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考古诗鉴赏专练题及答案
用考网【高考语文备考】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11-11 16:36:03
古诗鉴赏是陕西高考语文试题中难度较高的题型,需要考生在备考阶段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练习,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陕西高考古诗鉴赏专练题,供考生备考练习。
陕西高考古诗鉴赏专练题(一)
秣陵①
屈大均②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③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注】①秣陵:今南京市,秦朝称为秣陵。②屈大均: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③牛首,又名牛头山,在南京市南,双峰东西对峙,状如皇宫前两旁的阙楼,又称天阙。龙岗:指钟山。相传诸葛亮曾论南京的地形说:"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真帝王之宅。"(见《六朝事迹》)
(1)全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 从全诗结构看,尾联起什么作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陕西高考古诗鉴赏专练题答案
(1)运用了对比、用典的手法。(2分)首联极写南京地势形胜,是得天独厚的帝王兴业之都: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幅凋残破败气象,物去人非,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一扬一抑,形成强烈反差。(1分)诗歌用到了 “乌衣巷”“《玉树后庭花》”等典故,抒写了人事凋零之感。(1分)(如答互文,“六朝” “万井”互文或借古讽今,得1分)
(2)①从全诗结构看,尾联是对前面六句的概括和升华,具有卒章显志的作用。(2分。如答“点明主旨” “深化中心”等得1分)
②抒发了对明朝灭亡的感慨以及明亡原因的思考。(2分)
陕西高考古诗鉴赏专练题(二)
水调歌头定王台①
南宋 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o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③,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②楚望:唐宋 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③陵阙:皇 帝的陵墓。
(1)结合全词,分析“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两句的作用。(4分)
(2)词的下阕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赏析。(4分)
陕西高考古诗鉴赏专练题答案
(1)①结构:承上启下,收束了上片的怀古,引出下片的伤今。②内容:指出从来繁华难
久,盛衰无常,定王台的变迁就是历史的见证;由此联想到人世沧桑、朝代兴废,触发了反
观现实的深沉思绪。(4分。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2)①借景抒情。开头三句写登台望远,但见老树枯枝在秋风中瑟缩,浩浩大江默默向东
流淌。借苍凉冷落的深秋景色,渲染出定王台的残破衰败,抒发对南宋王朝满目疮痍、国
势日颓的感慨。②直抒胸臆。“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抒发有心报国、无路请缨以
致老大无成、徒然白首之悲。③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徒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写萧
瑟的秋风和昏暗的落日,营造了寂静悲凉的气氛,增添了词人的无限忧愁,表达了深沉的
亡国破家之痛。(4分。每条2分,答出两条即可)
陕西高考古诗鉴赏专练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陕西高考古诗鉴赏专练题及答案]相关的文章
【高考语文备考】图文推荐
- 上一篇:陕西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 下一篇:陕西高文古诗鉴赏练习试题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