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学历类 > 高考 > 各科备考 > 高考语文备考 > 《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带答案》正文

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带答案

用考网【高考语文备考】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11-05 15:24:39

  文言文阅读是上海高考语文考试中考生容易失分的题型,因此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每位考生来说十分重要,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题,欢迎大家阅读练习。

  上海高考文言文精选阅读原文

  臣近闻澧[lǐ]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其知州冯载,本是武人,不识事体(道理),便为祥瑞,以媚朝廷。

  臣谓前世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晏然,万物得所。方今西羌叛逆,未平之患在前;北虏骄悖(傲慢悖逆。),藏伏(解释:潜伏,隐藏)之祸在后。一患未灭,一患已萌。加以西则泸戎,南则湖岭,凡与四夷连接,无一处无事。而内则百姓困弊(【引证解释】困顿疲惫。),盗贼纵横(.肆意横行,无所顾忌。)。昨京西陕西出兵八九千人,捕数百之盗,不能一时翦灭(消灭),仅能溃散,然却于别处结集。今张海虽死,而达州军贼已近百人,又杀使臣,其势不小。兴州又奏八九十人。州县皇皇,何以存济?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骚动的样子),万物失所( 谓无存身之地。),实未见太平之象。

  臣又思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则亦有深意。盖其文止曰“太平之道”者,其意可推也。夫自古帝王,致太平皆自有道。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则危乱。臣视方今,但见其失,未见其得也。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若以前贼张海等稍衰,便谓后贼不足忧;以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见北虏未来,便谓必无事;见西贼通使,便谓可罢兵。指望太平,渐生安逸,则此瑞木乃误事之妖木耳。

  臣见今年曾进芝草者,今又进瑞木。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其所进瑞木,伏乞(向尊者恳求。伏,敬词)更不宣示臣寮。仍乞速诏天下州军,告以兴兵累年,四海困弊,方当责己忧劳之际,凡有奇禽异兽草木之类,并不得进献。所以彰示圣德,感励臣民。

  上海高考文言文精选阅读题目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便为祥瑞,以媚朝廷 媚:讨好

  B.须是四海晏然,万物得所 晏:强盛

  C.致太平皆自有道 致:达到

  D.所以彰示圣德,感励臣民 励:劝勉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 今张海虽死,而达州军贼已近百人

  B.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 则此瑞木乃误事之妖木耳

  C.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则亦有深意 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则危乱

  D.以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 告以兴兵累年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州县皇皇,何以存济?

  (2)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

  (3)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

  9.作者认为澧州瑞木虚妄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答案

  6. B(晏:平静,安定)

  7. C(A项,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项,副词,修饰判断词“是”,加强肯定语气∕副词,是;C项,连词,连接两个句子或短语,表示前面是条件,后面是结果;D项,介词,因为∕介词,把)

  8.(1)各个州县恐惧不安,靠什么来安顿(措置)这个局面呢?(3分,“皇皇”指心不安。“何以”“存济”各1分)

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带答案相关文章:

1.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及答案

2.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专练题带答案

3.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习题带答案

4.上海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5.上海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