄大而要求告老还乡,韩愈非常惋惜,向皇帝上书为他求情,助他实现愿望。

  7.翻译文中语句(10分)

  (1)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戣乃倍其俸,约不得为贪暴,稍以法绳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踏莎行·春暮

  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注】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封莱国公,谥忠愍。菱花:指镜子。

  8.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道:“忠愍诗思凄婉。”试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

  自己临危受任的军事背景和政治背景。

  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君

  子与一般人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善于利用各种客观条件罢了。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

  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试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江西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死 鸟

  冯骥才

  天津卫的人好戏谑,故而人多有外号。凡有外号,必有一个好笑的故事,比方贺道台这个各色的雅号——死鸟。

  贺道台相貌普通,但真人不露相,他的能耐有两样,一是伺候头儿,一是伺候鸟。

  伺候上司的事是挺特别的一功。整天跟在上司的屁股后边,跟慢跟紧全都不成。而且光是赛条小狗那样跟在后边也不成。还得善于察言观色,摸透上司脾气,知道嘛时候该说嘛,嘛时候不该说嘛;挨训时俯首贴耳,挨骂时点头称是。你要是耐不住性子,皱眉撇嘴,露出烦恼,那就官儿不是愈做愈大,而是愈做愈小——就这种不是人干的事,贺道台却得心应手,做得从容自然。人说,贺道台这些能耐都出自他的天性,说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一条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来,对么?

  伺候鸟的事也是另外一功。别以为把鸟关在笼子里,放点米,给点虫,再加点水,就能又蹦又跳。一种鸟有一种鸟的习惯,差一点就闭眼戗毛,耷拉翅膀;一只鸟有一只鸟的性子,不依着它就不唱不叫,动也不动,活的赛死的差不多。人说贺道台上辈子准是鸟儿。他对鸟儿们的事全懂,无论嘛鸟,经他那双手一摆弄,毛儿鲜亮,活蹦乱跳,嗓子个个赛得过在天福茶园里那个唱落子的一毛旦。

  过年立夏转天,在常关做事的一位林先生,带给他一只八哥。这八哥个大肚圆,腿粗爪硬,通身乌黑,嘴儿金黄;叫起来,站在大街上也听得清清楚楚。贺道台心里欢喜说:“公鸡的嗓门也没它大。”林先生笑道:“就是学人说话还差点。它总不好好学。怎么教也不会,可有时不留神的话,却给他学去了。不过,到您手里一调理,保准有出息。”贺道台也笑了。说道:“过三个月,我叫它能说快板书。”

  然而,这八哥好比烈马,贺道台用尽法子,它也学不会。贺道台骂它一句:“笨鸟。”第二天它却叫了一天“笨鸟”。叫它停嘴,它偏不停。前院后院都听得清清楚楚。贺道台用罩子把笼子严严实实罩了多半天,它才不叫。到了傍晚,太太怕把它闷死,叫丫鬟把罩子摘去,它一露面,竟对太太说:“太太起痱子了吧?”把太太吓了一跳。再一想,这不是前几天老爷对她说的话吗,不留神竟给它学去了。逗得太太格格地笑半天。待贺道台回来,对老爷说了。没等她去叫八哥再说一遍,八哥自己又说:“太太起痱子了吧!”

  太太说:“没想到这坏东西竟这么聪明。”

  自此,贺道台分外仔细照料它。日子一长,它倒是学会了几句什么“给大人请安”“请您坐上座”“您走好了”之类的话,只是不好好说。可是,它抽冷子蹦出几句老爷太太平时说的“起痱子”那类的话,反倒把客人逗得大笑,直笑得前仰后合。

  知府大人说:“贺大人,从它身上就知道您有多聪明了。”

  贺道台得意这鸟,更得意自己。这话就暂且按下不提。

  九月初九那天,津门百姓照例都去登阁,俗称九九登高。这天直隶总督裕禄也来到了玉皇阁,兴致非常好一口气直爬到顶上的清虚阁。随同来的文武官员全都跑前跑后,贺道台自然也在其中。他指着三岔河口上的往来帆影,说些提兴致的话,直叫裕禄大人心头赛开了花。从阁上下来,贺道台便说,自己的家就在不远,希望大人赏脸,到他家去坐坐。裕大人平日决不肯屈尊到属下家中作客。但今日兴致高,竟答应了。官员跟随左右,骑龙驾虎一般去了。

  贺道台的八哥笼子就挂在客厅窗前,裕大人一进门,它就叫:“给大人请安。”声音嘹亮,一直送进裕禄的耳朵里。

  裕大人愈发兴高采烈,说道:“这东西竟然比人还灵。”

  贺道台应声便说:“还不是因为大人来了。平时怎么叫它说,它也不肯说。”

  待端茶上来,八哥忽又叫道:“这茶是明前茶。”裕大人一怔,扭头对那笼子里的八哥说:“这是你的错了。现在什么时候了,哪还有明前茶?”上司打趣,下司拾笑。笑声贯满客厅,并一齐讪笑八哥是个傻瓜。

  贺道台说:“大人真是一句切中了要害。其实这话并不是我教的,这东西总是时不时蹦出来一句,不知哪来的话。”知府笑道:“还不是平日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想必贺大人总喝好茶,它把茶名全记住了!”

  裕禄笑道:“有什么好茶,也请裕禄我尝尝。”

  大家又笑起来。但八哥听到了“裕禄”两字,忽然翅膀一抖,跟着全身黑毛全竖了起来,好赛发怒,声音又高又亮地叫道:“裕禄那王八蛋!”满厅的人全怔往。其实这一句众人全听到了,就在惊呆的一刻,这八哥又说一遍:“裕禄那王八蛋!”说得又清楚又干脆。裕禄忽地手一甩,把桌上的茶碗全抽在地上,怒喝一声:“太放肆了!”贺道台慌忙趴在地上,声音抖得快听不见:“这不是我教给它的——”话到这里,不觉卡住了。他想到,八哥的这句话,正是他每每在裕禄那里受了窝囊气后回来说的。怎么偏偏给它记住了?这不是要他的命吗?他浑身全是凉气。

  等他明白过来,裕禄和众官员已经离去。只他一个人还趴在客厅地上,他突然跳起来,朝那八哥冲去,一边吼着:“你毁了我!我撕了你,你这死鸟!”

  他两手抓着笼子一扯,用力太大,笼子扯散,鸟飞出来,一把没有抓住。这八哥穿窗飞出,落在树上。居然把贺道台刚刚说的这话学会了,朝他叫道:“死鸟!”

  贺道台叫仆人们用杆子打,用砖头砍,爬上树抓,八哥在树顶上来回蹦了一会儿,还不住地叫:“死鸟!死鸟!死鸟!”最后才挥翅飞去,很快就无影无踪了。

  自此,就得了“死鸟”的外号。而且人们传这外号的时候,还总附带着这个故事。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贺道台是一个擅长伺候上司的官员,这个长处源于他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和顺毛

  驴的好脾气。

  B.作者有意赋予了贺道台擅长伺候上司和鸟儿的本领,以此来突出并赞誉他的“绝

  活”,为后面情节展开做铺垫。

  C.作者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八哥咒骂裕禄这一情节,目的在于从侧面表现贺道台对裕

  禄的憎恶,增强小说的批判性。

  D.结尾处八哥飞上树顶却未马上逃走,而是大叫了几声“死鸟”才挥翅飞去这一情

  节的安排,使小说更具讽刺效果。

  E.本文大量运用天津方言及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带有“三言两拍”笔意,具有古

  典传奇色彩,富有话本文学旨趣。

  文中八哥冒出“裕禄那王八蛋”这句惊人之语,虽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为什

  么?请提炼概括三处情节加以佐证并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文本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以“死鸟”为题,试结合文本探究作者的用意。(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钵了却谁的浮生

  闫荣霞

  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会做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音乐、会演戏……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鲁迅、郭沫若也以得他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歌就是诗了,他的诗又怎能不好:“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连他给友人夏丏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行的:“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为题小梅花屋图》)

  可是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完全置之度外了。叶圣陶谈弘一晚年书法:“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就像一道虹敛去七彩,白气藏身天地间,非为字变,实则人变。当了和尚,字也有了一颗为僧为佛的心,自然是“刊落锋颖,一味恬静”。

  就如他这个人。初始华丽,剃须裹腰在舞台上扮茶花女,如今却是面容清癯,眉目疏淡,一个过午不食、行脚度世的老和尚。就像烟花“啪”地炸开,整个天地都为之增了色彩。眼看着亮了,更亮了,大了,更大了,圆了,又更圆,然后暗了,又更暗……整个人生就这样由绚丽归于平淡。

  环顾当年,人们对大才子李叔同出家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师的弟子、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则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而弘一法师,就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的说法,切合实际,振聋发聩,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出家因由的所有推测之说。

  庄子讲天地有大道,却是一定要做到“无己”,成为“至人”,才能得之。世事不再关注,生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不是挂在心尖上的事,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

  可是,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

  他用刳骨剔肉的痛苦,置换了真正的自由。一切他都舍得,只为追求心中那一点萤火。

  我们对于追求自由的人一向是敬仰的。自身是燕雀,怎不羡鸿鹄?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赵朴初评他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罢了。所以他出家也不是为当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更不为能和虚云、太虚、印光并称“民国四大高僧”。弃家毁业不为此,大彻大悟不消说。那些虚名,他是不要的。真实的他,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1942年10月13日 ,弘一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三天后,沐浴更衣,安详圆寂。“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他的粗钵里盛满自由。

  【注】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在他艺术发展如日中天时,他毅然摒弃了世俗,中年出家后成为南山律宗一代祖师,被誉为“民国四大高僧”。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一钵了却谁的浮生”这个题目新颖别致,一方面与李叔同的身份、性格紧密相连,

  另一方面也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作用。

  B.作者将弘一人生的转变比作烟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前半生的绚丽与后半生的平

  淡,以二者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其人生轨迹转变的深深的忧伤。

  C.“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一句,以高傲的张爱玲的谦卑,

  体现出了李叔同的大家风范。

  D.弘一在写下“悲欣交集”四字后圆寂,表明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既有喜的一面,也有

  悲的一面,是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

  E.全文不仅在写李叔同的才华——天才般的才华,更在写他坚定舍弃,对真正自由的

  追求。在当今物质至上、利益为先的商品时代,李叔同的这种追求,是照鉴我们灵

  魂的一面镜子。

  从文章内容看,弘一进入佛门前后的人生轨迹有哪些不同?世人对他是如何评价

  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文中直接引用了李叔同作的《送别》和他的诗,又大量地引用了名家的言论,

  请简要分析这些引用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可谓是传奇般的天才,在艺术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毅然

  ,皈依佛门,以一钵了却浮生。你如何理解他的人生抉择?请结合文本谈

  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感兴趣:

1.2017江西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2.2016年江西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及答案

3.2016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4.2017江西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2)

5.2016江西高考语文试卷答案(2)

6.2017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带答案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