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学历类 > 高考 > 各科备考 > 高考语文备考 > 《湖北高考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正文

湖北高考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

用考网【高考语文备考】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10-28 15:04:11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答好古诗鉴赏题,是湖北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湖北高考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供考生鉴赏练习。

  湖北高考古诗鉴赏习题(一)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注释】①贳:读shì,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⑴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词的上阕“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凉孤寂的

  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苍鬓”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鸡糊口,

  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C.“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遥想了故乡

  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

  D.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

  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⑵词结尾句“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发时光易逝的

  人生悲叹。下面诗句中与这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4分)( )(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卫风·氓》)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E.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E选项表达的是壮志雄心,没有运用典故,也没有表达时光易逝之感。

  ⑶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请结合全词简

  要赏析这一句。(5分)

  湖北高考古诗鉴赏习题答案

  ⑴【答案】C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考生鉴赏文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解析】从诗中的 “把茱萸细看”抒发的是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和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并不是“遥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

  ⑵【答案】C D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考生鉴赏文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解析】从题干中可以得出,“牛山底事,强成沾洒”是借用典故表达时光易逝。选项中应该也包含典故和时光易逝的含义。A选项是年华老去,但是没有典故。B选项是将愁比作春水,没有典故也没有时光易逝的意思。C 选项是运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两个大家族王谢的典故,表达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符合题意。D选项运用了廉颇的典故。齐国的国君听信谗言,中了秦国的计,打了败仗,又派使者去请廉颇,可是使者已经被秦国收买了,廉颇为了证明自己还可以打仗,拉开了一把大弓,吃了几桶饭,可是使者却虚报廉颇已经不能再打仗了,最后齐国被秦国所灭。这个典故也是表达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意思,符合题意。

  ⑶【答案】这一句描写了词人酒醉中的梦境,词人回到家中,儿女牵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社日活动。与下文醒来后眼前孤独漂泊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虚实结合表现了词人的羁旅愁苦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考生鉴赏文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解析】:通过上阕的“羁孤”可以判断出是思乡,但是“要欹眠”是否就是睡着了,此处有争议。要欹眠”没有明确注释,根据出题人意图,应是睡着了,从而才有虚实结合的采分点。

  湖北高考古诗鉴赏习题(二)

  梅

  杜 牧

  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

  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

  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①开。

  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②媒。

  [注]①即春酒。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②战国时秦穆公之女,姿容绝代,善吹箫,非懂音律不嫁。萧史善吹箫,作鸾凤之响,公以妻之,数年,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去,传为爱情佳话。

  8.诗歌一二联是如何描绘梅花风采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9.咏物诗多为托物言志、抒怀,试分析诗歌所表现的诗人的性格特点。(4分)

  答:

  湖北高考古诗鉴赏习题答案

  8.【答案】运用拟人手法,首联将梅花比拟成了从瑶台仙境下凡的仙女,她袅袅婷婷、羞羞涩涩地在溪边对着水面端详着自己的倩影。为梅花赋予了生命和灵气,把梅花写得美妙超凡。颔联写梅花姑且让洁白无瑕的雪与自己相比,而敢于超越艳丽的春光决不随顺其后。赞扬梅花妒雪欺春的孤芳高洁。(答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也对)。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解析】“轻盈”“下”是运用拟人修辞,写雪与春则是侧面烘托。回答时要结合诗句解说手法,并将梅花的风采交代清楚,最后还要点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9.【答案】一二联诗人借梅花的风采来表现自己的品行高洁和刚直耿介,不肯随时俯仰的性格。三四联写了梅花为“佳客”助兴、愿有情人成为眷属的多情坦荡,这也是诗人自己多情坦荡的性格的写照。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解析】题干已经告诉考生“托物言志”的手法,考生只要明确“物”呈现的风采、品格,“志”就不难得出。

湖北高考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湖北高考古诗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2.湖北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案

3.海南高考古诗鉴赏训练题附答案

4.陕西高考古诗鉴赏专练题带答案

5.西藏高考古诗鉴赏专练题及答案

6.西藏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案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